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试论公共伦理视阈下廉洁政府的建构_腐败政府-论文网

时间:2013-10-19  作者:朱颜
作为公权力的掌握者,有能力也能更便捷的利用手中职权谋取利益,获得发展资源和空间。这就使腐败有了前提条件。

从人的异化角度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认为,“劳动者把自己外化在他的产品中,这不仅还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还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着,并成为与他相对立的独立量;意味着他灌注到对象中去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力量同他相对抗。”人因为太过看重自己所创造的产品的重要性而被产品所左右,于是金钱代替上帝掌握了人的命运,某种意义上说金钱的属性变成了人的社会属性,金钱关系成了社会关系的中心关系,金钱的价值成了一切价值关系判断的唯一依据。公权力理所当然地就成为了获取个人私利的最好工具。随着公权力的异化,公权力的行使主体以腐败个体数量的递增的形式,逐渐地使政府异化成了腐败政府。

从管理学角度看,管理组织犹如一台机器,其内部有着特殊的机理和运行机制,依靠一定的组织制度和规范来进行,各个“零部件”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定和准则去行动,才能保证整个组织系统稳定、有效地运转。但是,组织的各种制度和规范不应该仅仅是技术性的,同时也应当是人文性、伦理性的。纯粹的技术性、权力性的管理即使能强制规定组织成员的操作行为,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工效和激发其内在的物质冲动,却很难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容易诱导公权力的行使主体走向拜物主义和金钱主义。

(二)公权力的异化的主要表现

公权力的异化,容易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现象:一是公权力行使主体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公权力行使主体会利用职务之便不谋取非法收入和各种不正当利益,形成假公济私、化公为私、损公肥私的局面。二是政府部门不凭借自身的公权力权、公共资源支配权增进自身利益而损害群众利益,形成各种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三是公权力行使主体会因个人感情、私人关系、金钱贿赂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偏差。四是社会回大兴奢侈浪费之风,容易出现劳民伤财、好大喜功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公权力的异化,促使腐败政府的产生。因此,必须大力建设廉洁政府,决不能让公权力异化。

建设廉洁政府必须置于公共伦理视阈中。政府职能,就其存在的本质意义来说,是协调和分配社会利益的组织。因而,它具有很强的公共性。政府行为中的重大难题之一是对于公权力行使主体自身的控制。早在1788年,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的詹姆斯麦迪逊就曾经说过:“如果由天使来治理凡人的话,政府就无需内在的或者外界的制约。在规划一个由凡人来管理人的政府时,老大难的问题在于:你必须首先设法让政府能够控制被统治者,然后又强制政府去控制它自己。”因此,政府行为或公权力的行使主体仍然需要制约或控制,而对于这种制约或控制,笔者认为不仅仅是法律法规、条例条令式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道德伦理方面的思想、心理的自我约束和控制,即公共伦理的要求,其具体理由有二:

理由之一:政府的公共性要求建设廉洁政府必须置于公共伦理视阈中。从政府行为的公共性来说,政府就是协调组织社会的各种关系,其中协调利益关系是最主要的职能。一方面要使各方的利益关系得到明确的认定,并使之稳定化,使有限的资源和人的努力得以优化配置,这就意味着必须建立权益制度。另一方面,政府要保证谋取效益的方式和行为,能够符合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避免人类的价值理想消融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活动过程中,这就要求公权力的行使必须在公共伦理框架内,同时还必须将公共伦理原则制度化、程序化。因此,要对公权力的行使全过程实行有效的控制,仅有技术手段是不完全的,还必须同时具有内在道德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公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的过程,最根本的就是使公共伦理制度化的过程。公共伦理制度化,可以使公权力行使过程中的一系列利益关系和伦理价值关系得到明确认定。这样,可以使公权力的公正性、公共性,较技术层面和权益层面具有更优先的地位,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协调国民各组织或群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突出政府的正义性,从而推进廉洁政府的建设。

理由之二:作为他律的法律与制度的非完美性要求建设廉洁政府必须置于公共伦理视阈中。腐败的发生固然有制度的因素,也有心理学上所谓榜样的效应,但是推究起来,主要的原因还是个人私欲的膨胀没有被遏制住,自律不足。众所周知,他律的制度建设永远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事实也证明长期依赖外部的制度约束,不可能从根本上达到遏制腐败的效果,必须将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为官员的自觉才能够比较彻底地遏制腐败。从长远来看,在不断调整制度安排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官员内在道德品质的提高、官员自律的加强和官员的国家民族使命感的增强。从当前中国整体的伦理环境,特别是着眼于公共伦理状况,有助于重塑一种伦理生活方式和公共生活环境。而公共伦理的形成与全面发挥效应有助于克服原子式的个人主义带来的价值崩解和道德滑坡的危险,从而有助于全面构建廉洁政府,最终探求得根本的治理之道。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试论以人为本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_价值目标-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试论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并与同时期中共领导的农民革命比较-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