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奥巴马上海演讲》的修辞分析—基于伯克的同一理论

时间:2011-05-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演说辞虽然是用来作为口头表述的语言。运用伯克的同一理论对开篇辞的语句进行分析。在对《奥巴马上海演讲》进行修辞分析之前。
关键词:演说辞,同一理论,修辞分析
 

一、引言

演说辞虽然是用来作为口头表述的语言,但它往往带有很浓厚的书面语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对演说辞的题材、辞格、文体风格等方面研究得比较多,笔者认为从修辞学的角度去把握其特征也会给学习者带来不少的收获。

《奥巴马上海演讲》是2009年11月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上海会见青年学生时做的演讲。此次演讲是奥巴马上海之行最大的亮点,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演讲稿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开篇辞,二是问题解答。本文将从修辞学角度出发,根据演说辞的语言特征,运用伯克的同一理论对开篇辞的语句进行分析,从而领会演说者的话语意图,把握语篇的实质及所彰显的主题意义。

二、本文的理论基础

(一)伯克及其主要贡献

肯尼斯.伯克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修辞学家,他对当代修辞学的影响之大无人能比。伯克的研究是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延伸扩展,因此享有“亚里士多德第二”之美誉。在美国,对伯克的研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开始,一直到现在仍经久不衰,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而在国内文学艺术论文,知道伯克的人不多,对其理论全面系统地进行研究的人则更少,可以说,国内对伯克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主要集中在对伯克“同一”理论和“五位一体”理论的研究上。事实上,作为哲学家、思想家,伯克对语言哲学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不仅对修辞学,而且也对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英语写作教学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邓志勇,2008)。

(二)伯克的同一理论

“同一”是伯克整个动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同一理论也是伯克修辞理论的核心。根据伯克的观点,“同一”来源于“实质”这一概念,人们通过各种特性或本质形成本身或个性,包括人体、物质、职业、朋友行为、价值观等等论文发表。当我们与其他各种特性或物质发生联系,并与他人享有某些共同特质时,便取得了与他人的“同一”。同一离不开“同体(Consubstantial),当两个实体在实质上通过共同观点、态度、物质拥有或其他特性联系时,他们就是同体的。 “同一”与“同体”是同义词,说“A与B同一”就等于说“A与B同体”。例如,某话剧团的演员在年龄、性格价值观等方面是不一样的,但是由于共同的职业他们形成了同体,也就是说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同一。但是,有“同一”便有“分离”(Division)或说“疏离”(Alienation)、“游离”(Dissociation),因为人都有互相分离的身体,从而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相隔离。与B同一意味着A从身体上来说与另外一个人而不是自己同一。但与此同时,他仍然是独特的,因此,他既是与他人相联系的,又是与他人相分离的。为了消除分离,实现同一,就需采取一定的手段。伯克的同一理论认为,修辞行为的基本动机就是消除分离文学艺术论文,达到同一,这也是修辞存在的基础。

为达到“同一”这一动机,修辞者需要采取必要地修辞手段,在伯克的同一理论中这些修辞手段被称为“认同策略”。伯克提出了三种认同策略:“同情认同”(identified by sympathy)、“对立认同”(identified byantithesis)和“虚假认同”(identified by inaccuracy)(大多数学者都接受“误同”这一译法,但也有学者认为“误同”容易使人理解成错误,所以本文作者也接受“虚假认同”这一译法)。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三种认同策略:

1.同情认同 。伯克认为这种同一最接近规劝,是“社会情感”的一种,它将文明社会中的人和谐地联系起来(姚先锋,沈李丽,2009)。 同情认同强调的是产生共鸣的情感,不管是劝说还是赞美,说话者旨在让受话者在情感上认同自己。对于说话者来说,通过同情认同这一过程,他体会到了别人的兴趣,喜好等等。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就是同情认同,通过这一过程,说话者会增进对受话者的了解,投其所好地进行劝说或者赞美,从而获得受话者的好感,导致情感上的共鸣,顺利实现劝说的目的。伯克举过两个例子:一是政客亲小孩;二是他乡遇故知。现实生活中,同情认同比比皆是,比如说化妆品或服装专柜前,售货员对顾客的赞美,广告商精心为某产品挑选迎合其所针对消费人群的形象代言人(神州行的代言人葛优就很好地表现出普通老百姓的形象,再加上他所在的小饭馆的环境,使人充分感受到此产品的确是一个适合广大老百姓消费水平的产品)。同一就是劝说,为了实现劝说目的,就应考虑不同的听众,针对不同的听众采取相应的说服手段。一般来说,对于女性听众,说服手段可能更多的偏于情感,而对于男性,可以偏重逻辑(曹铭千文学艺术论文,2008)。

