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smoke一词为例,它最初是名词(the smoke from the chimney,后来转换成动词(the chimney smokes; he smokes a pipe.)然后根据动词的第二个意思又形成一个新的名词(let’s have a smoke)。转化法是英语形成新词的重要方法之一,各种词类的词经常转化,致使一个词往往可以用做几种词类。再如like这个词最初是形容词,以后转化成副词、介词、连接词、名词,又跟它的动词同形(动词原先有词尾-n,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失去了)。英语中的名词可以任意用作定语,起形容词的作用,与一些形容词和副词同形。英语的词类转化,数量最多的是转成动词和转成名词。我们用ECM认知模型就可以很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并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常用词。如“抽烟”这个事件域E中,可包括子动作A或BAB(如拿钱、出发、找烟铺、买烟、点火、抽烟等),也包括相关事体B(抽烟人自己、钱、烟铺、烟铺老板、各种烟、打火机等)。我们既可用某个动作A来表示整个事件域E,如“买烟”来指整个事件域E“抽烟”,即用王寅教授图中的A来表示整个事件域,也可用图中的个别事体B,如“烟”、“ 打火机”等来表示整个事件域,因此在英语中就有了将名词smokelight用做动词的现象:tosmoke to light。这是转喻机制对词类转换作出的认知解释。
2.3 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可分为:词义的功能转换、词义缩小、词义贬降、词义扩大、词义抽象化、词义扬升、词义弱化等。
2.3.1词义扩大
词义扩大实际上就是词义发生了从表示下层概念转变为表示上层概念,表示部分的概念变为表示整体概念的变化,从上图右边可见,即用B来表示Being,人们认知事体的范围变大,认知的视角上移。
以lady一词为例,它以前仅仅指“女主人”。这个词的词义渐渐扩大了,适用的妇女越来越多,先是指贵族太太,后来指有教养的妇女。例如:
The lords and ladies are all gathered in the palace.
现在,lady可以用作为指任何“女人”,是一种礼貌的用法,尤其是那个女人就在跟前的时候,例如: There is a Japanese lady here, looking for someonewho looks like you. 在提到老妇人的时候,几乎总是说old lady/ elderly lady.在对一群女士说话的时候也总是说ladies,而不用woman, 例如: ladies, could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Goodeve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lady几乎成为woman的同义词。“词义扩大”实际上就是从下层概念转变为表示上层概念,表示部分的概念变为表示整体概念的变化。
2.3.2词义缩小
凡是词义从普通的意义缩小为特定的意义,新义从“类”的概念缩小为指“种”的概念,这称为词义的缩小。也就是说原来的上义用法转变为下义用法,整体转移用来表示局部,即上图用Being来表示B,人们认知事体的范围变狭,认知的视角下移。如deer一词,过去的意义是“野生动物”,可以指从鹿到老鼠的各种动物,现在这个词的词义已经缩小到只能指一种动物——鹿,而原来的意义则分别由拉丁词animal 和法语词beast所取代。
2.3.3词义的升降
词义朝褒义方向发展的过程叫词义的升格,一个典型的例子是inn,它的原义是“小客栈”,尤指设备简陋的农村或公路旁的小旅馆,可是现在的一些大旅馆也用inn作为名称,像HolidayInn(假日旅店),inn的词义显然是升格了。
有几个表示高官的名称,“出身”却很“卑微”。例如marshal(元帅,最高级指挥官)的原义是:“a servant who looks after mares”(喂马的人),同样constable(警察)也不过是个“stable attendant”(马夫)而已,只要一看词中的构词成分stable就可以知道,中世纪的时候是王室或贵族家庭的总管,现在什么人都可以管了。
2.3.4词义的抽象化
以grasp一词为例,它的原义是用手抓住,指的是具体的动作,如今词义已经扩大为抽象的抓住——用头脑的抓住(掌握、领会)。类似的例子还有:pain(罚款——惩罚——痛苦);place一词的原义特指“广场”,现在不但泛指一切“地方”,而且从具体的“地方”扩大为抽象的“地位”、“处境”等意思。(I won’t change my place with his.我可不愿意跟他交换处境)。它的词义似乎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以上例词毫无疑问地从下位词转变成上位词,认知的视角上移。
3.认知范畴化与ECM认知模式
英语中有些词在意义、性质、类别等方面属于另一个表示较大的范畴的词,就如同王寅教授提出的ECM认知模式 (事件域认知模型)中事体与行为所表示的层级性结构。在词汇教学中注重词的范畴化及词汇的认知规律,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知道,人们为了便于认识事物,往往把同类的事物化归为一个范畴,并用一定的语言概念表达出来。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高级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人类才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才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在现实世界里,事物被划分为不同的范畴,而同一事物又隶属于多个范畴,并构成范畴的不同等级。Rosch将一个中间层次,也就是人们观察区分事物最容易、最直观的层面,定为基本层次范畴。在此基础上,范畴可向上扩展为上位范畴和向下扩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是在基本范畴基础上的归纳、抽象和概括,下位范畴是对基本范畴的更细致的区分,王寅教授的ECM认知模式中的Being、B 1 、B 2 与基本范畴和下位范畴的层级性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大家知道,认知过程的结果(范畴)作为概念储存于大脑,形成心理词汇,心理词汇又表现为外部的语言符号。词汇的组织和规律是以人的经验和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基础的,范畴的形成同时产生词汇范畴,也决定了词汇产生和发展的顺序,构成了一定词汇层级结构,其基本等级具有特殊的地位。基本范畴词的基础上可发展上、下级词汇和扩展意义,基本层次词一般都具有具体形象,可引起人们的丰富联想、可进行喻化,基本范畴词汇发展更多的隐喻和转喻意义。如动物,基本等级词汇如doglionwolfoxirdpig就比 animal的隐喻意义多。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基本颜色、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蕴含的隐喻意义远比其他词类多。animal具有聚合功能,它可以抽象概括doglionwolfoxirdpig。animal可对应王寅教授ECM图示的Being,doglionwolfoxirdpig对应ECM图示中的B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