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文学翻译中的误译现象试析-小议《骆驼祥子》Evan King译本中的“误译”

时间:2016-02-23  作者:史晓丽范武邱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几个具有典型的“中式诅咒性语言”的例子:

 

3. 直到逼急了,他的那块疤有点发红了,才说,“发财,妈的我的车哪去了?”

He would say nothing at all until he was pressed to the limit and then, with the scar on his showing a livid red, he would reply, “Get rich? Your mother’s! Where did my rickshaw go to? ” (P55)

4. 心中十分的乱,嘴里只好随便的说了:“我管教儿女,与你什么相干?揍我?你姥姥!你也配!”

With his heart in such complete confusion, all he could do was to let his mouth run on unrestrained. “What business is it of you if I correct my own children? You strike me? Your mother’s! You’ll have to pay for it!” (P254)

5.“……滚!永远别再教我瞧见你,上他妈这儿找便宜来啦,啊?”

“…Squirm! Never again let me see you. You come his mother’s over here to take a cheap advantage, ah?” (P171)

中国读者对这几个例子中的诅咒性话语是再熟悉不过了,King作为在北京生活多年的外交官对此也是有所了解的。但当时美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却不允许他把“fuck”之类的字眼带入作品中。虽然二战的冲击导致了旧体制的解体,大多美国人还是比较保守的。此外,中国是美国的战时同盟,美国政府和人民在情感上也无法接受他们想象中单纯善良的中国人会粗俗至此。因此,如此明显的“不准确”的直译,却是译者有意安排的。

其次,我们也可以看到,在King的译本中个别有关北平风景风情的段落描写被删掉了。如,原文第四章中的:“太阳平西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因为它们都属于北平。”这段关于北平景物的描写,在译本中就被删去了。祥子的车在第一次被抢后,这些景物在他眼中在他心里仍是有趣和可爱的。这暗示了祥子还是爱这座古城的,车子的丢失还没有使他失却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他依然是信心十足的。这种以景托人的描写是有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总体来讲,前21章译文中的改动尚属“直译”,可以说基本保持了老舍作品的风格与原貌。

最后,也是必须提及的一个方面是译者对祥子人物形象的改造以及对原文结局的改动。一个淳朴,善良,进步的清华女学生,李麻子等译者自主增加的人物形象为祥子最后的“变身”奠定了基础。祥子同情女学生,阮明是李麻子而并非祥子所出卖,祥子没有颓废,没有堕落,他在进步,在上进。译者情节的每一步设置都为最终的喜剧结尾做了充分的铺垫。译文的最终,“祥子和小福子自由了”这种“达观温情”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极度不符,是与当时的时代语境错位的。了解当时中国现状的人,就会觉得这种光明的尾巴是多么的一厢情愿。

译者有意淡化悲剧色彩,也是考虑美国读者的阅读期待使然。这种迎合本国读者而改译原作的翻译方式,在中外翻译史上屡见不鲜。“文学翻译也象文学创作一样,常受译者自身文化环境和文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使译作打上译入语文化的烙印,负载着译入语时代文化的意蕴”。[4]

五 结语

译者Evan King 没有尊重原著者的意愿,擅自对《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结构,人物,结尾等做了改译,这对文本的本性产生了影响,使作品的性质及小说本身的美学效果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尽管与原作有很大出入,尽管译本的流行是建立在对“误译”作品的“误读”基础上,但正是Evan King的译本所产生的巨大的广泛的影响,推动了海外老舍作品的翻译与研究活动,使老舍作品真正走向世界,享誉世界文坛。

注释:

①本文凡引用Evan King 的译本Rickshaw Boy之处,将只标出引文页码。


参考文献
[1]老舍.老舍经典作品选[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2.
[2] Lau Shaw, Rickshaw Boy [M ]. Trans. Evan King. New York: Reynal & Hitchcock, 1945.
[3]杨玉秀. 老舍作品中的北京话词语例释[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
[4] 谢天振, 查明建.《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P9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文学的立足与出路
下一篇论文:文学创作中方言闪耀的光彩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