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从归化异化角度看电影片名翻译的审美艺术

时间:2012-09-20  作者:佚名

论文导读::因此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就尤为重要。翻译中运用归化异化策略。从归化异化角度看片名翻译的审美艺术。表现翻译的审美艺术性。
论文关键词:电影片名,归化,异化,审美艺术
 

一.引言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意义的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而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文化的部分和载体,所以我们在转换一个文本的语言信息时,也在传达其蕴含的文化意义[1]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多种艺术形式融于一体,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人以震撼和反思。一部优秀的影片之所以能吸引广大观众,除了独具匠心的剧情、演员的精湛演技以及绚丽多彩、唯美真切的画面之外,意义深刻、回味无穷的片名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可以说片名是一部电影的精髓,也是点睛之笔,因此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就尤为重要。优美的电影译名在语音、语义、形式等各方面都有独特的魅力,翻译中运用归化异化策略,可以使译名符合中国观众的心理认知特征,有效体现两种语言文化的共性特征,表现翻译的审美艺术性。

二.从归化异化角度看片名翻译的审美艺术

(一)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

归化和异化策略作为两个互相关联的对应概念于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1813年德国哲学家斯莱尔马赫提出翻译有两种取向: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7],并分别将它们称为疏离(alienating)和归化(naturalizing)。异化和归化作为两种翻译策略,突破了语言因素毕业论文的格式,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按韦努蒂的说法,归化法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是“对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 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9]。总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对话过程,更是一种文学接受和构建的过程,翻译作品是客体,译者和观众是主体,归化和异化策略为我们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合理运用翻译策略不仅能够提高译文的质量,而且也是译者认知结构、审美艺术的体现。

(二)从归化角度看片名翻译的审美艺术

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了翻译的动态对等原则,翻译存在于用最接近源语的接受语重现源语信息,首先是意义对等,其次是风格对等。在这个概念中奈达认为翻译是语言交际行为,主张用交际学理论诠释翻译过程和结果,使翻译从语言层面扩大到使用者,用动态眼光审视译文与原文,考虑的因素包括语言、语境论文格式模板。由此可见在翻译电影片名时,尽量使译名在语言、思维、文化和审美艺术上功能对等。人作为思维的主体,其思维方式的形式是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的。儒家思想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侧重于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关注,伦理精神重视“群己合一”,倡导集体主义;而英美社会文化注重个体的人格,倡导个人主义。受思维模式的影响,英文电影的片名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人、事、物、名、数等都可用来命名,如Rebecca, Titanic, Seven, The mask,Doubt ,Rocks,Shooter 等,这些简洁的电影片名也反映了英美人崇尚简洁的美学理念;而中文影片则多采用能概括全剧的片名,反映影片的主题,如《英雄本色》、《南京大屠杀》等。

