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转口配套产业的发展与近代上海多功能经济中心的形成_转口贸易-论文网

时间:2013-12-25  作者:徐占春
1926年,公共租界工部局交通委员会制定《上海地区发展规划》图,试图对港口布局进行规划。1928年上海港务局成立,以求统一港政管理。1930年和1938年,国民政府上海港务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先后编制上海港港区建设计划,将未来新建码头的重点放在吴淞附近和乍浦一带。

四、其他配套服务业除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和港口改良事业外,近代上海转口贸易还有保险业、电讯业、加工工业、报关业、转运业和新式商业。

对外贸易的开展带来对保险业的自然要求,保险业的发展是转口贸易发展的重要条件。上海开埠以后,英、美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委托在华洋行代理保险业务。接着,上海的保险公司像雨后春笋般地开设起来。这些公司成为外商洋行保障它们在华投资贸易的有力工具。

开埠初期,怡和洋行与宝顺洋行是上海市场中两家最大的保险代理机构。据统计,1884年中国各通商口岸和香港共有保险公司的代理机构25个,其中怡和与宝顺两洋行即占了11家。这为上海埠际转口贸易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据说当时上海几乎“所有规模巨大的洋行都分为六个部门”,其中就包括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的“运输保险部”。上海开埠后的短短20年间,在贸易发展的激励下已有30多家英商保险公司在上海从事业务。险种从水险扩大到火险乃至人寿保险等方面。

随着外商银行在华发展,以及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和1871年上海伦敦电报线架通所带来的汇兑、运输和通讯方面的便利,上海大一统的洋行贸易体制解体,许多大洋行演化成管理性机构,更加关注航运、保险、条约口岸设施及银行等外贸的外围经济部门。在这种形势下,外商保险业加快了在上海投资的步伐。

19世纪70年代,现代化的电讯传递手段开始在上海运用,1871年贯通欧亚的海底电缆接到上海,大北电报公司率先敷设的香港——厦门——上海吴淞口戢山之海底电缆正式通报营业,紧接着又有大北公司敷设之上海——长崎——海参威海线,大东电报公司敷设之香港——广州——汕头——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海线,这样上海与日本、东南亚、欧美的电讯就畅通无阻了。1872年又架成了上海至天津、汉口、广州的陆路电报,到1897年商办陆线已达到41400余里,各省官办陆线也有27000余里,并且陆线由沪至京,转接恰克图可与俄国西伯利亚陆线相连,也能与欧洲通报。1908年在上海出现的官办淞崇天线电报局和在汇中饭店设立的第一个商用无线电台使上海在中国最早跨入了无线电通讯时代。20世纪30年代初的《海关十年报告》对上海作了这样的评价:“在国际通讯方面,像上海这般便利畅通的城市,目前世界上也许为数不多。”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改变了过去邮路不通畅带来的商情堵塞情况,推动了“订货制度”和期货贸易的发展,以上海为中心的商品市场体系逐步成熟,上海转口贸易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加工工业是上海地区出现最早的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外商投资为贸易服务的砖茶制造业、缫丝业、包装业等。西方列强通过条约特权掠夺中国的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生丝、茶叶、蛋品、皮毛、草帽辫、棉花、猪鬃等土货出口量大幅增长,为这些商品出口贸易提供服务的各种加工工业以及因出口需要而产生的机器打包工业便先后产生。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外贸服务的包装企业使许多新增加的商品能以更适当和更轻便的形式从中国运出,并经得起航行途中的颠簸。同时包装上减少体积,使货物能够以最低的运费运送出去。包装业还推动了兽皮、羽毛、鬃毛、皮革、毛皮和原棉的贸易,因为这些货物需要以适销的样式和保证物品完好的包装运送出去。还有一些出口加工工业,如制造皮革的上海熟皮公司、为出口纺织原料服务的上海机器轧花场、洋行附设的禽毛加工厂等,几乎都集中在上海。

报关业从兴起至衰落历时70年左右,1860年,上海海关成立时,报关业仅10家左右。以后业务迅速发展,报关行开设达140多家。由于内外转口贸易的发展,报关业成为不可缺少的桥梁。报关行业务包括托运、接运、转驳、装卸、押运、保险、保管、押汇、报关及打包等业务。为了便于管理,海关规定报关行必须加入同业公会。当时报关行公会有两家:即南市报关行公所和北市报关行公所。南市公所经营当时进出口的主要商品纱布、面粉、什粮三大行业的报关业务,属于大型同行。北市公所会员多数为经营南北什货的中小同业。1911-1931年大小同行发展到170多家。1931年底南北两公所合并改名为上海市转运报关业公会。转运报关业公会全盛时会员发展到300余家。1938年对日抗战全面开始,航道阻断,报关行业务停顿,除外商坚持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才停顿外,同业会员中歇业转业的数量很大,华商也由300多家下降至不足200家,而且所经营的业务多侧重陆路运输方面。

近代上海有一苏州巨商洪少圃,发现转口运输的不便利,就参照欧美捷运的制度,发起组织转运机关。嗣沪宁铁路通车,即首先成立大通转运银洋公司,转运所有上海与各地钱庄往来银洋,其后,又组织汇通转运公司,代客运输各货。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电力多产企业加强监督管理的几点思考_存在问题-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重庆案例:大规模“农转非”的福利经济学分析_规范分析-论文网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