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标点符号意识:翻译学习者不可忽略的一节_重要性

时间:2012-04-03  作者:关键词,重要性

论文导读::学生的标点符号意识淡薄。翻译学习者对标点符号误用的情况屡见不鲜。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论文关键词:标点符号意识,翻译学习者,重要性
 

引言

郭沫若说过:“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在等于人而无眉目。”标点符号是书面表达的重要形式,具有多种功能:“分隔功能”,使文章段落分明,断句清晰;“指明功能”,指明语法、语义和语用的关系;“替代功能”,在英语中能够替代“and”、“to”、“of”等词(许鸣,2001:378)。标点还具有“衔接功能”,如逗号、破折号就具有很强的衔接性(高原、刘润清,2002:2)。此外,标点还具有“修辞功能”,发挥各种各样的表情达意功能。标点符号可以为阅读欣赏与高级写作提供更为丰富的逻辑层次和情感色彩(袁影,2003:115)。标点符号“不仅可以表达一定的语调、逻辑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传递某些语言文字所表达不了的内容。”(鄂玉荣重要性,2004:110)

然而,笔者在翻译教学中发现,学生常常忽视标点符号的使用。王俊霞(2008:99)研究显示当前大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意识淡薄,概括起来主要为下列情况:1. 随意圈点,缺乏审慎态度。有些学生全篇文章只用逗号和句号,段内全用逗号,段尾或文末用一个句号;有些学生干脆“一逗到底”,或者“一点到底”,用一个既不像逗号也不像顿号的符号随意一点。2. 符号意识薄弱,缺少通盘考虑。句末点号如句号、问号及感叹号误用在句中,插在句中的“某某说”后误用冒号等等。3. 不明句意,误用标点。4. 不明用法,标点用错论文格式。该现状令人担忧,而学生的翻译习作也充分地印证了这一点。

标点符号是文本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并非可有可无,无足轻重,讲究文学语言的同时,也得讲究标点符号的使用。

1.误用标点符号对翻译质量的影响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标点符号意识淡薄,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标点使用差异不甚了解,在翻译过程中乱用误用标点,严重影响翻译质量。主要表现在:(1)原语和目的语中的标点形式不对应,译者没有适当进行符号转换;(2)英汉语中相同的标点符号,使用频率不同,译者对其差异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未根据目的语的要求规范使用标点。例如,英文中的书刊名以斜体表示,汉语则应用书名号(《》)表示;英文使用逗号(,)来分隔列举的词项,而汉语则用顿号(、)来表示句内简短的并列词语间的停顿。

翻译学习者对标点符号误用的情况屡见不鲜。笔者对两届(06级和07级)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翻译中的标点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07级的72个学生中重要性,近60%的学生在英汉翻译中忽略了书名号(《》)的使用;能正确使用句末标点的不足35%;具体情况如下:

 

标点使用情况

人数(总人数为72人)

百分比

1. 刊名未用书名号《》

42人

58.33%

2. 句末符号有时用圆点有时用句号

29人

40.28%

3. 句末符号全部用圆点

18人

25%

4. 正确使用句末符号

25人

34.72%

若翻译学习者的标点符号意识不强,照搬源文的标点使用方式,会严重影响翻译质量。以一段英汉翻译为例,源文节选自《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

There are three major types of diabetes:

Type 1 diabetes is usually diagnosed inchildhood. Many patients are diagnosed when they are older than age 20. In thisdisease, the body makes little or no insulin. Daily injections of insulin areneeded. The exact cause is unknown. Genetics, viruses, and autoimmuneproblems may play a role. [6]

糖尿病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型糖尿病通常在童年时期即可确诊,但也有很多患者在二十岁之后才诊断出来。患有一型糖尿病的病人,体内分泌少量甚至不分泌胰岛素,患者必须每日注射胰岛素。此类糖尿病具体病因不明,遗传、病毒、自身免疫力问题都可能导致该病发生。

上例中相对应的划线部分,英文使用逗号来连接并列的词语,汉语使用顿号, “病毒”和“自身免疫力问题”之间的顿号也可以换为“和”或“及”。然而,笔者调查发现,在06级的91名学生中,仅有30人在汉译文“遗传”和“病毒”之间用了顿号,其余61人则不假思索地套用英文中的逗号,占总数的67%。此外,超过50%的学生在翻译这段文字的过程中,不假思索地照搬了源语中的标点符号,严重影响了译文的交际流畅性。

正确使用标点,对准确表达文意、提高交际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相反,错误使用标点对准确表达文章思想及语言流畅性均有妨碍。上文中第二段,英语共有6句,使用了6个句号,1个逗号。汉语译文根据源文的语义层次(糖尿病的诊断时期——患者的病症与治疗——发病原因)共分3句,使用了4个逗号,3个句号,使语义清晰,层次分明。

翻译初学者一层不变套用源文的符号,将英文源文的句号全部移植到汉语译文中,即便使用上述同样的文字,译文质量也会严重受损。如:

