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涂鸦—幼儿美术教育的初体验_快乐

时间:2012-02-29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最贴近实际的是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四个阶段。幼儿绘画是幼儿快乐童年的成长足迹。
论文关键词:涂鸦,幼儿美术教育,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同时它是能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交叉和融合的中介作用。”所以可以说艺术教育在整个的幼儿教育中具有的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从幼儿绘画的发展阶段中我们会发现,最贴近实际的是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四个阶段,它们并能按照一定规律持续性的成长。幼儿绘画是幼儿快乐童年的成长足迹,它具有着弥足珍贵的意义。幼儿第一次涂鸦是人生中最早的创作,是幼儿自我意识的觉醒。从一圈又一圈、横竖不一、乱七八糟的奇怪图形开始,他们懂得用这一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记得有一位刚上小小班的幼儿家长和我说过,在宝宝快两周岁的时候,一次宝宝拿着笔在墙上随意地涂鸦时,家长抢下宝宝手中的笔,并训斥着说:“你不可以在墙上乱画,爸爸妈妈装修很辛苦的,又花了许多钱啊!不可以捣蛋!” 家长问到:“我当时是不是做错了?” 其实,家长并不了解,此时幼儿并不是在故意捣乱,而是在表现自我。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角度来说,涂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国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认为:“涂鸦最初发生的阶段开始于18个月大时,到三四岁结束。涂鸦与儿童动觉的发展以及视动经验有关快乐,它是儿童练习和发展大肌肉整合运动以及精细动作控制的过程。”家长应该在幼儿0-3岁时,无论是在纸上、地上、墙上,让幼儿使用蜡笔、粉笔、毛笔等绘画工具尽情的涂鸦。而后在幼儿进入小小班、小班以后,家长应配合教师有目的的涂鸦。教师的任务是什么?不仅仅是顺应幼儿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合理有效地运用资源,激发幼儿胆量、想象空间,从无控制涂鸦过渡到有控制的涂鸦论文提纲怎么写。那么教师应如何在小班的涂鸦活动中,让幼儿初次体验“涂鸦”带来的快乐呢?

一、巧设情景——涂鸦动机的“催化针”

何为“催化针”?幼儿在涂鸦时,它不仅仅是代表着一种美术活动,而是幼儿在认识世界、表达自己感受的一种成长方式。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目的的,是一种以满足幼儿身心需要,感受活动过程的体验。简单的说,幼儿就是通过涂鸦,表达自己学习到的新事物,表达享受与同伴间的交往,表达得到肯定的成就感以及疼痛、伤心、害怕的失落感,这些都是每一个幼儿都会经历的成长方式。小班的幼儿正处于涂鸦期,它的动机,教师应巧妙地创设贴近生活、自然、凸现趣味的情景,提供给幼儿充满丰富感受体验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与父母、同伴多多交往,让幼儿们在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哭中学习,尽情的从无目的的涂鸦渐渐过渡到有目的的涂鸦。

如:小班上学期——线条画《大扫除》

活动的动机,只是来源于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他拿起娃娃家里自制的玩具扫把,在所为的“家”里扫来扫去,从中享受扫地中布条跟着扫把走的快乐。在活动中教师先是让家长们做好前期的生活经验准备,而后课前的实践经验。课上合理的创设一个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幼儿在模拟制作和模拟劳动中体验到涂鸦的乐趣,这种身临其境的活动激发了幼儿表达自我、表现自我的兴趣,从中享受到活动的快乐。

二、善用实物——涂鸦题材的“生命力”

何为“生命力”?幼儿涂鸦是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幼儿对自己感受的表达。实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幼儿每天都要接触到许许多多的实物,教师善于运用身边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真实物品。它们是幼儿各种感官的第一接触,可以为幼儿提供最最实际的载体,有利于幼儿与真实物品的直接互动,从中获得实际经验快乐,积累丰富的实物表象。所以涂鸦的题材,我们应该多的让身边的真实物品有机的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让幼儿在涂鸦中自由的享受实物带来的快乐,并让涂鸦赋予了真实的“生命力”。

