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仿像的逻辑—波德里亚仿像论的技术与修辞分析_符码

时间:2011-06-11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仿真的对象也不再是国土、指涉物或某种物质。现在是用模型生成一种没有本源或现实的真实:超真实。细节实质上是大量涌现的所谓分子符码。故事显然包含了修辞。
论文关键词:仿真,模型,符码,修辞
 

作为当代最著名的仿像论者,波德里亚的仿像论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从技术与修辞角度集中考察波德里亚展开其仿像逻辑的微妙过程,以此透视仿像理论话语的内在构架。什么是仿像的逻辑?波德里亚在《仿像与仿真》的开篇部分为我们讲了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一个寓言故事:帝国的绘图员绘制了一幅非常详尽的能覆盖全部国土的地图。帝国衰落之后,这张地图被废弃,最后毁坏了,只是在沙漠上还能辨别出一些残片。这个被毁的抽象之物具有一种形而上之美,它目睹了一个帝国的荣耀,如今像一具死尸一样糜烂了,回归土壤物质,很像一种最后与真实之物混合的逐步老化的副本。[1]接着波德里亚马上由这个故事作了跳跃:“今天的抽象之物不再是地图、副本、镜子或概念。仿真的对象也不再是国土、指涉物或某种物质。现在是用模型生成一种没有本源或现实的真实:超真实。国土不再先于地图,不再比地图维持得更久。因此,地图先于国土—仿像先行—地图产生国土,如果我们今天复活这一故事,国土的碎片将在它的地图中逐渐地腐

烂掉”。[2]地图和国土反复出现,两者的先后之分显然不同于以往的经验,现在的情形是地图先于国土,绘制地图的过程就是进行仿像的过程,即地图产生了国土符码,这在逻辑上确立了地图的优先性,即地图先行。这当然是一个隐喻的说法,作为仿像生成的逻辑起点,波德里亚赋予了此隐喻更实在的内容。

一、仿像的逻辑与仿真

仿真(simulation)出自拉丁字源simulo,有模仿、冒充、假装等含义,也译作模拟、虚拟,在技术领域是常见的术语,一般指利用模型复现实际系统中发生的本质过程,并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验来研究已存在或设计中的系统。如果说仿真始于真实和符号这一对等原则的否定,混淆在真实和想象相同的操作总体性中,那么否定过程怎样进行的?波德里亚开列了四种方式:细节(details )、重复(duplication )、系列(series )、模型(models)。细节实质上是大量涌现的所谓分子符码,这些符码在循环中形成重复和系列,直到模型呼之欲出,占领传统形而上学的“真实”地盘,在这个意义上,仿真把表征的整个大厦整合为一个仿像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除四个关键环节以外,仿像的逻辑在仿真的操作中还以影像(image)的谱系追查对抗传统的现实观念。影像经历了四个连续发展阶段,在第四阶段,它不再是显像的秩序,而是“仿真”的秩序。仿真导致的冲击,与尼采的“上帝死了”有所不同,波德里亚的无上帝认可自身是说上帝被降格为一个区区的符号,那么表征将不堪西方全部思想和善之信念的重负,即一个符号指向深层的意义,一个符号与意义进行交换的保证被符号化的上帝拽进庞大的仿像系统,该系统永远不与“真”(real)发生交换,而只是与自身进行交换,在一个没有所指、没有边缘、没有中断的循环体系中与自身进行交换。[3]

无论是四个关键环节的操作还是影像掩饰无物的最终形态的形成,仿真的结果和特征都是相通的,结果都指向超真实。超真实是一个没有真实起源、没有外在对象作为模仿物的真实,超真实(hyperreality)的前缀“hyper” (超)表明它比真实还要真实,是一种按照模型产生出来的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真实。着眼于生产和再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意义也好,偏重于现实和表征的认识论意义也罢,超真实在波德里亚的视野里完全本体化了:“事实上,我们应该把超真实颠倒过来:今天的现实本身就是超真实的。超现实主义的秘密是可以将最平淡的现实变成高于现实的东西,但只是在艺术和想象发挥作用的某些特殊时刻才能如此。今天符码,日常的政治、社会、历史以及经济的整个现实从现在起都与超真实的仿真维度结为一体,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己经浸染在对现实的‘审美’幻觉之中”。[4]因此,超真实与日常生活的界限遭到消蚀,传统的真实分析就被波德里亚拉出现象和本质、内和外、意识和无意识等二元区分的框架,在超真实中这些区分都失效了,“真实已经成为我们真正的乌托邦,它是能够使人梦见已经失去之物的美梦”。[5]

二、仿像的逻辑与模型

波德里亚认为“仿真的特点是模型先行,围绕着最纯粹事实的所有模型的先行——模型先出现,他们在轨道上(像炸弹一样)的流动构成了事件的真正磁场。事实不再有自身的运行轨道,它们诞生于诸模型的交互作用中,所有的模型甚至可以同时生成一个事实。这是种种预期,先行、短路以及事实与其模型之间的混同……它们每一次都使所有的阐释甚至最矛盾的阐释成为可能——所有的诠释都是真的,因为它们可以依据作为其本源的模型的象以一种普遍循环的方式加以交换”。[6]这样,现实的形而上本源设计就消失在模型的普遍循环中,模型先行与地图先行的仿像逻辑保持一致,这也是为什么波德里亚判断美国越来越像迪斯尼乐园的逻辑依据。作为否定符号与真实对等原则的关键环节之一,模型(model)显然构成仿真的标志特征。甘恩指出,“惟一一点与决定仿真秩序相联系的是‘模型’本身,现在它独立于任何出自于使用世界的功能或目的。这是一个价值的结构规律的世界,再生产的主导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不同于简单的大众生产。这里的模型替代了‘真实’指涉,并成为‘指涉的能指’:客体中内在的差异调节这一点被再生产了”。[7]

