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音乐鉴赏论文

浅析贝多芬第三十号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及其演奏

时间:2015-11-18  作者:浅析贝多芬第三十号大调钢琴奏鸣曲及其演奏

刘畅[1]
论文关键词:摘要:在世界音乐史上,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对钢琴音乐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崇高的艺术理念和丰富的个人情感,同时,这些作品的曲体结构也是最精致和最优雅的。后辈从贝多芬的作品中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他那刚劲的气质、理性的深思和质朴的精神。贝多芬就像一位哲人,为世人献上了一曲又一曲讴歌人类灵魂的“圣歌”。本文通过对贝多芬第三十号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的创作背景和各乐章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演奏实践,总结出本文作者对该作品的演奏技巧和情感处理等方面的一些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贝多芬的基本创作特征

贝多芬的创作几乎涉猎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了奏鸣曲式,在他的作品中,各类奏鸣曲共有55首,其中钢琴奏鸣曲有32首,这些作品是分三个时期完成的。第一个时期是1794—1800年,这一时期他创作了13首钢琴奏鸣曲,贝多芬音乐风格中最具代表意义的“英雄性”在这些作品中有了初步的体现,钢琴奏鸣曲《悲怆》是他罹患耳疾时痛苦的内心独白。第二个时期是1801—1814年,这一时期他又创作了14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是贝多芬的音乐创作进入创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在钢琴奏鸣曲《暴风雨》中,贝多芬用平凡的素材和朴素的音乐语言表达了他那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第三个时期是1816—1822年,在此期间,贝多芬创作了最后5首钢琴奏鸣曲,这是他晚期的重要作品。这些钢琴奏鸣曲的风格不再象中早期的作品那样感情激烈、斗志昂扬,相反变得沉静、柔缓了。在钢琴音乐史上,贝多芬的这些作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曲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他不仅扩大了钢琴的演奏音域,增强了力度的对比,提高了手指的技巧,而且还加强了奏鸣曲式结构内部的对比因素,扩大了展开部的矛盾冲突和发展的动力。他的创作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所表现的革命英雄主义情节可以形象地用 “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2]贝多芬是继巴赫之后又一位傲然屹立的巨人。如果说巴赫是站在复调音乐之巅,那么贝多芬无疑是主调音乐的尖峰。两位巨匠所创作的钢琴作品堪称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典范。正因为如此,音乐史学家曾将巴赫的48首平均律钢琴曲和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分别奉为钢琴音乐中的“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3]

二、分析第三十号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

1.第三十号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的创作背景

第三十号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创作于1820年,1821年在柏林出版。当时的贝多芬已是风烛残年,他的身体和生活正陷入极度的苦痛之中。他的健康每况愈下,完全耳聋、风湿、肺炎、心脏病、黄疸、眼疾、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肝炎等等,一并向他袭来,加之经济上的穷困潦倒,这一切使贝多芬的性情变得极为暴躁和易怒,他对现实社会充满了不满和绝望。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社会动荡,危机四伏,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不断激化,此起彼伏的叛乱和镇压催生着即将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切引起了贝多芬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了他对民主和自由的渴望,并极大地鼓舞了他的斗志。他在音乐创作中恢复了自己的力量,并重新站立起来。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中选择向神灵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用音乐来进行人神对话,并试图在这种对话中寻求精神的慰藉、完成情感的释放,由此岸到彼岸,最终实现灵魂的解脱与升华。这个时期贝多芬的创作风格变得十分自由洒脱,或向巨制,或向微型,两极分化,把人间的苦难表现到极致,旋律中充满对天国的幻想与憧憬。他仿佛从一位热血青年转变成一位大彻大悟的无畏智者。

第三十号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常被人们称为“巨人式奏鸣曲”。[4]此曲所采用的音乐体裁、曲式和演奏技巧,都鲜明的展现了贝多芬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完美过度。在这部作品中,充满希望的美好感情是用延音附点节奏和协和的音素来建立的。音高和力度的范围小于以往任何时候,情绪的对比显得非常微妙,主题在中音和高潮中出现,营造出空灵而温暖的气氛。平静美好的愿景是一个较长的音乐框架,他采用惯性的手法,扩展了他的曲式结构。他是音乐的建筑师!善于创作鸿篇巨制,而其中的每个音符又都那么恰到好处。贝多芬的这首钢琴奏鸣曲与海顿和莫扎特的同类作品相比,在演奏技巧上要复杂得多,开拓了当时得到改进的钢琴的表现力,探索出很多新的表现效果。在这首钢琴奏鸣曲中,他实验了各种不同的作曲技巧,从而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贝多芬把这部钢琴奏鸣曲(Op.109)题赠给了马克西米利安娜•布伦塔诺小姐 (Maxi.miliane Brentano,1802—1861),作为两人友谊的象征。马克西米利安娜当时只有十九岁,贝多芬与她的一家非常亲近,甚有交情。她的父亲弗朗兹是个富商,曾经在经济上对贝多芬慷慨解囊,她的姑姑是著名的才女贝蒂娜,对歌德十分倾心,曾经介绍贝多芬与歌德认识,她的母亲安多妮,贝多芬曾献给她《狄亚贝里变奏曲》。

贝多芬在寄给布伦塔诺小姐奏鸣曲时曾在信中写下诚挚而优美的献词:“此曲是要献给你的,这并不是一般常见的东西所能比拟的,这是精神,这是把地球上高贵、杰出的人连结起来的精神,这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其摧毁的作品。”这段话中表明了贝多芬晚年在道德哲学方面所达到的境界——通过伦理生活来展现善的世界。可见,贝多芬的高贵具有狮子一般的傲岸不群;贝多芬的胸怀是集大历史、大宇宙、超越时空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个无限广阔的维度。

2.第三十号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各乐章音乐内容及曲体分析

第三十号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由三个乐章组成,全曲洋溢着优美诗情的抒情性,是幻想曲类的奏鸣曲,它是贝多芬晚年浪漫主义作品的代表。它以最美好和最完善的外在抒情形式表现了无比丰富的内容,体现了极其强烈而丰富的诗意天性,充满了高雅和梦幻般的静怡氛围。

2.1第一乐章音乐内容及曲体分析

第一乐章采用“贝式幻想曲风格”的韵律,表达抒情的幻想。贝多芬在这里以简练的形式,交叉使用了速度与拍子迥异的两个主题(即快板与柔板的两个相异主题),来构成更为灵活大胆的不完全奏鸣曲式。把两个富有表现力的主题因素相对比,这样的对比是美妙而动人的,外观虽然十分紧缩,但内容却丰富多彩。整个乐章弥漫着温柔的情愫,愉悦而幸福。

第一乐章:Vivace, ma non troppo不太快的活板,E大调,2/4拍,奏鸣曲式。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析中学音乐欣赏课的教材教法
下一篇论文:“通渭小曲”概观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音乐鉴赏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音乐鉴赏论文
读者推荐的音乐鉴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