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奏的任务就是烘托组合动作的艺术意境、辅助塑造艺术形象、启发学生的情感。因而伴奏老师切不可忘记了自己的伴奏身份,只顾自己“激情飞扬”。如果搞不清伴奏的任务和地位,那学生岂不是由原来的主角变成了伴奏者的伴舞?这样一来,学生在做动作的同时还要被音乐所拖累,这样的动作必然是机械的、生硬的,根本无法体现出动作的气息感和延伸性。
伴奏老师应该边弹边看着学生,跟着他们走,注意动作中的呼吸。例如,双手扶把擦地、蹲、控制这些延伸性、气息感很强的动作组合,需要伴奏老师的音乐气息悠长、连贯,音乐意境安静优美。因此,伴奏老师要有控制、有感觉、有表情的触键,从而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意境中有表情的将动作灌满音乐的全过程,体现出每个动作的过程性、延伸性。
还要注意跟着学生的动作去处理音乐的呼吸。在双手扶把擦地、蹲、腰、控制把下踢腿等这些组合中,一般学生要在伴奏预备拍的最后一拍呼吸准备,这时候伴奏一定不能不顾学生,直接按自己的节奏进入第一拍,应该看着学生呼吸完,跟随学生一起进入第一拍。把下跳跃组合的最后半拍(一拍),学生要下蹲准备起跳,因而,伴奏老师也要注意不要着急,等到学生起跳时进入第一拍。在斜线大跳中,学生一般在3/4拍的第1、3、5、7小节的第一拍起跳,而老师通常要求学生在起跳后在空中挂住,因此,伴奏老师应该在这一拍上要“抻”一点儿。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这样,学生才能感到从容不迫。一般中跳、斜线大跳音乐的1、3、5、7……小节的强拍都写成附点四分音符,其目的就是让伴奏老师在弹奏的时候,有延伸的余地。这样弹出来的3/4音乐才会有弹性。
3.4 处理好与基训老师、学生的关系
伴奏老师还要注意与基训老师、学生的交流。一节高质量的基训课要依靠基训老师、钢琴老师、学生共同完成。钢琴老师一定要与基训老师多多交流,听取基训老师对于伴奏的意见和建议;与基训老师一起,为每一个组合选取最合适的音乐。这样两人才能在长期的合作中达到默契;才能将基训老师的训练意图更好的反映在音乐中。伴奏老师还应该与学生经常沟通。既可以改进自己的伴奏,又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从而在配合中引起对音乐的共同心理共鸣,达到配合默契的效果。
4 结语
以上论述了钢琴伴奏在中国古典舞基训中重要作用,体现了钢琴伴奏的技术与艺术水平,这就给舞蹈音乐伴奏老师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一节高质量的基训课要依靠基训老师、钢琴老师、学生共同完成,在不断磨合与配合中引起对音乐的共同心理共鸣,达到配合默契的效果。
这是笔者在多年的集训伴奏实践中,对基训伴奏问题的个人看法。在此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同行关注伴奏问题,提高钢琴伴奏的水平,促进基训课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鸿昀.舞蹈本体意识的凸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06.30.
[2]于晶.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J].文学界,2012.05.25.
[3]王静.论音乐在舞蹈创作中的关系及作用[J].大众文艺,2009.07.1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