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实验班与对照班前侧和后侧听力成绩的差异
班级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分析值
实验班 分数1 44 25.05 1.988 t 9.163
分数2 44 27.8864 1.68738 p .000
对照班 分数1 44 25.98 1.532 t 4.249
分数2 44 27.0000 1.97661 p .000
注:分数1:分别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成绩
分数2:分别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成绩
据表5可知:实验班的后测成绩平均值明显高于前测成绩平均值(27.89-25.05=2.84);t=9.163,p=.000〈0.05表明实验班经过语块培训后,其听力成绩显著提高。对照班的后测成绩也高于前测成绩平均值(27.00-25.98=1.02);t=4.249,p=.000〈0.05,表明对照班经过传统教学法培训后,其听力成绩也呈明显提高。同时t值大小表明分数1与分数2差距的程度。由于实验班的t值明显高于对照班的t值(9.163-4.249=4.914),表明在听力能力上,实验班比对照班有更明显提高。由以上分析可知:语块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提高学生整体听力能力。
同时,笔者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访谈,从而了解两班语块意识的变化。实验前,经过作者访谈,两班对语块的掌握无明显差异。实验后,实验班比对照班语块意识明显增强。同时,实验班将语块意识和策略用于语言学习各方面,提高了其综合语言能力。
5. 结论
5.1 主要发现
研究表明,语块知识和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有重要作用。由于,语块的程序性和结构性,能够增强学生的预测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便于其更多注意文体结构和语用功能。在听解过程中,水平较高的学生常常更多的运用语块知识和策略,有利于他们利用听力策略提高听力能力。
5.2 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语块教学法有助于减少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数量,扩大单位组块的容量。语块能增强处理信息的效率,提高短时记忆容量。听力重点应从只理解表层意思向掌握句子和词的结构转化,即掌握语块知识与使用策略。听力教学应将语块使用策略与听力策略结合起来,并推广到英语学习的其他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Baddeley, A.D. Working Mem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2】Boers, F et al. Formulaic Sequences and Perceived Oral Proficiency: Putting a Lexical Approach to the Test[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06, 10: 245-261.
【3】Call, M. E. Auditory short-term memory,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the input Hypothesis TESOL QUARTERLY, 19, 765-781, 1985.
【4】James R. Nattinger & Jeanette S. Decarrico, M.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4-68.
【5】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 The State 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 [M]. Hove, 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6】Richards, J. C., Platt & H. Platt. 2000. La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7】陈微. 记忆与听力理解. 辽宁师范大学学位硕士. 2004. P4﹑8
【8】桂诗春. 记忆和英语学习. 《外语界》. 2003,3. P2﹑8.
【9】丁严仁,戚焱. 词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3. P49﹑53.
【10】林莉兰.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研究. 《外语研究》. 2006,2. P39﹑45.
【11】刘杰. 组块对大学英语听力理解影响的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学历硕士. 2006. P16﹑23.
【12】宋得生. 组块教学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事.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9. P23﹑25.
【13】朱纯. 外语教育心理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P36﹑42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