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梨花体为什么存在当代诗坛“病态”诗歌的哲学归因_生存论-论文网

时间:2013-11-30  作者:张乾娟
叔本华以后,人们不再去思考人的崇高和理性,而转向了对人的生存的思考。

当代诗坛里,梨花体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废话派才是这种形式的先驱。废话派就如同他的名称一样,把废话分行,即所谓诗歌。废话派、垃圾派、无聊派等流派的创始人在定名上就否定自身,调侃自己的同时也调侃了世界。莽汉主义、非非主义虽然倡导减去语感、减去诗意,但他们的诗歌不由自主地呈现出意义,如《悬棺》《枭王》《大佛》等有很深的思想意义和很高的文学价值。这种理论在21世纪被极端化了。这时,莽汉、非非倒不能接受自己创造的诗歌理论了。

牧野是荒诞派的创始人,后来又开创了无聊派。两个派别的诗歌形式一如其名,但他们的理论却体现出哲学的思辨。牧野的《无聊派的宣言》主要说:“无聊,和达达一词一样,并不代表什么意义。但是,作为符号,很不幸,它作为了一个流派的代码:无聊派。”

无聊派的精神在于对任何自然科学或感性思想都是平等的,并且是无聊的;让无聊以诗文本的形式解释符咒;人并非本人,自然亦非大化本然;任何文本形式的表述都是无聊,所以无聊派没有时间和历史概念,不承担任何社会和历史甚至自身的责任,不仅如此,人的生命也是无聊的。无聊主义者认为,尼采在上世纪宣布上帝死亡是垃圾派奠基,上帝的生存和死亡都是无聊的,只有上帝是唯一的,有权力自杀,而人的自杀是不成立的。假如上帝真的自杀,并且成功自杀,西方文化瞬间获得死亡和尸解。因此说,无聊主义者不信上帝。无聊主义者一再重复,无聊主义提前取消了自己,亦即“我是”或“我在”。如牧野的《诗是什么》:

 

如果还知道诗是什么

一定也知道一条狗

有多少条命,死过多少回

它有黑色的皮毛

中午的眼屎

比春天短一公分的舌头

它在你面前没有太多的想法

走走停停,左边,右边

有时干脆坐在门口

尾巴掖掖藏藏

你不可能料到

它是一条从诗歌丛林逃跑的

怀着孩子的母狗

这首诗看似准备写“诗是什么”,可是还没有起题,便风马牛不相及地转换了方向。无聊派诗歌大抵如此,没有系统的文字和语言,没有意义可发掘出时代或历史。老子说: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有生于无,他们在宣扬世界无真理时,实则在追随一种“虚空”的真理,只是跟道家出仕无为,修养身心不同,无聊、垃圾等以超脱意义的入世态度在繁华中隐藏自己全部情感,“明哲保身”,体现出在无聊中的无责任意识。

在这些诗歌中,废话派产生时间早于梨花体、无聊派等。在理论上,废话派虽然没有像无聊派一样有宣言和倡导,在诗歌形式上二者却是一脉相承的,在消解诗歌意义上,无聊派没有废话派做得彻底。无聊派尚有小部分诗歌有些拗口,废话派更是“白话中的白话”。如废话派代表人物杨黎的《秋风起》:

哪儿的风

吹在我

半裸的身上

当时是凌晨

我刚坐在

电脑前

想写一首

关于秋天的诗

巧啊,我说

那就这样写好了

根据这首诗,我们可以在脑海里描绘出一幅图画,一个无聊的人在写一些废话,这些废话使当代人的情感。他也在思考,思考为什么当代人的生存为什么会崇尚废话。在对生存的思考中,海德格尔首先道出了“此在”的个体本质,人的本真存在应面对死亡,而萨特则完善地建立了存在主义理论。

萨特认为,世界有两种存在,一是自在的存在,即本质先于存在,世界上有一个永恒的真理。一是自为的存在,存在先于本质,本质不是既定的,没有什么现在的本性,人的本质是他自己决定的。

世界上有本质先于存在的东西,如保暖手套,在被制作出来之前,它的功能已经确定了,人们根据它的这个本质制造出来,使其存在于这个世界。理性主义哲学认为人也如此,人有一个本质,人生下来就要朝它的本质去追求,否则生命无意义。随着先验梦想的失败,社会科技的发展,本质先于存在就不再符合人类你“生”的需求。而存在先于本质,则告诉人们世界没有先验的真理,人最初的本质表现为“无”,人生有无限多样的可能性,而不是普遍的本质,需要由根据自己的意向来设计、选择和塑造自己,成为他愿意的那种人。

存在先于本质本是要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一片空白,需要你自己的描画,一个人选择什么,它的本质就是什么。废话派、无聊派等没有朝“无”之后的“选择”界定自己的意义,却在生命最初的“生活无意义”就不再前进。生活是无意义的,当代人的笔尖下的诗是“描写主义”,仅仅描写生活无意义的现状,不是为生活创造意义,所以,他们的诗、感情也是无意义的。这也是一种选择,以无意义来填补“无意义”,他们为自己本质的界定就是最初的“无意义”。

在人性、生活异化和物化的时代,存在主义哲学追求个体自由,揭示了现代人的存在的沉沦和世界的荒谬。牧野在《无聊派宣言》中提到的,都是叔本华及其以后的非理性主义哲学观念和道教的“虚无”观,虽然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却很好地适应了当代很大一部分现代人的生活和思想。

在这类流派中,还有一类流派没有详细提及,就是以沈浩波为代表的“下半身”写作。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走进纸织画 体验永春民间工艺-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莎翁十四行诗中的情爱观-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