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语言学能研究综述_发展趋势

时间:2013-04-03  作者:蔡忠元,南京

论文导读::语言学能在国外的外语习得研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国内外的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语言学能的研究具有必要性。本文通过总结一些有代表性的成果,阐述语言学能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论文关键词:语言学能,研究综述,发展趋势
 

1、 前言

外语学能一般是指人们学习第二语言时所呈现的相对稳定的专门能力倾向(Carroll:1990) ,这种能力不包括智力、兴趣和动机等其它变量(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95) 。

20 世纪20 年代,美国有一些预测外语能力的考试出现,如为高中学习外语进行的分班考试。二战前发展趋势,美国国防部筛选进行外语培训人员让所有人员学习一门外语试验课,再根据课程考核结果选择最好的20%-30%接受正式的外语培训。二战后美国军队又开发了ArmyLanguage Aptitude Test,即ALAT。70 年代美国国防语言学院开发了Defense LanguageAptitude Battery, 即DLAB, DLAB 比ALAT 预测效度更高。。

语言学能的测量方面最有影响力的工具有两种:一种是由Carroll和Sapon 等1953-1959 年研制的Modern Language AptitudeTest ,简称MLAT ;另一种是由Pimsleur 等于1966 年制订的 Pimsleur Language Aptitude Battery,简称PLAB。其他比较有影响的测试工具还有美国国防部的DefenseLanguage Aptitude Battery,美国陆军的Army Language Aptitude Test ,Parry & Child 设计的VORD 语言学能测量表,Grigorenko et al. (2000)设计的CognitiveAbility for Novelty in Acquisition of Language as Applied to Foreign LanguageTest等。

2、语言学能的理论基础

1)语言学习的先天理论:乔姆斯基提出人脑中存在一个有遗传性的语言习得机制, 专用于习得语言。语言习得机制有如下一些特点: 它为人类独有。乔姆斯基进一步论证,普遍语法一定是先天的。

由于普遍语法规定了语言表层结构的可能性,它一定是在语言获得之前就已经存在;此外,普遍语法是和任何一种具体的语言分离的抽象规则,因此它无需语言经验的支持。和经验分离只能是先天的,这种先天语言机制有相应的神经机制与之对应。在此,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是所有人类语言共有的元规则,它指的是语言官能的初始状态,人习得某种语言的内在可能性。因此人类对于习得语言的潜力和生理基础是一样的,语言学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指标。

2)进化论语言模块理论:Pinker在认定了语言机能的先天预设之后,假设语言拥有专门而独立的神经基础,即人类拥有一套专司语言的神经体制。Pinker用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学说论证了语言基因形成的可能性:他认为语义是非常重要的认知能力,可以推动语言机制的进化“, 一个懂得谈判或看穿谈判伎俩的人,他的存活几率会高于别人”从生物进化的独特视角, Pinker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先天论的语言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他认为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产物,而是“一个交流信息的生物适应器官” ,是本能的、普遍的,作为一种进化优势在我们的原始祖先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倾向,是人类所独有的。这个理论为习得语言学能的普遍性提供了可能。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皮亚杰等思想的发展,他们强调学习是建构意义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非结构性和具体情境性以及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他们提出了情境性教学发展趋势,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随机通达教学等教学进程设计思想,在发现学习,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支架,重视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对当今的教学改革很有启发。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学能测试与英语学习的紧密结合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

3、国外的相关研究

关于语言学能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国外学者以不同的方式或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实证的方式对语言学能及其相关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作研究的有Bialystok & Frohlich ( 1978 ) 、Ehrman ( 1998 ) 、Gardner(1985) 、Skehan (1986) 、Sparks et al. (1998) 、Kiss & Nikolov (2005) 、Ranta (2002) 、DeKeyser(2000) 、Ehrman & Oxford ( 1995) 、Harley &Hart ( 1997 ) 、Sasaki ( 1996 ) 、Wesche et al.(1982 ) 等; 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的有Carroll( 1981 , 1990 )、Oxford ( 1990 ) 、Robinson( 2002 ) 、Sawyer & Ranta ( 2001 ) 、Skehan(2002) 、Sparks & Ganschow (2001) ;对语言学能与教学方式的匹配做出研究的有Wesche ( 1981) 、Rosemary(2005) 。

戴运财总结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四类:

1)基于“学习障碍”理论的外语学能诊断模式:美国教育心理学者Richard Sparks和Leonore Ganschow在外语学能构成因素之一的语音编码能力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尤其在探讨语音编码能力与诵读缺陷的关系方面取得不少重要成果, 并结合学界其他研究进一步提出了颇具影响的“语言编码缺陷假设” 。从“学习障碍”的视角研究外语学能, 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外语学能研究的“诊断功能”, 更加有助于教育者迅速找到学习者的外语学习难点所在, 然后在整个教学计划或个别课堂设计时可以对这些难点进行重点分解,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

