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我国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又有哪些应对之策,这是当代图书馆人提升读者人气、推进事业发展而亟需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现状问题,对策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我国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又有哪些应对之策,这是当代图书馆人提升读者人气、推进事业发展而亟需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将围绕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探讨和研究。
一、报刊文献资源的地位及作用
报刊文献资源是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报刊文献在传统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可以用“半壁江山”来概括和形容,受到各馆的普遍重视,这不仅是因于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主要是图书和报刊,各馆都开设有现报阅览室、现刊阅览室、过报过刊阅览室等,更为重要的是,与图书相比,报刊作为连续性出版物,是社会性的宣传舆论工具,是一种强势媒体,具有我国古代文献所特别重视的“日日新,又日新”的特质,在传承文明、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方面具有强大而独到的作用。
虽然在现在的网络环境里,通过计算机可以查询到海量的报刊文献信息,但是,纸本的报刊文献在现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受读者青睐和喜爱的程度,不仅丝毫没有降低,反而还有所增强。这不仅是因为虚拟的网络信息尽管是海量,但终究只是依赖一个显示屏浏览,远不及大开面的报纸视野开阔、一目了然,也不及书本式的期刊栏目清晰、章节明了,而且网络信息鱼目混珠,精华与糟粕并存,有害信息与有用的信息混在了一起,需要读者过滤、甄别,而纸本的报刊信息是经过了所在报刊的责任编辑精心挑选的,并且虚拟的网络信息其精华部分大多数都被现今不断扩版的报纸期刊悉数刊载。此外,与机读方式相比较,传统的阅读方式更加经济、方便、快捷,也更加有益于读者的身心健康。这也是公共图书馆的纸本报刊文献可以与虚拟报刊文献共存而不可能被虚拟报刊文献所取代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
一般来说,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报刊文献资源建设有如下几个优点。免费论文网。
1、阅览室的报刊文献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在公共图书馆阅览室陈列的报刊文献,既有各专业学科领域的核心期刊,又有较重感性的时尚读物、纯文字的文学杂志、图画式的画报画刊;既有供专家学者潜心做学问的综合性刊物,又有供大众休闲消遣的娱乐杂志;既有闻名全国的各个精品报刊,如《知音》、《环球时报》等,又有大型理论丛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而所有这些,都是无一例外地按学科属性集中排架的。这使得报刊文献在整体的博与杂中表现出了很大的张力,对读者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2、阅览室的报刊文献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各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而报刊阅览室又是各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窗口。各地市馆领导都希望办好报刊阅览室,都很重视报刊文献资源建设,在订购报刊问题上舍得投入,甚至可以拿出一半左右的购书经费来订购报刊。个别地市馆甚至将馆大楼称之为阅览楼。在时下流行的报刊合一的大开间阅览室里,百十种报纸一字排开,近千种期刊依22个大类按类排架陈列,规模效应非常明显。
3、阅览室的报刊文献具有鲜明的馆藏特色。公共图书馆是地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献中心,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市民。而面向大众、面向平民开门办馆,也是各馆提升人气的直接选择。因而所采选的报刊越来越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越来越关注生命、彰显人性,越来越关注弱势群体、体现人文关怀。免费论文网。比如,采选了一定比例的有关社会生活、文体娱乐、保健养生等方面的小报小刊,采选了一些挖掘人性、展示美好心灵的报刊,重点采选了一些有关中老年人保健、调济生活品味、调节心理活动的报刊。这使得阅览室的报刊文献具有较强的公共性、综合性、人文性、地方性等特点。
4、阅览室的报刊文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首先表现在报刊的采选基本上是针对生活在本地区的最广大的读者群体而开展的,是根据本地区的读者需求来订购报刊的;其次表现在报刊的采选体现了地市馆“以用定藏、量力而行”的原则和“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这样的采选方针;再次表现在报刊的采选活动是采选人员根据本馆采选方针和读者需求,对市场上的报刊资源及其学科配置进行效益最大化的整合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财政的社会效益,最终达成的效果可以使采选的报刊文献更加贴近读者需求,更加有利于完善馆藏报刊文献体系。