如:小小班下学期——泥工《大蘑菇》

活动的题材相当的真实——蘑菇,活动中教师借助真实的蘑菇让每一个幼儿都能看见、摸到、闻到等真实体验,了解蘑菇的基本构造。幼儿在活动中兴趣高,把自己熟知的一一表达(活动前都要有家长协助的经验准备)。创作时,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捏出了不同种类的蘑菇。(如大扇菇、茶树菇等)当在欣赏作品时,他自豪地说:“我妈妈在家就是煮这种(茶树菇)汤给我喝的,可好喝了。”

三、创意材料——涂鸦表现的“助推剂”

何为“助推剂”?小班幼儿正处于涂鸦期,他们的涂鸦作品都比较单一、杂乱且缺少美感,不善于表现。如何能让幼儿在涂鸦过程中表现到“美”、感受到“美”呢?又如何激发它进一步的创作欲望呢?材料的创意设计是一个关键。因此,材料设计上必须做到三个字:趣、巧、精。

趣:提供的材料,造型要生动、可爱、有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巧:摆弄材料时,要操作方便、能自然地融入到整张作品中;

精:来源于实际,在接触、操作中直接发生。

融色彩、造型、构图于一体的创意材料能带给幼儿审美的体验,同时也能提升幼儿审美表现能力的推动剂。

如:小班下学期——玩色画《轱辘车》

活动的表现明确、自然,活动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玩色,利用大小不一的汽车、轮胎花纹不一的汽车等材料,让幼儿在白纸上感受不一样线条、花纹、色彩的美术活动,从而获得兴趣。从教师的材料上我们发现许多细节,它是便于幼儿操作的,它是滚动的,它是新奇的~~~

四、童趣游戏——涂鸦方式的“主力军”

何为“主力军”?充满童趣的游戏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活动,将有趣的游戏融入到活动中,也是涂鸦时幼儿自我意识的另一种方式。游戏的方式可以融入到题材、过程和作品的呈现。幼儿们经常会把自己真得当成游戏中的角色,把动物和事物都拟人化,把没有生命的物体都变活,让它们会说、会动、会跳、会想。游戏是幼儿在涂鸦前的自我意识的表现,每一个游戏都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一个有趣的游戏情节,激发幼儿涂鸦表现的兴趣,提升审美表现的能力。

如:小小班下学期——撕贴画《小螃蟹》

活动的方式简单、易幼儿操作。教师先是以有趣的手指游戏引入,接着以简单易记的儿歌介绍操作重点,让幼儿独立操作快乐,最后再用舞蹈《小螃蟹》结束论文提纲怎么写。活动中,有动有静,游戏一直逛穿于整个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尽情地玩、尽情地挥洒涂鸦的乐趣。

五、丰富体现——涂鸦学习的“实效药”

何为“实效药”?教师与家长共同合作所产出的一种“新药”,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每一个为孩子进步、成长的家庭。怎样做到丰富体现呢?

教师在期初的家长会上明确要求,家长在美术教育活动上积极参与,最后则是家长的持之以恒。它还具有一个很特别的“功效”——增进情感,家长与孩子的亲密接触。让幼儿在涂鸦学习中真正的吃上“药”,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本领和爱。

如:小小班、小班的学期活动——《亲子涂鸦练习系列》

活动的学习是丰富的,它是系列式的。活动的设计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目标、实际需要灵活的设计学习。小小班上学期主要可以从幼儿的单色、双色、多色等涂色或是简单短线、弯线等方面,让家长利用周末在家与幼儿一同学习,同时家长的及时反馈,也可以促进教师的动力和目标。

涂鸦阶段的重要特点是对绘画动作的控制。由于幼儿的手指和手腕的小肌肉尚没有发育充分,手的动作很不准确。从最初的乱涂过渡到有控制的涂画,随着手部力量的快速增强,幼儿渴望将无序的力量转换为控制能力。当通过有控制的动手操作将想象顺利表达出来时,幼儿左右脑以及手与脑都得到了很好的协调发展,满足了幼儿成长过程中不断求新求变和实现自我的内在心理需求,他们的自信心和对艺术的理解力都会迅速提高。涂鸦——是美术教育的最初体验,是基础,是快乐展现自我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慰宜,林建华.幼儿园绘画教学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2]孔起英,王绪兰.幼儿园主题式美术教育活动[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2
[3]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4]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8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73
[6]李旭晴,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关于四川西部羌民族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论文:在学习和教学中看中国美术教育现状_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最新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小学美术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