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普罗米修斯变奏曲》主题研究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下句旋律线条没有改变,而是在上方声部通过沿用上句的织体并伴有半音阶的自由跑动。这种统一中张显个性,特色中不失和谐的妙笔,使作曲家只有通过深思熟虑后才有的。

变奏三:在此部分中主题的旋律线条被完全打破,只有和声序进还在保持原有的设置。低音不断在强调T与D的功能性,并于上声部的十六分音符共同构成了具有“ 波兰舞曲”特色的节奏。

变奏四:在此部分中,旋律完全被改变,只是保持了原有的和声,在此姑且看作是“恰空” 的写作手法。作曲家运用原有的和声发展旋律线条。 仔细揣摩就会发现, 在上声部有一个隐伏的小动机G 、A、B

  下句的节奏打破了常规的排列,旋律出现在弱位弱拍上。织体也由上句的音阶式上下行改为和弦分解式的迂回绕唱式的形式。

变奏五: 在此段中,贝多芬加入了新的节奏——切分节奏。论文发表。并将前面的小动机再现在强拍上,让听者清晰可辨。

低音声部的旋律基本来自主题,异头合尾的陈述方法。让音乐得统一划一。

下句应用了赋格的写作手法,出现了四个声部,高声部与低声部以卡侬的写作手法,两个声部三个八度重复。其对题也以固定的形式出现。在第5小节、第6小节中声部与高声部、次中声部与低声部的常音与旋律都成三度的关系。而复调的应用仍然保持着功能性的主调和声进行序进。

变奏六: 旋律的节奏拉宽,在此可以看作做是一个切分节奏。高声部仍然隐含着小动机的内容。并在1至4小节作了两次二度上行的摸进,使得56 7 的旋律进行有了契机。在第三次摸进时高音声部的777 仿佛在提醒着“英雄”的再次出现。

和声语汇:Cm::Ⅰ—Ⅴ—Ⅴ—Ⅰ FmⅤ—Ⅳ—Ⅴ—Ⅰ。在近关系得应用上以 一个属和弦马上转到了Fm 小调上。且半音化 的织体类型,在莫扎特和海顿的作品中可常见到这种用法,不得不说是一种传承。

下句的结构可分为四个小乐汇,abab的形式。其中,乐汇a 以卡侬的形式在两个声部间反复同一旋律, 乐汇b 的材料来自本部的上句主题旋律, 以高声部的旋律线条和低声部半音化相呼应。这使得功能性的和声,在这里得到淡化。加强了他的色彩性。但在结束时,最终以bE: k —Ⅴ—Ⅰ的典型功能序进结束。也表现出,变奏曲写作思维中的规范和严谨。

和声语汇:C:Ⅰ—Ⅳ—Ⅴ—bE: k —Ⅴ—Ⅰ。应用了一个下属直接转到了近关系调上,这在古典时期的和声历史上,是经常应用的方法。

变奏七: 在此部中,主题的形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原来主调的音乐风格也被复调对位的写作手法代替。上下两个声部的对未严格遵守了二部对位 的如7—8 的写作规则。第6至8小节的完全卡侬,也是对前面材料应用的贯连性用法。和声语汇打破。代之以简单的bE大调上的主属交替。在这里,贝多芬有表现出一个古典作曲家的风范,将典型的古典和声与巴罗克时期的复调结合的天衣无缝。下句的旋律略带有英雄性的动机,在后半部分的高声部应用了变奏六中的旋律动机,下声部也是应用了复调的写作了二部副对位。

变奏八: 在此部中,旋律出现在低音 ,其和声语汇以简单的主调上的主属交替出现,下句和声沿用了主题中的和声序进。但是上声部的摸进级进上行又使得音乐有一种推向高潮之感, 连续的二度摸进上行和二度摸进下行,为作曲家在改变动力性的目的上,有增加了一种方式。

  变奏九:采用了主题中带有明显特征的个别音调,如整首变奏曲应用了带有前倚音的持续性低音。

变奏十:在前乐段中同样大量运用了持续性的低音。值得注意的是,上乐段运用得使属持续,下乐段使用了主持续音。但高声部的和声节奏安排活跃,副属和弦与副下属和弦的应用,使得音乐并不呆板沉闷。

变奏十一:和声语汇发生变化bB:Ⅳ—Ⅴ—Ⅲ—Ⅴ—Ⅰ—Ⅳ—ⅠbE:Ⅴ ;

Ⅴ7—Ⅴ7—Ⅰ6—Ⅱ56—K46—Ⅴ—Ⅰ。

变奏十二:前乐段高声部与低声部形成一种反向模仿关系。并在上声部采用了五度摸进的写作手法。

变奏十三:在高声部中大量的带前倚音的持续音。伴奏再次以艺术歌曲的形式出现。和声语汇以bE:Ⅰ—Ⅴ7—Ⅴ7—Ⅰ。明显的主调风格音乐特点。

变奏十四:把主题序奏开头中的音调作为高声部的旋律,32小节的降E小调单二部曲式结构,最后一小节转到柔板。be:Ⅰ—Ⅴ7—Ⅴ7—Ⅰ

变奏十五:32小节的降E大调单二部曲式结构,6/8拍,广板,去中运用了大量的128分音符的音阶式跑动以及同音反复,将乐曲推向高潮,尾声Coda 为8小节乐段

赋格:以主题序奏的开头4小节作为赋格曲的主题,在90小节后出现了转位主题,133小节回到主题,165小节高声部的主题移到了低声部,在尾声中又回到高声部的主题。这首赋格曲共有205小节,小快板——柔板——行板

综上所述,贝多芬在这首变奏曲中大量运用了如,节拍得变化,力度的变化,使其在各个变奏之间产生对比的效果,有些变奏甚至只采用了主题的某些特性音,最有特色的是贝多芬在变奏曲结尾写作了一首长达三声部赋格曲,这种变奏与赋格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贝多芬独有的特点。尽管主题中的低音在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变奏中真正接近恰空变奏曲的只有变奏9、13 ,从此可以看出,贝多芬在应用性格变奏这一手法是十分娴熟的。


参考文献:
[1]《牛津建议音乐辞典》 中译本[ 英] 肯尼迪,[英] 布尔恩
[2]《复调音乐教程》于苏贤[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269
[3]《贝多芬钢琴作品剖析》 邵义强编著天同出版社
[4]《音乐作品分析教程》 钱仁康、钱亦平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年,第143页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皮袜子故事集》VS.万宝路广告—浪漫主义色彩下的生态“回归”
下一篇论文:《沁园春雪》中的豪放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