三、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问题
地市级馆在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选标准不统一。主要表现在报刊文献采选的重点和方向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馆而异,导致每年订购的报刊品种变化很大。虽然,报刊订购强调馆藏体系和保持刊物的连续性,但在以用定藏的指导思想下,一种刊物究竟订购还是不订购,往往要视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一部分刊物而言,订购与不订购的随意性、随机性还是很大的,很不稳定。
2、资讯覆盖不周全。主要表现在不订购或很少订购欠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刊物,不订购或很少订购各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专业期刊,所订购的报刊占有的比例还不到市面上全部报刊的十分之一等。这固然是由于公共馆的性质、购书经费的不足、办馆规模的限制等原因造成的,但报刊阅览室的资讯不全、少数个别的读者想看的报刊没有,这始终是一种若有所失的缺憾。
3、订购机制不灵活。主要表现在每年只能在秋季一次性订购全年的全部报刊,没有在其它时间调整报刊品种、改订其它刊物的惯例,尽管这不是一件很难办的事。免费论文网。读者如果希望改换报刊品种,也只能等到订购下一年报刊时才能实现,并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需求。
4、过刊利用不容易。主要表现在过刊既存在一个费时、费钱、费力的装订加工问题,积年的过刊合订本又需要一个容量很大的地方上架陈列,对外开放还需要有专门的窗口和人员,而过刊过报鲜有读者问津。有的馆直接将下架的过报处理给废品回收站,有的馆采取密集排架的方法将过刊存放在闭架书库里,有的馆将过刊不分刊名地顺手装订成册供读者借阅,有的馆将过刊合订本放在书库里对外流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四、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对策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报刊文献资源建设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
1、形成相对完备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是公共图书馆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根本。虽然,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半学术性的社会文化机构,与学术性较强的高校图书馆和社科院图书馆相比,报刊文献的学科体系和学位属性不是第一位强调的因素,但是,作为公共图书馆文献分类编目的根本大法,《中图法》赋予了公共图书馆报刊文献资源的学科属性特征,即要以学科属性分类标引、排架陈列和入库典藏,甚至在资源建设的源头上要以学科属性开展报刊文献的采访、采选、订购活动。而《中图法》的学科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完备体系,博大而深遂,这就决定了公共图书馆报刊资源建设要遵从学科体系的路线图来征集报刊,确立馆藏基本报刊名录,丰富馆藏报刊资源。
2、建立快速反应的订购机制。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图书馆的“上帝”。及时为读者采选适用的报刊,是搞好读者服务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应建立快速反应的订购机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和满足广大读者不断增长、更新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这个订购机制,不断加强报刊资源建设的针对性,使馆藏报刊更加贴近读者、贴近生活,使馆藏报刊的质量更高、重点更突出、特色更鲜明。
3、开发虚实结合的报刊资源。在网络报刊、电子报刊兴盛的当代,加强公共馆的报刊文献资源建设,一要高度重视多元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实施虚拟报刊和实体报刊相结合的资源建设战略,以虚拟报刊和电子报刊拓宽纸质报刊的补充渠道;二要在采选纸质报刊的同时,着力开发整理网上报刊资源,精心选购电子报刊,形成多元统一、相互补充的报刊文献资源体系;三要在报刊阅览室配备可以查阅网上报刊和电子报刊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以备特殊读者急用;四要建立本地区本系统乃至跨地区跨系统的馆际协作机制,实现报刊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4、探索运作有效的过刊模式。过刊过报是地市馆报刊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刊过报的装订加工是地市馆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过刊装订的经费不足、人手不够,以及书库库容有限的情况下,要积极探索能有效处置过刊、盘活过刊资源的方式方法。要以分类分层分级的办法,逐渐剥离利用率超低的过刊,装订使用价值较高的过刊,改变过刊人气低迷、利用率低的现状,形成有效、管用的过刊运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