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其中 代表城市 行业每单位劳动的工资, 是 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价格指数,且有:
(6)
其中 是 城市 类生产性服务的价格。
每个厂商要把总部服务传递给位于另一城市的生产部门,这种传递造成的成本是冰山成本(Iceberg Cost)。因此,空间非一体化厂商比空间一体化厂商的总部投入成本要高龙源期刊,我们用参数 来衡量:
(7)
空间非一体化的厂商将生产部门设置在外围城市,但外围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运输业欠发达,无疑增加了生产部门的运输成本[③],我们用 来衡量:
(8)最终产品生产部门用特定中间投入品进行生产, 城市 部门使用的中间投入品的量 是内生决定的。 部门所有特定中间投入品以不变替代弹性进入生产部门的成本函数。因此,城市 部门的特定中间投入品的相对价格指数为:
(9)
其中 是 城市 部门的第 种特定中间投入品的价格。生产性服务和特定中间投入品由垄断竞争厂商生产。 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供给商生产第种服务的成本函数是:
,(10)
其中 代表生产性服务业供给商的产出。括号内的表达式是单位劳动需求量,它由一个常数和一个变量组成。从该表达式可得生产性服务业每种产品的生产是规模报酬递增的。相似的, 城市 部门的第 种中间投入品的成本函数是:
.(11)
下面我们引入两个引理,这两个引理给出了总部和生产部门成本的简化表达式。[④]
引理1 城市 部门空间一体化厂商的生产部门成本是:

引理2 城市 部门空间一体化厂商的总部成本为:

其中 。
一个城市的生产性服务部门雇佣更多的工人将生产出更多种类的中间服务,这会使总部成本降低。由于不同部门的厂商总部都要使用生产性服务,一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增加将降低本地所有部门的总部成本。另一方面,中间产品生产者雇佣劳动量的增加降低了使用该中间品的本地生产部门的成本。总部使用的生产性服务和生产部门使用的中间投入品,都提升了地方化经济(Localization Economies)。而且,由(7)和(8)式可得空间非一体化的厂商和空间一体化的厂商面对相同的生产性服务价格指数和中间投入品的相对价格指数,地方化经济在各种组织形式下都适用。
3.城市内部结构的设定及城市的形成
我们用最简单的标准形式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建模。生产活动在城市中心进行,我们把它称为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它周围是居住区。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CBD之间,在这个过程中损失了单位劳动供给的一部分,这个损失等于 与距离的乘积。给定职业、收入和该城市的土地竞租曲线,每个消费者选择居住地以最大化效用,这等同于选择居住地以最大化净收入。因而,工作在 城市 部门的消费者最大化关于 的函数 , 是消费者的居住地与CBD之间的距离, 是 城市的级差地租。居住地点套利可能性的存在保证了工资收入相同的居住者的往返成本和租金支出相同。各行业的劳动者根据收入把自己归为不同的类别龙源期刊,工资收入高的住在离CBD较近的地方(他们往返时间的机会成本更高)。城市的边缘在距离中央商务区 处( 是 城市的总人口)。地租函数是连续的、凸的和分段线性的。城市边缘的地租标准化为0,对城市地租积分得到总地租:
(12)
用代表 城市 行业CBD的可用净劳动力,它等于 减去 行业的所有工人往返时间。对所有行业加总得到: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