3. 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简介
3.1 多村一社区
这种模式以山东省诸城市为代表。
诸城市开展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打造“2公里服务圈”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把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在社区内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班子基础较好的村庄,作为社区的服务中心所在村,社区服务半径一般掌握在2公里,涵盖5-8个村庄。诸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是服务,它不是一级政府的行政机构,它不能干涉村级内部事务,也不是以生产经营为主的经营性组织,社区服务中心是一个独立的、纯粹的服务性机构,它的建立不影响社区下村庄的任何村务。少了性政策才,多了专业特色,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把服务做得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标准化,社区开展了“一揽子”服务。每个社区设立了“六站一中心”即社区医疗、社区警务、文体教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区环卫六个服务站和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合理配备工作人员,每个社区配备1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为社区内的群众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区还组织引导有关单位和企业到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便民超市、农资超市,为群众提供市场化的服务,除此之外,社区还开展了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生产资料的生产性服务,基本上做到了“小事不出门,大事有人代理”,极大地方便了社区群众。在资金投入方面,诸城市按照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的原则,坚持以乡镇两级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市里适当补助,并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不增加群众的任何负担。其中,我们调查的“欧美尔社区”就是由新郎欧美尔家具集团投资以取得冠名权建设的。农村社区也为毕业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发挥自我的舞台,在贾悦镇的7个社区里就有8位大学生村官,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深入基层,服务农民,也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服务水平。
3.2 一村一社区
这种模式在山东省是以青岛胶南为代表的。
“一村一社区”的模式,即在一个村委会区域范围内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做法。由于我国村委会建制完整,这种建设模式也是最简单、最普遍的一种。这种模式,是将村委会和农村社区合二为一,是农村社区有了坚强的组织机构,在村级组织的功能上,实现了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扩充和强化了村委会的服务功能。在胶南的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要求社区干部、党小组长必须包修一段路、一段渠,用活政策争资建设施,不断招商引资,争取涉农部门的支持,发展自己高效的产业项目,促进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采取以奖代投,实物补助等方式给予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改造旧房,新建楼房,硬化路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3 村庄合并社区
这种模式是以临沂莒南县为代表的。
临沂莒南县是在合并村庄,村庄规模膨胀的基础上建立农村社区,对合并后的村庄进行全方面的资源整合,在人财物等方面为建立农村社区新体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打破传统的农村管理模式,赋予农村社区体制实质性的新内涵,对农村社区体制下的农村生产和生活实行行业化、协会化、群体化、小区化管理。每个社区紧紧抓住政府“整合出一亩地,补贴3万元”的政策,将星罗棋布的瓦房拆迁,改期一栋栋新楼房,除去补贴,农民只需拿出一小部分钱就可得到与自己原宅基地面积相同的楼房。由于楼房占地面积小,整合出土地就可以办企业,搞发展,增加村级财政收入。像我们调查的相沟乡三义社区,子村庄和缤纷建立社区以后,各类资源得到了较好的整合,集聚功能不断强化。建立了社区广场,打通了两条长达2000米的商业文化大街,开发了50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并组织了多种像“好媳妇”“好婆婆”这样的活动,营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浓厚氛围,融洽了邻里关系。此外,由于数额前实行村庄合并的形式,对社区实行小区化管理,原理的几个村委会也合并成为社区管理中心,精简了人数,减少了职位,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改变了过去机构臃肿、只能混乱、多取少予的状态,使社区各项组织管理工作更有序。
4 三种建设模式的简单比较
诸城市“多村一社区”模式,通过社区服务中心,打造“2公里服务圈”,开展“一揽子”服务,打破了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面的成城乡二元结构,助推县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一体化,使农村群众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了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得到乐闻加强。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将村庄原来承担的服务职能和一些必要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转移到社区服务中心,使村级组织腾出更多的精力抓班子自身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时,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农民的理念,也教育和影响农村干部改进传统的工作方法,自觉寓管理于服务中,改善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改进干部工作作风,使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性转变。【6】
但由于这种模式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定位于一级纯粹的服务机构,目的就是为群众提供服务,方便群众,要尽可能地杜绝追求纯利益的苗头滋生。这也是问题所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与村委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是一级行政管理机构,但它却与村委会一样,受乡镇政府的管辖,工作人员的工资也是由乡镇政府负责。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与村委会联手发展农村经济是将来必然的发展趋势。从长远来看,管理职能向下延伸,向社区延伸,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纯粹定位于一级服务性机构是不科学的。诸城市的做法给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青岛胶南的“一村一社区”模式,是在一个村委会区域范围内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村委会与农村社区合二为一,统称为“社区村民委员会”,有利于与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称谓上趋同,大大弱化、淡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色彩。前面也提到,我国村委会简直完整,以建制村为单位建立社区,符合行政管理的常规,由于社区内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机构剑秋安稳固,容易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也通常被列为政府发展的规划之内。但,这种社区建设模式的主要经费来源是集体经济,从国内“一村一社区”的实践情况来看,大多为集体经济较好的地方。因为集体经济较好,村委会不仅成为社区建设的领导者,发挥着应有的号召力,而且,可以开展以建制村为单位的社区建设的全面规划和发展。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