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弦乐部缓慢坚定地拉出了抗争的主题,进入了中段的展开,第27小节处旋律由双簧管+第一小提琴与单簧管+第二小提琴混合音色八度承担,第31小节又变为长笛+第一小提琴与双簧管+第二小提琴与单簧管+中提琴的双八度进行,之后是7小节的连接,乐队全奏,音乐呈板块状结构,基调沉重、压抑,力度达到sf,突显出与命运不断斗争且坚定的形象。短暂的休止后进入了倒装再现,呈示段中的a'乐句转由弦乐组承担,之后是铜管组的主题乐句,59小节处乐队全奏,在力度ff→ppp的变化中结束了本乐章。
第五乐章的音乐结构图形示意:
作品名称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五乐章《炼狱》
曲式名称
扩大展开式乐段 (“拱形对称”或“镜像对称”结构 )
陈述段落
A(1-18)
B(19-41)
A'(42-61)
(倒装再现)
材料
a
a'
b
c
b'
c'
连接
a'
a
旋律层
铜管组
Ob+Cl
Vl.II、Vle
Vl.I、Vl.II
Ob+Vl.I、Cl+Vl.II
Fl+Vl.I、Ob+Vl.II、Cl+Vle
乐队全奏
弦乐组
铜管组
乐队全奏
和声层
Vle
Cor、Vle
Cor、Trbn、Tub、
低音层
Vc、Cb、Timp
Vc、Cb
Fag、Vc、Cb
Vc、Cb
Timp、G.C、Tamb、Piat、Tam-t.
Timp、G.C、Tamb、Piat、Tam-t.
力度
mf→ pp→ mp → ff→sf→mp→ ff→ppp
调性
c羽→ g羽→ c羽
6、中西交融,磅礴大气
第六乐章《远情》,Andante q=60,深远大气的乐章。本乐章是主题歌的完全呈示,作为组曲最后一个乐章,此章与序曲遥相呼应,主题一致,调式相同,体现了鲜明的综合、回归和呼应的作用。不同的是又添加了两件民族吹管乐器(竹笛和唢呐),此乐章作曲家使用了他的全部音色素材(管弦乐队、晋胡、二股弦、竹笛、唢呐、女独、合唱),溶中西乐器于一炉,调人声器乐于一盘,体现了作曲家在艺术创作上既敢于大胆创新,又谨慎思索的艺术品质。
在弦乐组宽广深情的引子后,又由晋胡和二股弦在弦乐组的背景层上重复引子(在首演时并没有此引子的重复),之后清唱式的女声独唱乐段将人们带到了电视剧《乔家大院》浓墨重彩且又情趣生动的画卷之中。间奏式的男声合唱伴随着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女声独唱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竖琴与弦乐组构成的点与面的和声层上是女独的再次陈述,间奏式的合唱第二次出现时变为混声合唱与乐队全奏,随着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八分音符六连音的动态和声层的进行,女独进入了第二乐段,首次陈述后又以全奏的方式反复了两次,之后是全奏的间奏式合唱,此间奏又在弦乐层背景上由晋胡和二股弦反复一次(在首演时并没有加入),之后音乐进入了引子材料的再现,乐队全奏与衬词“啊”的女独、混声合唱,音乐推向了高潮,反复后是3小节的尾声,由弱到强,整个组曲在自由延长中强结束。
第六乐章的音乐结构图形示意:
作品名称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
曲式名称
带再现的二段体曲式
陈述段落
引子 (1-19)
A
(20-43)
B
(44-73)
引子再现(74-84)
材料
a
a'
b
间奏1
b'
间奏2
c
b'
||c':||
b‴
间奏3
间奏4
||a':||
尾声
旋律层
Vl.I
晋胡和二股弦
女独
男生合唱
女独
乐队全奏、混声合唱
女独
独唱、合唱、乐队全奏
女独
竹笛、唢呐、合唱、乐队全奏
晋胡和二股弦
独唱、合唱、乐队全奏
和声层
Vl.II+Vle+Vc、Cb
Vl.I、Vl.II、Vle
Vl.I、Vl.II、Vle、Vc、Cb、Arp
木管组、Vl.I、Vl.II、Vle
Vl.I、Vl.II、Vle
弦乐组
弦乐组
低音层
Vc、Cb
Timp、G.C、Tamb、T-no
力度
mf→ mp → mf→ f→ sf
调性
D徵
2、技法整合
1、对比统一的曲式结构思路: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各乐章曲式结构图:
《序曲》
《立志》
《爱情》
《商路》
《炼狱》
《远情》
并列单二部 曲 式
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
复三部曲式 (层递渐变结构原则)
三部性曲 式
扩大展开式乐段 (“拱形对称”或“镜像对称”结构 )
带再现的二段体曲式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根据以上表格的汇总,在整部组曲的六个乐章中,曲式精炼、简洁,首尾是二分性的,中间是三个三部性曲式与一个扩大展开式乐段,并且《远情》是带再现的二段体,整个组曲呈现三部性原则,且在各个乐章中分散应用了起承转合、层递渐变、拱形对称或镜像对称、再现的原则,中西合璧,更多的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来安排曲式结构,且结合交响性的表现方式倾诉作曲家对生活的领悟与阐释,没有更多的装扮,也没有复杂的,甚至繁琐的雕饰,感受到的只有朴实、精炼与简洁。
2 、配器特点: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配器风格与曲式结构风格一样,既遵循传统,又富有个性;既显现对比,又不失统一;既彰显交响性,又突出民族性。
⑴、多变的旋律音色:
第一乐章的旋律音色主要以弦乐为主,但在主题陈述时还使用了女独、合唱,将器乐与人声结合在一起,并且使用了晋剧主奏乐器二股弦,在交响性的、立体的音响结构氛围中融入了线性的、平面的民族乐器,纵横交错,既富于交响性,又彰显民族性。序曲在材料上是整部组曲的序与纲,在音响结构上也起到了纲的作用,为整部组曲依次呈现了作曲家的所有音色素材(管弦乐队、人声、民族乐器)。第二乐章以弦乐组为主,温暖、大气,加上木管组与铜管组的点缀,其间小堂鼓 和小镲 的固定节奏型的时隐时现,主人公宽广的胸襟、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初见端倪。第三乐章作曲家选用二胡与乐队对答的形式刻画主人公的情感历程,爱与恨、乐与苦、甜与酸,尽在“钻心”的旋律中得到尽情释放。第四乐章在弦乐组拨奏的“驼铃声”背景之上竹笛、唢呐与管弦乐队相互映衬,展现了一幅幅主人公“货通天下”的商路风情图。第五乐章展示了主人公人生之路与商业之路的坎坷与拼搏。铜管组的压抑式音块与弦乐组的沉着式拼搏交相辉映,显现了主人公与命运、社会,一切非利因素的斗争与拼搏精神。第六乐章是全曲的高潮,作曲家运用了他手中的所有音色,再现了序曲的一切因素,主题歌《远情》完整展现,综合了民族乐器、管弦乐与人声,既显得磅礴大气,又突出民族特色。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