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班就读的学生在班级中时常出现,作为一名普通教师,需要正确看待这件事。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放平心态,悦纳自己和孩子;放松心情,融入集体;放慢节奏,帮助学习;放低要求,看到进步;放手生活,等待成长。我们有责任让自己不急不躁,不恼不怒,不紧不慢地想办法,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正常的学校生活。
论文关键词:放平心态;放松心情;放低要求;放手生活
什么是“随班就读”?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教师们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给予特别的教学和辅导,使他们学有所得,与大多数同龄同学一起成长。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
教了近二十年的书,做了近二十年的小学班主任,已然明白一个事实:每一年,每一个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个或几个特别的孩子。他们有的智力差别大,有的肢体存在缺陷,有的视力有问题,有的心理出现障碍,……凡此种种,他们都是“随班就读”—— 一群特殊的孩子。如何对待这些随班就读生?是强烈的排斥?是长时的郁闷?还是有意的忽视?抑或是慢慢的坚持? 我想说的是:每一种心态呈现都是正常的心理过程。但是最终,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现实的教学活动过中,我们能选择的和坚持以下几步有效做法,更有助于自己开展教育,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一、放平心态——悦纳
刚开学新接手一个班时,许多教师认为儿童随班就读仅仅是对残疾儿童的喜讯,对于正常儿童、教师乃至整个班级来说是一种负担,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全班同学的成绩,因而对随班就读工作产生了顾虑。但是当他真正出现时,笔者认为要放平心态,不争,不怒,不怨,不避,悦纳自己,也悦纳“孩子”。
1.悦纳自己
悦纳自己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自我取悦,自我接纳。无论我想出什么办法,孩子都要入学。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尊严,都有生命得以张扬的权利,对于那些有残疾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求学方式。因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2.悦纳孩子
罗素说过一句话: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悦纳孩子,就是喜悦的接受孩子的一切行为。孩子出现问题,对于家长和这个家庭已经是个不幸。在进入校园之前,他们就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与焦虑。孩子也一样,之前早已经受了他人异样的眼光,心中早已伤痕累累。只有悦纳才有沟通!它更多的是一种态度,跟年龄无关。而这个态度里面包含着爱:爱生活,爱自己,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可以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
二、放松心情——融入
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安全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陌生的老师……一切都是陌生的。尽快融入一个新的集体环境,变陌生为熟悉,变紧张为适应,放松心情,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从而产生认同感,以便尽快开始适应学习生活。
1.伙伴善良
有伙伴的日子是愉快的,有伙伴的学习是轻松的。同伴关系才是孩子最广泛、最正常的社会关系。论文网老师要有意为孩子安排一位善良的伙伴当同桌,要有意引导孩子努力成为随班就读儿童的家人伙伴,为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要鼓励其他孩子跟他交流、沟通,去接受他、去帮助他,也鼓励他与其他孩子正常交往。我希望通过我的引导,让他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愉悦,逐步成为一个乐于交往的人。
“助学”伙伴。俗话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助学伙伴是随班教学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不仅使随班就读儿童从同学的帮助中解决一部分学习和行动上的困难,还能从与正常儿童的交往中,开阔眼界,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对助学伙伴来说,助学活动也是建立爱心,学会关心他人,促进自我的好机会。有了助学伙伴的参与,不仅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且为教师抓好教学工作提供了时间。
2.老师亲切
随读就读生生理有所缺陷,在别人的眼里他们是不一样的。不平等的待遇时常出现在他们的身上。他们和我们一样渴望尊重和理解,对于他们,班主任老师要及早做好与任课老师的沟通,充分尊重理解他们。尽量避免暴露孩子的缺陷,而是把爱融入教学中帮助他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