一型糖尿病通常在童年时期即可诊断出来。但也有很多患者在二十岁之后才诊断出来。患有一型糖尿病的病人重要性,体内分泌少量甚至不分泌胰岛素。患者必须每日注射胰岛素。此类糖尿病具体病因不明。遗传、病毒、自身免疫力问题都可能导致该病发生。

这段文字仅含111字,却分隔成6句,多次停顿,造成语流梗阻,语义不畅,段落内容逻辑不清,层次不明,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译文的可读性下降,翻译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作家对标点符号的重视

作家不仅在自身的文学创作中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而且著书撰文强调标点的功用。《时代周刊》1988年6月13日刊登文章“In Praise of the HumbleComma”,《中国翻译》1993年第4期登出其译文“小小逗号赞”,称“标点建立起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用词人之间的关系”,“标点给我们传来话音,传来字里行间的全部意义”论文格式。文中阐述生动有力,清晰地表现了标点的功用。

Every child knows the menace of a dropped apostrophe (the parent’s“Don’t do that” shifting into the more slowly enunciated “Do not do that”), andevery believer, the ignominy of having his faith reduced to “faith.” Add anexclamation point to “To be or not to be …” and the gloomy Dane has all theresolve he needs; add a comma, and the noble sobriety of “God save the Queen”becomes a cry of desperation bordering on double sacrilege.

(做父母的先是说“Don’t do that”(别做那事),转而又慢声慢气交待清楚:“Do not do that”(不要做那事),每个孩子都听得明白,拿掉了省略撇号可就把话说绝了。每个信徒也都明白,把他的信教加上引号,所谓“信教”,那可是在侮辱他。给“生存或者死亡… …”一句添上个惊叹号,那位忧心忡忡的丹麦人便是毅然决然万死不辞之士。在“上帝保佑女王”中间加个逗号,那崇高的庄严则成了绝望的呼号,简直是对双方的亵渎。)

可见,小符号,大作用。一个标点符号的改变,对语句的意义可以产生极大影响。无怪乎作家对标点符号的使用如此重视。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运用独具匠心,增加了语言的艺术魅力,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加隽永蕴藉重要性,耐人寻味(魏娜,2008:23;向莉,2004:46)。鲁迅对标点的使用非常考究,从《药》、《祝福》、《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作品中均可找到无数生动的例子,用标点来传达人物情态,文字精炼,效果不俗,确有“于无声中胜有声”的妙处。

老舍在话剧《龙须沟》中有这样几句台词:

赵老:什么捐?

巡长:卫生捐。

赵老(狂笑):卫生捐?卫生——捐!

文字是一样的文字,只是标点不同,却显示了不同的语气、语调、意义和思想感情(潘江红,2008:91),展现了老赵对解放前巡警向百姓索要“苛捐杂税”的诘问、愤怒和无奈。

革命领袖兼作家毛泽东在修改作品时同样认真对待表达的使用。毛泽东将其1957年之作《菩萨蛮·黄鹤楼》编入1963年版《毛主席诗词》时,将原词下阕“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中的标点符号改为:“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邵建新,2009:48)仅仅两个标点符号的改动,增添了作品的诗意,表达了更浓厚、更强烈的感情。

3、加强标点符号意识对翻译学习者的重要性

标点符号意识,对作家、对译者来说同等重要。翻译过程的两个主要环节是“理解”和“表达”,“理解”的过程涉及译者对标点符号的逻辑含义和情感色彩的把握,而“表达”的过程对译者要求更高,译者不仅须充分理解和把握标点的逻辑意义和情感色彩,还须善于运用标点符号,使译文的表达形式更能充分体现译文内容及风格。

翻译学习者,是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既是源文的读者又是译文的作者;既要通过标点判断源文的“词与词”之间以及“用词人”之间的关系,也要通过标点来准确传达译文的“词与词”之间及“用词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译者的标点符号意识严格地讲,应比作家的标点意识更强。若忽略了标点的语义衔接和修辞功用,必然会影响到翻译质量。相反重要性,翻译学习者若熟知英汉语标点符号的使用差异,能更好地把握标点的使用,也会有助于翻译质量的提高。

‘It is a longway off, sir.’

‘No matter — agirl of your sense will not object to the voyage or the distance.’

‘Not the voyagebut the distance: and then the sea is a barrier —’

‘From what,Jane?’

‘From England andfrom Thornfield: and —’

‘Well?’

‘From you,sir.’

I said this almostinvoluntarily, and with as little sanction of free will, my tears gushed out. (Jane Eyre, Chapter 23)

“离这儿很远呢,先生。”

“没关系——像你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姑娘是不会反对航程或距离的。”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美国黑人寻根之旅与《所罗门之歌》_文学艺术论文
下一篇论文:英汉语比较研究中“对比”和“比较”杂用现象探析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