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寄现代于传统,溶民族于交响”-赵季平《乔家大院》交响组曲总谱研究

时间:2016-01-08  作者:张智军
  ⑵、赋予生命意义的各乐器组: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的每一组(件)乐器都赋予了生命意义,显示出了作曲家把握乐器性能和创作情感的高度统一。

弦乐组在全组曲中既是背景,也是主干。序曲中在弦乐组的大背景之上各个音色元素依次展现,预示了整个组曲的音色结构。第二乐章以弦乐组为主干,激情澎湃,富有朝气。第三乐章弦乐组运用震奏的持续音、拉奏与拨奏等不同演奏法的变化结合与二胡形成对话来刻画主人公的情感起伏。第四乐章弦乐组营造了长持续音和拨奏的“驼铃声”背景,为不同乐器的展现铺就道路。第五乐章弦乐组与铜管组的压抑式音块拼搏,显现了主人公的斗争与拼搏精神。第六乐章又在弦乐组的背景之上所有的音色因素依次出现,既是全曲的高潮,也是与序曲的遥相呼应。

木管组在组曲中是色彩,更是性格。序曲中与人声的回应,第三乐章与二胡的依次倾诉,第四乐章中与唢呐、竹笛的分层描写,显现了木管组的独特魅力。

铜管组主要填充和声式的长音,作为乐队全奏的骨干力量,但是在第五乐章中性格式地营造了社会与生命中的阴暗色彩,用压抑的音块与弦乐组进行对抗、拼搏。

民族乐器与色彩性乐器的运用是本组曲的一大突出特点,也是本组曲的生命力。晋胡与二股弦的出现使得组曲显现了浓郁的晋文化,二胡与情感的链接彰显了中国古老的情感表达与沟通,唢呐与竹笛描绘了主人公一幅幅漂亮且艰辛的商路风情图。

打击乐器作曲家使用了9种,在传统的配器基础上作曲家很有个性的安排了打击乐,在第二乐章中作曲家使用了小堂鼓赵季平和小镲配器的固定节奏型,显示了主人公的坚定地抱负与远大的志向。第四乐章中铃鼓与串铃的色彩性使用,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第五乐章大锣与大鼓的时隐时现暗示了主人公生命之旅的种种羁绊和坎坷。

人声的运用是此组曲的命脉,序曲中女高音与混声合唱的方式为全曲提供了材料结构,整部组曲依《远情》主题歌的素材而构成,结构严谨,统一。第六乐章主题歌完全呈现,表现了作曲家在全曲结构上“总分总”的三部性原则与材料上对比统一的严谨的逻辑思维。

整部组曲无论是多变的曲式,还是绚丽的配器,无不显示出作曲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娴熟的作曲技法,以传统的作曲技法与现代人的审美与思维相溶合,将交响化的纵向思维与民族化的线性思维相结合,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古代中国式的仁人志士历程图。


参考文献
[1]尚飞林.灵魂的交响—听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后的思考[J].音乐天地,2008, 4:4-6.
[2]汪毓和.喜听“和音谐韵”民族交响音乐会[J].人民音乐,2007 ,7 :23 .
[3]于庆新.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作曲家赵季平访谈录[J].人民音乐,2007 ,1 :12 .
[4]赵保平.好个“咚呛哩个隆咚呛”———解析电视连续剧< 乔家大院> 主题歌< 远 情>[J].人民音乐,2007 ,1 :14—16 .
[5]王真.赵季平《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评析[J].人民音乐,2008,10:15-17.
[6]杨昊天. 听民族交响组曲《 乔家大院》的启示[J].音乐天地,2008,4:59-60.
[7]施雪钧.一部凄美壮烈的民族史诗 -评赵季平《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J].音乐爱好者,2008,4:16-18.
[8]赵世民.乐坛神笔赵季平[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9]赵季平.乔家大院交响组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一天”的长度—读《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下一篇论文:“我本山水乡,看山常不足”——梅尧臣咏宣城诗研究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