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做足预习。立足差异。设置核心作业。关注评价。优化课堂作业,为学生“保驾护航”。
论文关键词:做足预习,立足差异,设置核心作业,关注评价
好的作业设计可以事半功倍、提升孩子的认知;没意义的作业恐怕是一种累赘。请看几个平常很容易见到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一名坐在家里写作业的小学生,正感叹道:今天要是没有作业,那该多好啊。
镜头二:一群小学生正迈着步子去秋游,有些人手上还拿着一本本子,不断的记录所经过的地点,原来是他们要写一篇关于秋游的日记。
镜头三:一名学生正在方格本上抄生字词,一个写10个,为了能快速去做游戏,拼命的抄,额头上的汗珠不停的往下落。
以上的镜头,曾多次出现,这能说明什么呢?
思考一:作业设计单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为了便于检查,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为书写,作业内容重复抄写、机械性强,缺乏必要地指向性与创造性,缺乏基本的思维灵动性与创新性。
思考二:作业过于随意性。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在量和质上都比较“随意”,对所提供的作业资料基本上采用“拿来主义”策略。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热衷于搞“题海”战术,布置作业图“量”不求“质”,加重了学生负担,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拿来主义”不但耗时耗力而且也在逐步消磨学生学学习的兴趣。
思考三:作业评价过于注重结果。传统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评价都是从对与错、完成时间等方面分析,根本无法透视完成作业的过程。另外,传统的作业评价常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结果,轻视人的主体情感,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设置核心作业,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作业态度很被动。
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不高,作业质量下降,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业的效果不令人满意,有些作业甚至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这些现象与新课程改革是格格不入的,笔者通过自己研读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优化课堂作业,让作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趣味点。
一、做足预习,保证学习兴趣论文网。
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 可见,预习是最重要的自主学习。但往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不够,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因此要做好学生的预习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能更有效,更深入。因而笔者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预习步骤:
1、一读:把预习的课文读通顺、流利。
2、二划:边读边划出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的词语(每篇课文后面的“我会认”部分),例如:“图”,就划“图画”,然后给生字注音(课后“我会认”部分)。
3、三标:有自然段的课文需要标出自然段。
4、四再读:读“课后题”(至少2遍)
5、五思:课文中哪些地方有疑问的,请打个问号?
通过这五步的自主学习,学生上课的状态与思考的活跃性就很强,很有表达的欲望。这些方法的渗透,使他们进行初步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时候还进行课前的热身运动,学习《一分钟》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回家与爸爸妈妈练一练,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上课时,学生学习状态非常好,这种联系生活的学习,学生非常喜欢。
这样的学习,学生铺垫了自己的想法与疑问。上课的状态不一样了,参与交流的愿望也增强了,为课堂奠基。而从教师角度来看,则能更好地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了解调查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倾向、兴趣点,学习动机等等,这就为整个课堂教学更好地把握住节奏。
二、立足差异,保证全面参与。
教学中,教师面对的二年级学生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些不同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面对全体学生,就要考虑每个层面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练习。
1、例如:二年级上册的《古诗两首》,教学完之后设置核心作业,布置如下作业:
一星作业“☆”: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进行口头组词。
二星作业“☆☆:有感情地背诵两首古诗。
三星作业“☆☆☆”:课外收集一两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读一读。
这些星级作业学生很感兴趣,有些学生回家后,还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与《唐诗300首》拿到教室,津津有味的背诵起来。
2、例如:二年级上册的《一分钟》,教学完之后,布置如下作业:
一星作业“☆”:认字,读读课文。
二星作业“☆☆”:请小朋友们回家找找资料,问问爸爸妈妈,看看一分钟内到底能做多少事情,创造多少财富。
通过课前一分钟与爸爸妈妈完成任务导入课文,到课后的拓展,学生逐渐从自己的身上找到了时间的重要性,这种内化的作业比纯粹的抄抄写写,老师的说教更有实际价值。
针对学生差异,将作业设计成难易设置成星级作业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基础差的可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余力的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这样设计练习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所获,这样的星级作业作业能使他们各尽所能,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挥,真是其乐融融!
三、设置核心作业,保证课堂效益。
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片肥沃、空旷的土地,往里种啥便长啥。如有可能,我们何不种下一颗核心作业的种子呢?《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利用课堂教学,设置核心的作业,贯穿于全文之中,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在上二年级上册《我选我》这一课时,笔者就通过设置一个作业题:(什么时候),(谁)准备选(谁)(当什么)?
1、课前导入。
(1)揭示课题论文网。
(2)质疑。(落实质疑的方法。)
2、初读课文。
(1)解决生字词。
(2)主问题切入:(什么时候),(谁)准备选(谁)(当什么)?
3、研读文本。
(1)板块一:老师角度(前后两次的对比)
(2)板块二:全班同学的角度(前后两次的对比)
(3)板块三:王宁的角度(前后两次的对比)
4、升华文本:此时此刻,你会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
教学完之后,发现学生的兴趣很浓,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展开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真正关注生本课堂教学,实现课堂增效的化学反应,把课外作业转化为课内练习,支撑起整个课堂的学习,以便实现练习效果的最优化。课堂作业的落实引导学生摆脱被动的学习模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跳出文本的束缚,提倡多种感官、多种形式参与学习,引领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走进语文的乐园。
四、关注评价,保证后续学习。
低年级课堂作业需要教师用心去设置评价内容,才能有效地检测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习的效果。
1.作业反馈,讲究形式。
每一堂语文的学习,可能会设置一些练习,把课外的作业转化为课内完成,如果教师一味的一种方式设置核心作业,就会给学生以疲劳感,同时也给课堂气氛“降温”,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交叉渗透于课堂之中,以求学生的有趣性。
2.作业反馈,有针对性。
在设置课堂练习时,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错误形式较多的,筛选有价值的错误,共性的错误进行梳理归纳,然后有针对性地讲评,对于巡视中的小问题可以一带而过,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作业反馈,考虑对象。
针对作业的反馈情况,教师要对各个层面学生的完成情况都要进行交流了解,以便能及时的了解分析,从作业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真正的使每位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这一环节中都有不同的收获。
总之,在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练习,把课堂作业转化为课内完成,将可以摆脱传统教学中的课业负担,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健全心智,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不仅让他们找到了读书的乐趣,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空间,使我们的优化课堂作业,成为学生课业“保驾护航”的航船,使他们能通向高效学习的曲径通幽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