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孔子的55代孙靖安率圣裔数百户来浏居住,将儒家礼仪和浏阳风土人情、地理物产特征融合,以蒸为集大成工序,制作出“大羹”、“和羹”等主菜作为祭孔菜肴,在徐徐上升的蒸气中,诠释着对孔子先贤的奠拜和供奉,自此开辟浏阳蒸菜的历史。600余年来,浏阳蒸菜以其经济快捷、营养卫生、种类丰富等特点倍受群众喜爱,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调查统计,遍布湖南省内的浏阳蒸菜馆将近5000余家,湖北、江西、广东、北京等地都有浏阳蒸菜的“身影”。2010年浏阳蒸菜年营业额达10余亿元,从业人员1.5万人。
浏阳作为农业大县,种植、养殖业非常发达,2010年全市种植水果15万亩、蔬菜45.3万余亩、油菜45万亩、油茶林70万亩,出栏生猪190余万头,出栏黑山羊65.8万只,为浏阳蒸菜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充足的原辅材料。浏阳市委、市政府为浏阳蒸菜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五年实施计划”,到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原材料销售额超过20亿元,从业人员逾10万人,通过特许加盟等形式发展标准化的浏阳蒸菜馆超过5000家,把浏阳蒸菜打造成为中式快餐的知名品牌。
目前浏阳市正向上申报“中国蒸菜之乡”和“浏阳蒸菜”国家地理注册商标。
发掘红色旅游
浏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闪耀青史,为后人所敬仰。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领导了秋收起义;胡耀邦、王首道、王震、杨勇、宋任穷等老一辈革命家从这里走上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这里有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胡耀邦故居、谭嗣同故居等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
未来几年,浏阳将分主、支线进行红色旅游线路建设,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将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游、历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等有机结合,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提高吸引力,满足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附图:浏阳河畔好风光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