电影片名的翻译有文化差异和审美情趣的差异,翻译时应结合译入语的文化特征作相应的调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意义深远,翻译时要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突出意境,好的影片加上恰当的片名使人观后感到意味隽永毕业论文的格式,回味无穷。运用归化法来表现影片的意境美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片名的意境美在许多影片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例如影片Waterloo Bridge的译名“魂断蓝桥”就是意境美的完美体现。影片女主人公玛拉那深情的双眸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既表现了美貌纯真的女子对爱情和幸福的渴盼与期望,同时也是她生命中痛苦绝望的记忆,战争将这个纯真可爱的姑娘的爱情、未来化为泡影,最终走向死亡。看完影片观众会为这逝去的美丽感到叹息。片名“魂断蓝桥”运用了蕴涵中国文化意象中代表爱情意义的“蓝桥”一词。蓝的颜色是幽静、悲怆、沉着的象征和心理感受,与这部电影的剧情吻合, 而且“蓝桥”在中国古诗中是个常用的词组,唐朝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有句曰:“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据记载“蓝桥”一词最早出自《庄子.盗跎》:“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 抱梁柱而死”。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在陕西蓝田县南西蓝溪之上,称为蓝桥,从此人们把相爱的男女一方失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因此,“魂断蓝桥”这一片名的翻译巧妙地将影片所展现的悲剧性和中国观众在文化审美上达到了共鸣,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以均衡匀称为美,《文心雕龙.丽辞篇》中就提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这是六朝时期华美骈文的美学观点。这种审美心理对汉语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突出地体现在四字格上。四字格字数统一,短小精悍,音节固定,具有结构工整、音韵和谐、简洁明快等鲜明的特色,四字格在文学上多以排比修辞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其华丽丰富的辞藻与优美和谐的音韵正切合了中国人均衡对仗的审美心理,成为汉语中表现文字美感的重要艺术形式。因此,译者在翻译英文电影片名时应将影片和中国文化中的四字格相结合,将音韵美和语义美相结合,读起来既铿锵有力、和谐悦耳,又能具体生动、形象鲜明地体现影片故事的情态与意境,增强了译文的感染力。如爱情片“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被译为“秋水伊人”毕业论文的格式,其中“秋水”一词来自《庄子.秋水篇》,“伊人”一词来自《诗经.秦风.蒹葭》,如果不采用归化法将其直接译为“瑟堡的雨伞”,则既失去了影片的意境美,又让人不知所云。再如电影“My Fair Lady”被译为 “窈窕淑女”,这一词出自《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第14届奥斯卡最佳获奖影片“How Green was My Valley”译为“青山翠谷”,儿童音乐电影 “The Wizard of Oz”译为“绿野仙踪”,上述例子中的四字词不但准确反映了原影片的内涵,而且片名凝练达意,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论文格式模板

(三)从异化角度看片名翻译的审美艺术

鲁迅先生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提出了要欧化的主张,“翻译必须有异国情调, 就是所谓洋气,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辨别起来,它算不得翻译。[4]”语言是文化的反映,作者使用的语言往往打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记,对于原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但凡有可能应尽量采用异化法,保留原有的笔调与情趣,给译语读者带来几分新鲜感[5]。在异化策略的指导下,译者可用直译、意译、补译等方法将原名原汁原味的带给观众,保留原影片异域文化元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文学美学家姚斯和伊泽尔提出美学研究应集中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反映、审美经验等方面。一部好的电影艺术作品有其潜在的审美价值,在译者的翻译中才表现实际的美学价值。从美学角度来看,电影既是审美现象又是社会现象,因此电影片名的美学价值也应纳入译名翻译研究的范畴[6]。译者在翻译时应力求使译名忠于原片名,再现源语的艺术魅力。为保留原片名的意义和风格,影片多采用音译法,因为相应的固有词汇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例如: Titanic(泰坦尼克号),Jane Eyre(简.爱), 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 Pearl Harbor(珍珠港)等,这些片名的翻译忠实传达了原片名的意义。又如经典影片 “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毕业论文的格式,片中如诗如画的风景与浪漫感人的爱情交织在一起,将拉美现实主义风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影片中的葡萄园取名:“云”,原因在于取其占地广阔,绿茵融融,云雾缭绕,犹如梦境一般,译者采用了异化法尽量保留原英文片名的原意,译为《云中漫步》,这一译名通过异化处理保留了原作中的异国情调,在精神上给观众以极大的满足,以虚幻如仙境般场景给人以遐想,寓无限于有限,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三.结语

电影片名的翻译既受电影原名的约束又赋予创造性,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语言文化差异,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将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把握观众的认知心理,既能使译入语文化观众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外来文化,又能带给观众一种亲切感;既与原编剧达到心灵上的契合,又为译语观众接受和喜爱,兼顾美学与文化价值的体现,有效实现电影审美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荣开明,现代思维方式探略[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4.《翻译通讯》编辑部,1984a,《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张廷波,浅谈中国电影片名的英译[J].江汉大学学报.2002(2)
7.Schleiermarcher A.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on[M]//R Schulte, J. Biguenet. Theories ofTranslation: 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rida.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42
8.Venuti Lawrence, The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5:20
9.Lefefvere Andre. 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庞德的诗歌翻译语言观看英美儿童诗的翻译_“儿童味”
下一篇论文:从模因论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回归传统的背诵和仿写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