2)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外语学能测试模式: “成功智力”理论是依据Sternberg的智力三层次理念而提出的。该理论突破传统对智力的片面理解, 区分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智力, 包括分析型智力(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的能力) , 创新型智力(应用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 以及实用型智力(为适应新环境可以不断进行调整的能力) 。Sternberg与Grigorenko、Ehrman进行合作研究, 根据“成功智力”理论提出外语学能的新测试模式并总结出了“(CognitiveAbility for Novelty in Acquisition of Language ( Foreign)”理论。将外语学习的过程理解为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包含语言的五种习得过程、语言材料的四个不同处理层面, 以及输入和输出两种不同的方式。

3)基于“学能综合体”理念的外语学能理论模式:Peter Robinson 结合教育心理学家Richard. E. Snow 的“学能组合理论” 与语言习得界Bley-Vroman的“根本差异”假设, 提出了“学能组合/能力差异理论”, 旨在探讨外语学能的不同构成要素,学能特点发展趋势,不同条件下的外语学习相互之间的关系。该学能理论模式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 再次向学界阐明外语学能是复杂的认知概念, 而非简单的因素组合。第二,该模式所采用的轮状圆形结构充分显示了语言学能、二语学习环境(不同学习条件与不同的任务特点等) 、二语发展三者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再次表明外语学能是动态发展, 而非一成不变的。第三, 该模式可以将学能理论研究与二语习得研究多年的发展成果有效结合起来。

4)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外语学能工作记忆模式: Skehan指出, “语音编码能力”部分对语言输入进行选择性加工, 因此与“注意系统”关系最密切; “语言分析能力”部分对编码后的语言材料进行中央处理, 对语言结构进行辨别、总结归纳、甚至重组, 直至形成语言规则; 最后, “记忆能力”部分不但对新习得的语言材料进行存储, 还应包括检索和提取已经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语言材料, 甚至包括对以冗余方式保存的形式化语言材料进行检索和提取, 进而达到语言输出表达的流利性与自动化效果。

4、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仍较少,如刘润清(1990) 曾对语言学能作过介绍,戴运财、霍兴花(2005) 对语言学能与二语习得研究作过述评,温植胜(2005) 对外语学能的研究进行重新思考,吴一安等(1993) 在调查我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情况时,包括了语言学能这个变量,刘涛等(2005) 就语言学能测量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法敏感性问题进行了实验调查; 文秋芳& Johnson (1997) 调查分析了第二语言学习者变量与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但他们调查的16个变量主要是可调整的学习者变量,所以没有包含语言学能;李玉新与邱天和以Carrol的语言学能理论为框架, 旨在研究语言学能的三个模块即语音编码能力、语法敏感性、机械识记能力对大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 戴运财等对语言学能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作了大量实用性极强的研究。

戴运财( 2005) 认为, 语言学能与认知、心理和生理因素相关联, 与其它的个体差异相比, 语言学能具有遗传性与稳定性的特点。戴运财( 2006) 的统计研究结果显示, 语言学能与大学生的二语习得和性别相关, 与学习策略没有明显的相关。大学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的语言学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说明语言学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方面, 语言学能不仅独立对二语习得产生一定的影响, 还与性别共同作用影响二语习得。

刘涛( 2005) 的研究有新的发现, 结论是: (1) 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外语学习者中存在着语言学能倾向, 语法敏感性是其中的一个成分。此结论与刘润清等( 2000) 的研究发现是一致的。( 2) 生造词,英语排歧义句, 句子扩展, 和段落阅读可能是能够有效地测试中国学习者的外语学能倾向中的手段。(3)汉语语法敏感性不能作为一个指标用于测试汉语为母语的外语学习者的外语学能倾向。这个结论与人们的通常看法相悖。

然而, 更多的研究是把语言学能跟学习者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如秦美芬( 2001) 认为, 年龄在语言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年龄越小, 越有利于学习语言; 学习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另一个因素; 此外,智力和语言学能也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文华俊( 2006) 认为,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学习个体存在有诸多的特征差异, 其外部表现有年龄、性别、民族、习惯等方面; 其内部差别有学习动机、能力倾向、认知方格以及情感状态等。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喜剧小品中语域偏离产生的幽默效果_文学艺术论文
下一篇论文:语言的纵向预设与召唤_文学艺术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