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但在实际生产中又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本人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这一课程本身的用途和特点,从多方面阐述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以保证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公差配合,技术测量,教学体会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中专学校机械类专业比较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门课程的前期课程是《机械制图及画法几何》,该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既有抽象的理论、概念,又与实际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能直接应用和服务于生产活动。学好这门课程,才能读懂零件图样上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螺纹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掌握好零件的质量指标,对零件进行合理的加工和使用量具进行正确的检测。对刚刚入校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难理解,如何教好《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通过教学研究,应从如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规范要求,注重标准化教学过程
本书中涉及到尺寸公差与配合标准、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标准、螺纹的公差与配合标准及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这些机械行业应用广泛,涉及面广的重要技术基础标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并通过举例,结合实际题目,帮助学生纠正容易出现的错误,使学生认识到标准的严肃性,注重标准化,并严格按标准的规定去做,从而能减少学生在做作业时出现与标准不符的错误。例如: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尺寸偏差前应有“+”号与“-”号,尺寸公差与配合公差前应无“+”号与“-”号,间隙数值前应标“+”号,过盈数值前应标“-”号,画尺寸公差带图时应有零线、合适的绘图比例及相应的标注;形位公差标注时,当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形位公差框格的指引线箭头应垂直指在零件的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不能与尺寸线对齐,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形位公差框格的指引线箭头应垂直指在零件的中心线上或与尺寸线对齐,当基准要素为轮廓要素时基准符号应与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平行,基准符号的连线应与尺寸线明显错开,当基准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基准符号的连线应与尺寸线对齐;表面粗糙度的标注、螺纹的标注等都应按标准的规定执行,否则与标准不符就是错误的。
二、强化对比联系,加强理解,注重术语及定义
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中的专业术语及定义较多,并侧重于术语的解释,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每次在讲解完基本术语及定义后,鼓励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提出问题,在提问答疑中解惑;课堂上在叙述基本术语及定义时,要力求做到语言清晰流畅,把握好节奏,解释有关术语时要结合挂图和模型教具,联系生产实际,力求做到生动和形象和准确,不能一擦而过。教学过程中,要把有关术语进行对比,尤其是术语的含义﹑代号﹑表达式及有关图形,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讲解形位公差时,有些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如圆度与径向圆跳动、圆柱度与径向圆径跳动)的被测要素、公差带的形状相同,但形状公差的公差带没有基准的限制,而位置公差的公差带受基准的限制,这样对比讲解能加强学生对形位公差项目的理解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三﹑采用图表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一书中有许多图形和表格,在讲授有关内容时,要把有关图形与表格相结合进行讲解,举例说明这些图形与表格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图表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基本偏差系列图”时,“公差带”仅绘出一端,它的另一端取决于公差等级和这个基本偏差的组合。教师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Φ20G7,让学生查“基本偏差表”及“标准公差数值表”确定基本偏差值和公差值,并列式计算其上偏差值,然后将计算结果同书后的附表进行对照;在讲解基孔制(基轴制)的间隙配合、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时,教师可配合基本偏差系列图讲解为什么a--h/H(A--H/h)是间隙配合、j--n/H(J--N/h)基本上是过渡配合、p--zc/H(P--ZC/h)是过盈配合,并举例让学生查表绘制公差带图,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技术测量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机械类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要竖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操作量具应用与读数实际训练的教学模式。正确使用量具,确定量具读数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加工质量及所检验产品的合格率,甚至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生产实际中,如何运用量具对工件进行正确的测量是保证工件质量合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技术测量知识的教学,为学生今后的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的指导。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注重技术测量基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技术测量的有关概念、计量器具的种类、测量方法的分类、计量器具的基本计量参数、测量误差的概念与评定指标、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分类。
(2)注重常用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量具的结构和用途、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测量精度和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的知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