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身写作”首先在小说界泛滥,曾经因骂架而红极一时的卫慧、九单便是代表人物,这类小说必然影响诗歌领域。原因之二在于,文学创作受社会生活状况的影响。在抗战年代,诗人思考国家的独立;在贫穷年代,诗人思考国家的富强;在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时代,诗人们只好“饱暖思淫欲”。若批评家批其“低俗”,定会有人反对他“浅薄”。这类诗歌用弗洛伊德的“性欲说”作为其理论支撑点,用诗歌表达出来,也就成了艺术。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原是性欲与生俱来,人的生命之初已存在,性冲动伴随人的终身。他的性欲说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要释放能量,否则会造成机体的压抑、精神分裂等。我们且不论“下半身”诗歌是释放弗洛伊德所谓的“里比多”,还是故意推崇这种“病态”欣赏,也不去评判“下半身”诗歌是好是坏,即使不登大雅之堂,存在即合理,起着他应有的作用。
五、理性写作与感性写作
理性主义哲学重理性,非理性主义哲学重感性,都达到了极端。现代社会人应该怎样对待文学中理性与感性的成分比呢?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提出了两种精神: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是美的外观的表征,代表着艺术。人们借助于艺术战胜真理的残忍、丑陋,但美不能赋予人生以终极意义,便要有酒神精神。酒神是情绪放纵的表征,表达着个体生命是稍纵即逝,但生命意志却是不断再生的。
若说日神精神更多的是理性,那酒神精神就更多感性。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以上提及的诗歌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是放纵个人情绪,不管是垃圾的,还是无聊的,他们不去理会“正统”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诗歌,只在乎自己的创作快感,是没有喝醉的酒神精神。而“下半身”尤为突出地蔑视理性,放纵情欲,近乎迷狂地对人之“祖”的崇拜。
关于“赵丽华诗歌事件”的论争,是以梨花体的胜利结束,因为所有的诗人,即使反对废话派、垃圾派的“正统”诗人都支持现代诗歌、支持赵丽华。在这次事件中,我觉得两派人马都犯了一个错误。首先是反对派,以韩寒为代表,在反对梨花体的过程中,一竿子打死,将梨花体与现代诗混为一谈,于是写出《现代诗歌和现代诗人怎么还存在》这种过于偏激的文章,自然会引发所有现代诗人的反对。而在支持派中,第三代诗人本是反对这种纯情绪、无意义的写作,现在面临了更大的敌人,要推翻反对派的理论,就得与昔日的敌人统一战线,于是诗界的主流声音便是“支持现代诗”,但反对派是以反对赵丽华为重点的,于是在“支持现代诗”后加上了“支持赵丽华”。
无论如何,这个社会的主流是理性的。一个感性的社会,虽然放任了人的自由,但会造成社会如酒醉般,必将一败涂地。若要教导人们理性地写诗,首先应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以陌生化的眼光感性地看待世界;然后,应该思考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大众的情感需要什么,即使那是违背你的自然情绪,来理性地写作。
总之,当代诗坛的“病态”诗歌之所以产生,是社会现状与历史演变的影响,也是当代诗人接受西方哲学观念而思想变化使然。它虽然受到许多人的垢责,但终究表达这一群人对现代社会的态度以及个人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韩秋红、庞力生、王艳华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吴光远、徐万里著,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
3 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洪子诚、刘登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