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象似性理论是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一项热门话题。本文以象似性理论为认知原理,对英语倒装句中动词全部或部分地出现于主语之前的情况进行了解释,认为象似性尤其是接近象似性原则是英语倒装句动词全部或部分地随着突显成分提前到主语之前的原因。
论文关键词:英语倒装句,象似性,认知解释
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是探讨句法形式与人类认知能力、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的内容涉及距离象似、顺序象似以及数量象似。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介绍主要围绕隐喻作为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力在句法阐释中的解释力。本文以目前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以象似行为理论依据,探讨英语倒装句中动词全部或部分出现于主语之前的原因。
象似性的简介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它们的含义之间没有相似性。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句法结构中的语言成分是有序地排列的。句法成分的排列遵循的是象似性原则,即:语言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所经验的世界结构,直接映照人们的概念结构。如此,语言结构就可用在某种程度上与之相对应的经验结构来解释。例如,毛泽东的著名诗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反应的正是按顺序发展的事件。也就是说,认知结构的顺序与这两件事所发生的顺序是相吻合的。
象似性主要是图像象似性可在音系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而在形态学层面,象似性包括映像象似性和拟象象似性;在语法层面,它主要是拟象象似性,这既是认知语言学家也是构造学家在这一领域中感兴趣的主题。主要的句法象似性包括顺序象似性,接近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
3.倒装句中象似性分析
倒装句一直是语法学家研究的课题。为什么实义动词或助动词(情态动词)要随着被突显部分移到主语之前呢?象似性尤其是接近象似性可以解答这一问题。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阐释这一认知现象。
3.1 接近象似性和完全倒装
Langendonck(1995)提出的“内容邻近性”可分为两个次原则:简单接近原则和相对接近原则。这种邻近或者距离与语义关系相关:内容的邻近就放映在语序的邻近上。也就是说,当说话者选择倒装句结构时,属于同一语义群中的词应放置在一起。这是因为在表达中,它们的距离越近,它们所表示的概念距离越近。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个例子:
[1] a. From behind the clouds emerged the blazing sun.
b. The blazing sun emerged from behind the clouds.
在例句中,我们知道“From behind the clouds”是介词短语,用来修饰
实义动词“emerged”,指出太阳出现的方向。当说话者想要强调太阳出现的方向时,他将这一部分放置于句首。这时,实义动词“emerged”必须随着“From behind the clouds”从原来的位置移到原主语“the blazing sun”之前,这便形成了倒装语序。又如:
[2] a. Up into the air went the arrow.
b. The arrow went up into the air.
句中“went up into the air”是一个固定动词短语,“up into the air”限制了箭运动的方向,它的意义影响了“went”的意义:箭头的方向不是向下,而是向上射入天空,它们相互依存,因此“went up into the air”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说话者将“up into the air”作为句首成分加以强调时,“went”也必须随之放置于原主语“arrow”之前,这样便形成倒装句。
Haiman(1985)提出了三条语用原则,也可作为重要的语序原则:
(1) 语句中,旧信息置前,新信息置后。
(2) 紧密连在一起的思想往往被放在一起。
(3) 在说话者心中此刻最重要的信息往往最先表达。
可以看出,第一条原则是象似性的,信息介入话语的时间顺序正如所指出的:重要的信息要放置于不重要信息之后,旧思想要位于新思想之前。第二条原则属于距离象似性,它说明语言成分之间的认知距离是不同的,认知距离越大说明其概念距离也越大。让我们来分析下面这一例句:
[3] Great are our achiev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我们知道,突显的部分“Great”与系动词 “be”在语义上最接近,因为系动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它必须与表语一起连用。根据距离原则和Haiman的第二条原则,语义上紧密联系的概念要放置在一起。因此,当“Great”这一概念首先进入说话者的认知系统并被置于句首位置时,系动词也必须随之移动。
Hudson(1984:98)提出的邻近原则和距离原则都认为修饰词应该尽可能与中心词放置在一起,因为语义内容越接近的概念在语言形式的线性安排上也越接近。这里,内容是概念世界的认知化身。在语法上,宾语和动词相互依存,动词和副词也相互依存,形容词和它的限定词用来修饰名词等等,这些都是这一原则下的子原则。在英语倒装句中,当副词由于突显的目的而被放置于句首时,实义动词必须与之一起移动。例如:
[4] South-west of the church stands the industrial exhibition building.
[5] In his drawer will be found the important document.
3.2 接近象似性与部分倒装
如前文所述,关系紧密的概念应放置在一起。这一原则也表现在部分倒装中。例如:
[6] a. So fast does light travel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imagine its speed.
b. Light travels so fast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imagine its speed.
显然,从这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light”与“so fast”之间有另一个词“travels”。从语义学的角度看,在“light”与“so fast”之间有一定距离,所以当“so fast”得到突显并被置于句首时,根据句法结构的要求,说话者不能将动词“travel” 与“so fast”一起移动,这时便需要在两者之间加入助动词。再如:
[7] a. I have never seen so much rain.
b. I haven’t ever seen so much rain.
c. Never have I seen so much rain.
否定词“never”用来否定整个句子而不是某一个句子成分,因此否定词“not”可以随着助动词“have”一起移动,正如例句b。那也就是说它们的语义关系非常近。当句子倒装时,这否定词和助动词就不可分割,正如例句c。
结语
本文研究表明,象似性对英语倒装句的语序起着制约的作用。它论证了一个句子或一个语篇的内部语序不是随意的、胡乱安排的,它符合人类的认知顺序和规律。这样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证明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的解释力,另一方面可以直接为英语句型的理解和使用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Haiman, J. Natural Syatax: Iconicity and Eros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2] Hudson, R. Word Grammr [M].Oxford: Blackwell, 1984.
[3] Langendonck,W.Van. Categories of Word Order Iconicity [C]. In Landsberg, M.E(ed.), 1995.
[4] 卢卫中. 词序的认知基础[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
[5] 秦裕祥. 英语语法专题研究[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