2.对立认同。对立认同要涉及到一个对立面,没有对立面就不可能有对立认同,因为在对立认同中,人们的认同行为常常是依据对立面这一前提条件而推断出来的(李鑫华,2002)。这一对立面是由演讲者提出来的和听众共有的对立面,即演讲者使听众相信,他们共有一个敌人,这个共有的敌人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更可能是人的生存环境,对立认同就是这样通过分裂而达成凝聚。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由于共同的强敌而联合一致的例子有很多,例如,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找、魏六国,本来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但由于不堪忍受逐渐强大的秦国的掠夺,而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的“合纵”。但后来由于六国各有打算,不能坚持“合纵”政策去对付秦国的“连横”政策,再加上他们本身因循守旧,不重视改革,国力越来越衰弱,以至被秦各个击破。据史料和古代文学作品考证,我国古代的游说家在穿梭于各国之间进行游说时,采取的修辞策略中就不乏有这种对立认同的策略论文发表。而当今国际上的政治家在做政治演讲时也常常会采取这种策略,提醒听众他们面临共同的困境,如气候、环境、能源、经济等等各方面的问题,走出这种困境的办法就是两国之间坚强合作,共同发展。

3虚假认同。虚假认同是伯克同一理论中最深奥、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观念,也是最富创新性和哲学意义的观念。虚假认同大多可使听众在无意识中与说话者达到认同,从而被说服,因此是一种强有力的劝说。在当今繁华的商品社会中,虚假认同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女性在看到由气质高贵的张曼代言的玉兰油的广告时,很容易想象到自己用了广告中的化妆品之后文学艺术论文,也会变得跟张曼玉一样高贵典雅,从而与广告商达到同一,轻易地被广告商说服,去购买广告中的产品。在政治公众演讲语篇中,演讲者也经常巧妙地运用这种同一策略。几乎所有的政治家都会通篇用“我们”这一人称代词,听众会不自觉地认为他们与该演讲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这样,听众就与演讲者产生共鸣,在无意识中与演讲者达到同一。正如Cheney说所:在修辞中使用“我们”是一个微妙而强有力的同一策略。

The assumed “we”is both a subtle and powerful identificationstrategy because it often goes unnoticed. Uses of this strategy allow acooperation to present similarity or commonality among organizational membersas a taken-for-granted assumption. To the extent that employees accept thisassumption and its corollaries unquestioningly, they identify with theircorporate employer. (1983:154)

三、《奥巴马上海演讲》的修辞情景

在演讲者发表演讲时,他实际是在进行一种修辞活动,他与听众都处于特定的修辞情境中,他们在这个特定的修辞情景中存在分歧,为了解决分离与分裂的状态,为了寻求认同、合作,演讲者会采取一系列的认同策略(周强,2010)。因此,在对《奥巴马上海演讲》进行修辞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其修辞情境做一定的了解。

《奥巴马上海演讲》是发表于2009年11月16日,是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上海会见中国青年学生时做的演讲。奥巴马于2009年1月20日上任,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此前的三十年间,中美两国既有冲突也有合作,中美关系可以说是风雨与彩虹并存。继奥巴马上任之后,中美两国将如何相处,中美关系是否会迎来新的局面,正引来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奥巴马在其就职演讲中表示:今天的美国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受金融海啸的冲击,美国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财政赤字创二战以来新高,裁员人数也急剧增长,此外还需面对恐怖关键词组)。那么,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演讲者与听众,至少是部分听众之间文学艺术论文,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分歧:要不要与美国加强合作。为了解决这一分歧,实现同一,奥巴马总统做此次演讲,借助一系列的认同策略,来实现其修辞动机。

四、分析过程

《奥巴马上海演讲》开篇辞共有26个段落,前两段是开场白,最后一段是感谢语,对它们就不再加以分析。

在简单的寒暄忠之后,奥巴马说:“This is my first time travelling to China, and I’m excited to seethis majestic country.” 他用了“excited”来描述自己第一次访问中国的心情,用“majestic”来概括他对中国的总体印象。接着,“Here, in Shanghai,we see the growth that has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the soaringskyscrapers, the bustling streets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nd just as I’mimpressed by these sighs of China’s journey to the 21st century, I’m eager tosee those ancient places that speak to us from China’s distant past. Tomorrowand the next day I help to have a chance when I’m in Beijing to see the majestyof the Forbidden City and wonder of the Great Wall. Truly, this is a nation thatencompasses both a rich history and a belief in the promise of the future.”寥寥数句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对上海的飞速发展的赞叹,对中国古代文明遗迹的仰慕,对中国美好未来的憧憬。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赞美本身就是劝说”,这些由衷的赞美使听众倍感亲切,符合中国听众的爱国主义精神,激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了演讲者所期望的同一。这里演讲者使用的认同策略无疑是同情认同。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在细雨中呼喊》:福克纳影响下的先锋叙事_意识流
下一篇论文:《女神》中的“太阳”与“月亮”_太阳意象“月亮”意象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