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浅析语言符号象似性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相比而言,Haiman对语言符号象似性所作的研究最为系统、详尽。许国璋在国内最早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了尖锐的批评,指出了语言符号与其所指意义之间存在iconicity,并首次在国内将之译为“象似性”。
关键词:语言符号象似性,任意性
 

一、语言符号象似性概念

象似性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现代符号学之父”的皮尔斯(C.S.Piece)于19 世纪末提出来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皮尔斯将符号分为三种类型:象似符 (icon),引得符(index) 和代码符(symbo1)。象似性的研究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语言符号的本质以及揭示语言与认知之间关系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于象似性的定义, 目前还没有定论, 国内几位学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沈家煊在《句法的象似性问题》一文中这样描述到:“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任意性而言的,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有一种的联系, 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 是有理有据的。论文格式。语言结构的象似性就是语言结构直接映照人的概念结构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体现概念结构。”

王寅将象似性定义为“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映照相似的现象。”

张敏对其做了如下描述: 语言的象似性指的是感知到的

现实的形式与语言成分及结构之间的相似性。换言之, 它是指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或者说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有着非任意性,有理据性,可以论证的一面。

王铭玉对各家观点进行了几点补充,并下定义为:映照在语言符号系统单位和关系之间以及语言运用过程中的, 被人感知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相似性特征。

总而言之,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存在于语言各个层面上

的一种形式与内容上的相似特征。

二、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美国实用主义者、符号学创始人之一C.S. Peirce指出“每种语言的句法借助约定俗成的规则,都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他又把象征符分为意象符和拟象符。相比而言, Haiman对语言符号象似性所作的研究最为系统、详尽。论文格式。他把语言结构的象似性分成两大类:成分象似与关系象似。前者指语言成分与人类的经验成分象似,换言之,就是形式与意义相对应;后者指语言结构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与人类经验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对应。他还对后一种象似现象做了进一步的分类,如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话题象似性和句式象似性等。此外, Givón主张把意义与形式之间有对应关系都视为“象似”;他在论述语言符号象似性时提出了顺序序列原则( se2 quentialorderprinciple) ,并认为在句法层面上有两个次原则:一是线性顺序语义原则(semantic principle);二是线性顺序语用原则(pragmatic principle) 。

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象似性做了研究。许国璋在国内最早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了尖锐的批评,指出了语言符号与其所指意义之间存在iconicity,并首次在国内将之译为“象似性”。胡壮麟认为象似性的总趋势是不可否认的,但不是绝对的,它受到历史变化的调节。徐通锵认为,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现实的特征都会在语言中得到这样或那样的反映。认知语言学家王寅根据象似性原理,又归纳出标记象似性、话题象似性和句式象似性三条原则,并为象似性下了定义:语言符号象似性即“语言形式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客观世界、经验结构、认知方式、概念框架、所表意义)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对应的现象”。综观这些学者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语言符号具有高度的象似性。

三、国内语言学界对象似性的分类

目前国内语言学界对象似性的类型系统研究的人不多。严辰松把语言理据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然后把广义理据再分为内部理据和外部理据。外部理据主要有拟声、拟象、临摹理据、省力理据四类, 内部理据主要有形态、语音、语义三类。语言的理据性与象似性类似, 但还是有些不同的。目前研究的比较深入的是关系象似,距离象似、顺序象似、数量象似、复杂性象似、重叠象似、标记象似都属于关系象似。“关系象似”属于形态象似方面的。就词汇方面, 王艾录、司富珍区分了历时理据和共时理据。

四、语言符号象似性与任意性的关系

国内语言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坚持语符是任意性的;二是认为语言符号都是有理据的;三是折衷化趋势。在我国学术界,这种折衷化又有两种表现。一是认为单纯符号是任意的, 合成符号及句法是有理据的;一是认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辩证统一的。他们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能指和所指有无自然(必然)联系、对“约定俗成”“不可论证”“任意性”“理据性”等术语的理解、任意性与理据性考察是该在历时层面还是共时层面进行、最初的语言符号是有理据的,还是后起符号有理据的等。在理清这些术语后,我们发现他们争论只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物的理解,立足点不同而已。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关系就好比一个圆,圆心是所指,圆上的各个点是能指。任意性倡导者强调的是圆心(所指)和圆上的某个点(能指)不是一一对应的,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所以语言符号音义是任意的。论文格式。象似性主张者强调的是圆心 (所指)只能和圆上的某个点(能指)对应, 而不是随便用一个能指来指代, 他们强调的是一种限制。

以上的解读表明, 象似性作为任意性的有益补充是有其存在价值的。任意性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变量,它的存在支持着语言的变异性、选择性和多样性:象似性是一个普通潜在的动因,它支持着语言的有序性、机制性和可论证性。象似性以任意性为生存条件,任意性又是受到象似性的有力制约,二者的互动关系决定它们共同成为语言符号的同等重要的,辩证统一的自组织原则。

五.结论

综上所述,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类普遍认知机制和语言的内部结构的关系,在理解语言符号时,我们既要认识到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同时也要认识到语言符号具有象似性,忽略任何一点都会影响我们对语言符号本质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应学凤李桂明.国内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进展[J].社会科学论坛,2007.
[2]张永军李瑛.试论象似性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
[3]王艳.语言符号象似性解读[J].辽宁: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4]王寅.象似性原则的语用分析[J].现代外语,2003,(1):3-11.
[5]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2-8.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析英语委婉语的表达手段极其社会功能
下一篇论文:浅析主持人话语中的语用原则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