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古代考官机制的当代价值
“一个意见、三个办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围绕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配套实施办法的全面实施开始启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设跃上新水平。对中国古代考官机制进行辩证分析和批判继承,是学习落实“一个意见、三个办法”的一条重要途径。
1、历史悠久,地位重要
我国官吏考核制度最早萌芽于尧舜时期,后经历代王朝的不断继承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考核制度作为一种控制官吏行为和调节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关系的手段,受到历代帝王的高度重视,官吏考核在古代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干部队伍是人的因素中最活跃的部分,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骨干力量。毛泽东曾经精辟地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党在成长历程中古代官吏考核机制,十分注重对干部的培养和考评。我国现行干部考核机制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而建立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局部到全面,从单项到综合的过程。当前,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要求的干部考核机制已初步形成,逐步走上以科学发展为主导因素的考评轨道。全党要充分认识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自觉和积极地促进这一机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2、考核内容全面,德绩为主,年资补充
中国古代统治者对考课内容的确定十分重视,在整个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史上,历代王朝都十分注重将德与绩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核。考核内容既注意全面性,又突出重点;既考察显性的经济和社会指标,也注重对官吏道德才能的评判。德主要是为政清廉公正,绩是考核的具体内容。古代的考核实践始终建立在德绩结合的功绩制基础上,自宋以后开始注意资历,并将资历考核补充进来,最终形成了以德绩为主,年资补充的考核特点。
借古鉴今,我们在改革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时,应改变过去过分强调 GDP 的作法,使考核指标的设计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突出时代新要求。不仅要看经济指标,更要看社会效益指标,注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和潜力的考核。应使考核内容紧密地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修身、教化、治国、管理等行政目标相结合的,不仅要注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身心修养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而且也要认识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同国家行政、经济效益、提高社会风气和民族素质的关系,以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同整个民族命运和国家存亡的休戚与共关系。努力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预防功能和管理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3、不断专门化的考核机构
古代的考课机关又称考功院或考课院。它起于西周,至唐逐渐建立专司机构,并实行责守责任制,至明清,考课的机构及职责己经基本实现法律化,是有效进行宫吏考核工作的组织保证。
设置专门的考核机构。其目的是为了使考核更加专门化、制度化。当前我国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也必须设置专门权威的考核机构,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制度建设,否则,考核会流于形式,劳而无功。同时,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应注意保持考核机构的独立性,将来逐步过渡到由人民群众或非政府组织担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主体,使考核结果更具公信力。
4、形式多样的官吏考课方法和等第划分明确的官吏考课结果
历代封建统治者不仅制定了定期、不定期、逐级考课和专项考课等多种官吏考课方法,并且采取了若干重要措施用以保证考课质量古代官吏考核机制,防止考课流于形式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包括对考课结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明确的区分、将考核结果作为官吏升迁赏罚的主要依据等。
当前改革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也应注重考核评价指标的可量化性和可操作性。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最终要落实到实际的考核评价操作中,考核评价结果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的全面反映。综观我国历代的定课等第划分,应该说等第区分是明显的,能够反映考核成绩的差异,并将官吏考核与奖惩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考核不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考核结果具有实际参考价值,较能全面体现被考核者的素质、绩效。变定性考核为定量考核,以科学可行的考核指标体系为基础的考核分数,既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素质潜力的准确评定,也体现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体中的个体差异,起到奖励优秀、督促后进的作用,更可以避免考核中的长官意志、独断专横等不正之风。
5、按品分类,标准明确
我国古代考核官吏的标准和内容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根据官吏不同的职务和不同的职事采用不同的考核体系,这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除按职务分工外,对所有的官吏还有统一的标准,就是所谓清正、治行、勤谨、廉能等对官吏的基本要求。
而我国现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内容、个人能力等的差异,没有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不同职务和工作性质进行科学的分析,没有制定出明确的职位说明书,评价缺乏层次性,考核内容未分类别。以致于考核具体工作往往无章可循,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因此,我们需要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必须尽快建立标准化、科学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度量化、标准化,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6、古代官吏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防止考核失真
综观中国古代的官吏考课制度,其考核时间的周期化,考课机构的专门化,考核标准的明确化,考察程序的严密化,使得我国古代官吏的考核有一套较为严密而完整的制度。但是,仅是考课制度比较完备,往往却难以达到其预期的效果,考课制度常流于形式。为了保证考课的质量,防止考核结果的失真,历代均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对考课制度加以保障,例如建立考核责任制、考课监督制等。另外,从本质上说,我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具有封建专制性质,但这并不排除个别朝代的个别时期古代官吏考核机制,考核制度中包含有某些民主的因素。如汉代的考课会议制度,实行考绩过程公开,可有效地防止和杜绝考绩过程中的徇私舞弊行为,保证考绩结果的准确精当。再如唐代官吏考核中议读、校定、复考、对读、再复考和等级公布等措施,都是为了保证考核工作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杜绝考核中的舞弊行为。
古代官吏考核制度中体现出来的这种民主监督、严格把关的制约体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为了加强当前我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公正性,需要增加考核评价的民主性,提高考核评价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度,与被考核者进行及时的双向沟通,进一步扩大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制约机制,以确保考核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同时,古代官吏考核实践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也值得我们警醒。例如,只唯上、不唯实,导致官僚作风;考核指标虽然全面但所占比重不合理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止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继续发展的桎梏。但是,大凡对官吏的考核,无论其效果如何,目的都大同小异,必然是管理队伍的优化、廉政、高效,即便是这些制度、方法的消极因素也可以作为反面教训引起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吸取教训,为我们今天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