甘恩是从价值的结构规律方面说的,波德里亚描述的日常生活世界几乎就是以模型为根基搭建和拼贴起来的。在操作层面,整个交流系统由复杂的语言结构过渡到问答的二元符号模型,这种模型建立在客体可复制的二元模式基础上,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电脑读取的数字编码。所有的问题和答案、所有的现实都可以在模型中转换成0 和 1 之间的一种二元对立。客体除了通过机械复制而被复制生产,还可以使用这种二元编码将客体原本的可复制性激活。当客体根据二元模式的数字编码进行复制时,客体之间无法区分,客体与生产它们的模型之间也无法区分,现实被定义成“可能产生一种同等复制品的事物”。[8]而且,由数字编码支撑的问答二元模型中,各种信息、图像都意味着一种测试设计,按照程式或分析模式,释放某些回答问题的机制。这些设计有着蒙太奇般的效果,原因在于它们是已经测试过的现实,是已经准备好答案的问题,地图先行的仿像逻辑在此无往不胜。

三、仿像的逻辑与符码

我们留心的话马上能发现波德里亚的体察和描述中符码,符码与模型、仿真总是彼此交织、相互呼应的,模型是仿真的显著特征,而模型的建立离不开符码。符码(code)也译成代码、信码、电码等,除专有名词外,比如遗传代码,本文一律作“符码”,“一般指‘一套秘密的词语、文字或者数字的系统’。普通的符号系统需要经过符码的转换才能进行交流、传播”。[9]与一般符号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取向有所不同,波德里亚的符码突出的是高科技技术因素。“人类建构的各种巨大仿像从自然法则的世界,走到力量和强力的世界,今天又走向结构和二项对立的世界。存在和表象的形而上学之后,然后是能量和确定性的形而上学之后,然后是非决定论和符码的形而上学。自动控制、模式生成、差异调制、反馈、问/答,等等:这就是新的操作形态”毕业论文格式范文。[10]这段话几乎是用符码在翻译仿像的整个历史秩序。事实上,波德里亚在早期著作中使用“符码”指涉符号系统,差不多作为系统或语言结构的同义词来使用。到《象征交换与死亡》,符码的意义变得电脑化和数字化:计算机领域,指的是电脑技术的二进制符码;生物学中,指的是DNA的符码;电视和录音带中是数字符码,信息技术中就是符码。在波德里亚的语境里,符码意味着所生产的客体(例如生物学中的组织)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摹本,摹本与原作之间的差别是多余的。符码的时代取代了符号的时代,甚至符码本身也只是一个遗传生成细胞,如同“生物”体深处隐藏多年的程序母型,再现戏剧终结之后就只剩下符码的黑匣子。因而“各种符号的问题,例如它们的理性用途、它们的真实和想象、它们的压抑、它们的转向、它们呈现的幻觉、它们的沉默或它们的平行意指——所有这一切都被抹去了”。[11]我们应该很习惯波德里亚的论述风格了,只不过这次他展示的是现代社会晚期符码理论四处扩散的激进后果。

这种符码的四处扩散包括仿真、模型造就的超真实世界,到波德里亚后期被冠以“完美的罪行”。他在同名著作中简短介绍了关于上帝的九十亿个名字的短篇小说后评论道,人类会不知不觉处于被包围的境地,像执行计算九十亿个名字的IBM技术员一样,启动世界消失码时也耗尽了所有的可能性。在波德里亚看来,电子技术的无孔不入把普遍的虚拟带到现实生活,这种虚拟以其不间断的升级使现实终止。其基本概念,就是高清晰度。“影像的虚拟,还有时间的虚拟(实时),音乐的虚拟(高保真),性的虚拟(淫画)符码,思维的虚拟(人工智能),语言的虚拟(数字语言),身体的虚拟(遗传基因码和染色体组)。到处,高清晰度都标志着越过所有正常决定通向一种实用的——确切地说是‘决定性’的——公式,通向一个参照元素的实体越来越少的世界”。[12]终止现实的行为就构成谋杀罪行,波德里亚又说没有罪行是完美的,即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差异无法完全抹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东西能在实时共存,男女、星辰、这个玻璃杯、这张桌子、我自己和所有我周围的东西都不能。由于光的相对速度和散射,所有东西都只能以录像形式在一种难以表达的时间紊乱中存在,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隔着一段距离。所以,一些东西从不真正出现在另一些东西面前,一个东西对于另一个也不是‘现实’的。……这个距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它,我们会什么也感觉不到,……”。[13]但这个距离、这种不在场正在被仿像的逻辑所侵蚀。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边城》谈沈从文小说的人性美_牧歌式文体
下一篇论文:伟大的母爱,愚昧的行为_冥婚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