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图书情报

浅析网络舆情的政策功能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因此,更好地把握网络舆情的政治功能,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网络舆情对于政治民主化的联系和影响。传统信息传播媒介的主要功能是政府部门发布政策的宣传工具,目的在于促进政府对社会的管理。2.1参与功能。
关键词:网络舆情,政策,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对公共领域的影响日渐深远,据相关部门和机构于2009年度的互联网络调查发现,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人数正成几何递增的趋势发展,其影响力必然渗透至社会各个领域乃至政治生活当中。因此,更好地把握网络舆情的政治功能,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网络舆情对于政治民主化的联系和影响。

1.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内涵

网络舆情是指社会公众以互联网为信息传播媒介,对社会事务及公共事务的政治态度、情绪和观点等。其实质表达的是公众的社会政治心理在网络空间的体现。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相比而言,网络舆情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公众借助网络媒介自由发表观点、意见和表达政治态度的重要途径,虽然网络舆情必然带有传统媒介的某些特质,但是网络舆情仍具有区别于传统信息传播媒介的一些特点:

1.1开放性

传统信息传播媒介的主要功能是政府部门发布政策的宣传工具,目的在于促进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其传播信息的方式具有单向性的特点,公众只能得知政策和消息,但却很少能发表观点和意见,因此可能导致政策意涵体现较为单一和片面的情况。网络媒介的发展则填补了传统媒介的空白,突破了单向传播的制约,在网络空间的平台上,网民不限性别、年龄、职业、阶层、民族和国籍,只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可以就某社会问题自由地发表观点和意见,在空间上与网络形成互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媒介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政治民主化的建设进度,其平等、自由的价值得以更好的体现。

1.2交互性

网络舆情是以社会事务或者公共事件为舆情演化的刺激物,公众借助网络媒介自由表达意见和态度的渠道。科技论文。科技论文。在表达意见和态度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必然对社会事务和舆情热点进行不同程度的意见交流和讨论,随着交流和讨论的深入,参与讨论和交流的人数的逐渐发展,因某些问题和意见而必然分化出不同阶层、群体和社会组织意见的交互,并呈螺旋上升式的趋势发展,而形成各种网络意见群体,意见和讨论的深度演化,导致公共舆论的形成。

1.3丰富性

由于网络舆情的虚拟、隐蔽性等特点,为公众提供了可以大胆、甚至是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的机会和平台。同时这也极大地丰富了舆情信息,其表达信息的方式和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其深度内涵彰显了公众对社会各种事件或事物的情绪、心理态势等信息,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各种社会现实问题1。科技论文。因此,它可以看做是公众对社会事务的不同看法及意见,深度反映公众的利益需求、价值观念等内容,是多元的舆情,反应的是某一时期人们对社会的各种思想、态度和政治情感。

2.网络舆情的政策功能

2.1参与功能。

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一种公众参与政治活动的方式,相对传统政治参与方式而言,一方面,传统参政渠道其形式较为单一,公众只能限于有限的选举投票、信访等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并存在受某些社会因素制约的可能。而网络则拓宽了公众政治参与渠道,网络渠道使得公众能够更加直接、便捷地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定以及国家政治系统的政治活动,这对公民维护自身利益,更好的表达政治态度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与过去受传统环境、现实条件等限制不同,信息化时代网络参政的低成本等特点,为民众大大的节省了参政的成本和时间,社会公众能够直接参与网络活动,这将大大的提高政治参与的可能性,使得政治民主得以更好的实现。

2.2监督功能。

网络舆情不仅实现了公众更加直接地参与政治活动,也弥补了传统的政治监督机构的缺陷,扩大了对社会进行监督的范围,其监督内容涉及与公平、正义、平等和自由等价值观念背道而驰的相关行为或决策,在网络上,政府的任何行为都被放大在公众的眼前,任何公共政策过程能够迅速被公众关注,行为和决策的失范,随时可能引发社会公众的躁动和批判,如果政府不加以有效的引导就会导致危机的发生,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意味着其不仅是社会公众政治参政的渠道,同时也是公众对政治活动的社会监督平台。

2.3评价功能。

评价实质表达的是政治主体行为或政治系统决策过程中,公共决策的高效性,必须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价值目标,而公共决策的制定,必须均衡的实现公共利益,那么关注舆情,关注公众的现实情绪、观点、态度就是重要前提。在传统的公共决策制定过程中,往往只能通过社会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来预测和评价其执行的可能性,网络舆情改变了这一局面,任何政治系统的决策、方针都可以通过网络调查、网络征帖、网络视屏等方式来与公众形成互动,激发公众参政兴趣的同时,必然引发公众发表对公共决策的评价。

3.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3.1实现公众政治参与的普遍化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物质基础,使社会公众参与政治活动成为可能,不再离人们很遥远,他们只需要拥有一台电脑,承担相对廉价的网络费用,就可以在多元而资源丰富的的网络世界进行网上冲浪,与不同国籍、地区、民族、年龄的人进行沟通与交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费用的廉价等特点,促进了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然与之相对应的是必然给社会带来参与网络活动人数的增加,不管是偏远的山区还是世界的某一个小角落,都可以随时与世界融为一体,使得网络政治参与逐渐普遍化,政治参与不再成为某些人或相关利益集团谋取利益的专有通道。

3.2促进公共决策民主化

现代政治民主理论提出,只有体现公众意愿的决策,才能获得公众的政治认同和支持,也是政治组织合法性存在的基础,反之,如果公共决策忽略公众意愿,那么必然导致公共决策执行失效,而得不到公众的拥护。网络舆情虽然不能等同于民意,但是它与民意有一定的相关性,它是民意形成过程中的最初形式,彰显的是民众最自然地心理态度,公共决策的逻辑起点是实现公共性,是以满足公众利益需求为先,而网络舆情的产生为公共决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信息内容,弥补了以往大众从传统媒介中获取信息所具有狭隘片面等特点,大大提高了决策信息获取的范围和深度,有利益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发展。

3.3推动政府政务向透明化发展

受传统政治结构、制度、文化的影响,过去的政府在进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政府处置和规避公共事务与危机往往采取打压和控制信息等方式来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对于政治系统的决策和政策方针,体现的主要是政治机构主体的单方面意识形态,社会公众往往被置于对立和被动的地位,从某种层面来说,政府通过这种方式来应对网络舆情实际上并不能获得公众深层次的认同,必然导致大部分公众对政治生活的冷漠。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局面,随着话语权的解体,政治权利的回归,民主进程意识的提高,公民参与维权意识逐渐增强,重新激发了社会公众的政治热情。而网络舆情对于政府推行政务公开具有促进作用,它是社会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得以实现的保障,也只有推行政务公开化才能促进政治系统与社会公众的和谐互动。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9.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析山东省科技馆及新馆建设的定位
下一篇论文:浅析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和发展策略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图书情报
最新图书情报
读者推荐的图书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