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一场温和的变革--《摩尔·弗兰德斯》中基督教的世俗化_现代性-论文网

时间:2015-02-25  作者:刘娟娟

论文摘要:摩尔·弗兰德斯》是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主要作品,它塑造了一个流浪妇女的形象。在这部作品里,笛福以一个作家特有的敏锐和良知,描绘了孤独的个人在荒凉的环境中为生存而作的斗争。它不仅启发读者去思考其中的道德价值,更引发了对宗教的反思。小说中充斥着物质主义、基督教现代性、言论自由和渎神表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本文将从社会形式和个人行为两方面对基督教世俗化的这些核心问题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世俗化,现代性,言论自由,渎神表现

《摩尔·弗兰德斯》(后简称《摩尔》)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丹尼尔·笛福于172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众多国内外知名学者从讽刺手法、经济个人主义、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等多角度对《摩尔》进行了透彻分析。有学者则采用洛克的自然法则理论为摩尔的偷窃行为提供了道德支持,认为小偷的需求也是自然及社会应该满足的。实际上,摩尔一生的行为都对当时的社会道德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挑战,哈蒙得(Hammond)强调了忏悔的拯救作用,认为忏悔调和了现实社会对女主人公的压迫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而摩尔在殖民地时的忏悔是真诚的。那么,摩尔忏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作者想传达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

十八世纪的英国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人们的生活重心不再是宗教生活,而是转为世俗化生活。世俗化(secularization)是西方宗教社会学提出来的理论概念,主要用来形容在现代社会发生的一种变化,即宗教逐渐由在现实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地位和深远影响退缩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里,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逐渐去除宗教色彩。德国社会学家韦伯(1930)首次用除魅(disenchantment)来形容现代生活的理性化,贝格尔(1967)把世俗化界定为:“世俗化意指这样一个过程,通过这种过程,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摆脱了宗教制度和宗教象征的控制。”他还注意到了意识领域的世俗化,即当个人看待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时,“根本不需要宗教解释的帮助”。(p128)布鲁斯总结了三个方面的世俗化表现,即国家政治经济中基督教影响的减弱,宗教事务和机构的社会代表性衰退和人们参加宗教事务的积极性减弱,像对上帝的不信任等。十七世纪被西方史学家认为是世俗化开始的世纪,经过宗教改革运动,人们开始用理性思考,发展科学技术。而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提倡理性注意,形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基督教世俗化时代。

由此可见,基督教的世俗化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神圣者管理范围的缩小,教会社会影响力和财富威望的衰退以及个人信仰和宗教感情的淡化。在《摩尔》中,笛福通过摩尔流浪的一生展示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图景,作为基督徒的摩尔不仅犯有乱伦的重罪,而且还以偷窃为生,与基督教义大相径庭,本文将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来探讨小说中所体现的基督教世俗化问题,如物质主义、现代性和公共空间及言论自由和渎神表现等核心问题在小说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现代社会的物质主义

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47年出版的《历史研究》一书中,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黑暗时代(675—1075),中世纪(1075—1475),现代时代(1475—1875),后现代时期(1875—至今)。他划分的“现代时期”是指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启蒙云顶的十八世纪正是大英帝国的崛起和海上霸权的建立时期。在圈地运动后,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得到确立,英国进入现代社会,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形成了以人的价值为本位的自由、民主、平等、正义等观念。贝格尔指出世俗化最初的载体是现代经济过程,即工业资本主义运动,而随之而来的生活方式,却是造成基督教世俗化的主要决定因素。(P131)

城市的大量涌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涌向城市,在那里寻求谋生之道。小小的摩尔是个孤儿,依附于一家慈善机构才得以存活,尽管她从小就对宗教很热忱,相信上帝的救赎,但残酷的社会逼得她们在八岁的时候就得外出做工,以此挣钱养活自己。聪明的摩尔利用贵妇们的虚荣心才逃出了这样的宿命。慈善机构不再归属于教会人士,成为世俗政府的管辖范围,在这里仅仅靠一个下层保姆的宣讲对小孩进行宗教教育。基督教退入了私人和家庭的狭小空间里。

贫富差距的巨大成了当时社会的一道风景。在小说中,下层人摩尔的一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为了实现她那小小的梦想,成为“一个贵妇人”,摩尔不得不先后五次嫁人,甚至也曾放弃自己的自尊做情妇。当年老色衰,人老珠黄时,她不得不从事小偷行业,最后锒铛入狱,被流放到弗吉尼亚。在这块新大陆上,摩尔用从偷窃积攒而来的钱财开拓了属于她自己的属地,最终以贵妇人的姿态回到英国。摩尔奋斗的一生显示了“一种不满足的、非道德的、狂热的个人主义”(伊恩·瓦特,P125),诚然,作家在这里宣扬了一种个人资本主义精神,即通过努力个人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强调了一种平等的现代思想,但这显然是与基督教义相违背的。上帝不再是全知全能,对个人生活的干预削弱了。

摩尔的记账式叙事贯穿于小说全文,这是对摩尔“唯金钱至上”信念的最充分证明。在收养她的贵妇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摩尔既没有工资也没有一技之长,凭其超人一等的姿色,得到了两位少爷的青睐。在哥哥的花言巧语面前,摩尔晕头转向,第一次的“玩乐”为摩尔带来了额外的一百金磅的收入,她由此明白了这是一场交易,她自己就可以成为商品。渐渐地,摩尔从一个天真烂漫、幻想靠自己的劳动而成为“贵妇人”的少女,蜕变成一个拿自己当筹码而换取金钱的“荡妇”。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雨中的猫》“猫”所承担的主题意义_突出-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困境_空间化-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