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城镇社区体育是城镇体育的重要的意义。乡镇企业工人和小城镇农民参与体育活动较少。小城镇,对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关键词:小城镇,社区体育
前言:城镇社区体育是城镇体育的重要摘要的意义。论文大全,小城镇。
1:小城镇社区体育的概念
在城镇社区范围内,依托社区力量,以社区内外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论文大全,小城镇。
2:小城镇社区体育现状
2.1社区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我国城镇社区体育居民活动所采用的运动项目有着很明显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在比较富裕的城镇有着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又有着传统的健身养生方法和地方特色项目,内容丰富多样。但是,大多数地区由于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体育发展政策、体育文化活动组织与管理以及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等因素影响,社区体育运动项目比较单一,大多数居民选择在不花钱或花钱少的体育场、学校、公园、生活小区的空地、田间小道等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因此,选择运动项目主要是对那些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技术简单易学、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具有一定娱乐性的现代运动项目以及被认为有健身、防治疾病的地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运动项目的选择与居民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等有关系的。论文大全,小城镇。论文大全,小城镇。比如:散步与慢跑时老年人选择的首要项目,青少年喜欢比较激烈的项目,比如篮球、羽毛球、排球等在学校从事过或者教师教过的竞技运动项目。
2.2 社区体育群众参与状况
首先,城镇居民体育参与率低于城市。城镇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是在校学生,其次是科教文卫人员以及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乡镇企业工人和小城镇农民参与体育活动较少,这也许与他们的体育价值观念有一定的关系;此外,与城市社区体育的老龄化和女性化现象不同的是,城镇社区体育的参与者以中青年为主;这也许由于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老年人和妇女的运动能力和体育价值观念有待提高。
其次,大部分城镇居民的锻炼频率和锻炼持续时间与国际国内体育人口的规定还有一定的差距。按照国际惯例,体育人口的界定是“每周参加3次或以上的中等强度和量的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很多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还不属于真正的体育人口;在许多富裕的城市如此,可想而知在城镇的情况便可想而知。
3:小城镇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3.1小城镇体育社会化进程加快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小城镇社区体育社会化进程加快;同时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规模逐渐扩大,由于以城市为主体的现代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吸引,城镇居民模仿、学习和消费城市文明、现代文化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城市先进的体育价值观念提前被城镇居民所接受,形成超前消费,从而使城镇体育社会化进程超前发展的情况成为可能。
社会化是小城镇社区体育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动员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最大限度的实现社区力量的整合;同时,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必须坚持社区需求本为原则,以服务社区内所有成员,一切从群众出发,解决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作为社区体育资源开发的重点,从而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3.2小城镇居民体育观念意识增强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对小城镇建设的重视,小城镇工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电气化程度提高,使得城镇居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加上双休日的实行,业余时间增多;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极大的提高,享受观念逐渐普遍;文化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大中城市社区体育的辐射和影响,城镇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将发生重大改变,逐渐认识到体育运动不仅具有健身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自我实现等方面的价值,逐渐将体育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不仅仅是一种健身手段。
3.3小城镇社区体育组织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
随着城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居民闲暇时间增多,体育健身意识的增强,社区体育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城镇社区体育组织将向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鉴于目前商业经营型的体育组织收费较高,一段时间内只有部分较高收入阶层的群体才能承担,因此,为适应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促进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应大力发展公益型的民间社区体育组织。论文大全,小城镇。建议政府积极主动帮助并扶持其发展,制定相关政策,为社区体育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4小城镇社区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
为了吸引更多的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服务人员必须改变目前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单一的状况,开发更多的运动项目,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
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提高参与率,社区体育的内容必须丰富多彩,可采用以下方法加强运动项目的开发;首先: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简化规则,简化技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等,使各种运动内容适应社区居民的需求,对不同参加者提出不同要求,这就是社区体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次: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根据社区的情况,可将几种新兴的运动项目引入社区。再次:民族、民间传统项目的开发。最后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发;可利用各种自然形成的条件进行,最好的例子就是现在的拓展训练,他以后会逐渐走向社区的。让人们更快的接触的。
目前,由于城镇社区体育组织不够健全,城镇社区居民都是自由组合与自发的形式为主,参加的各个单位的人数都没城市的多;随着城镇社区体育化程度逐渐提高,社区体育组织的逐渐健全,城镇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性将逐渐增强,有组织的体育活动逐渐增多,社区体育将向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3.5小城镇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逐渐得到重视
社区缺乏体育场地设施时一个普遍性的事实,城镇社区更是如此。体育场地设施时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空间条件,是现代文明和一个地区体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在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的体育设施,如何开发和改造现有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是解决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短缺的根本途径;21世纪是大众体育世纪,城镇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枢纽,它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对周围的农村有强烈的影响,因此小城镇社区体育不仅关系到城镇居民的体质问题,还与广大的中国农村人口体质强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体育设施供给严重不足的事实已暴露,并且正随着社区人口的而进一步加剧;
因此,体育界要通过各种媒体,有关会议等各种途径是地方部门认识到,社区体育中有一部分属于公共福利事业,政府部门有义务着手进行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和建设,否则日后将会造成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与社区发展严重失调的局面,从而提高小城镇政府对小城镇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重视。
3.6小城镇社区体育骨干队伍壮大
专业人才决定着某一领域的成熟度和发展质量;城镇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一批高水平的体育骨干队伍。由于城镇社区居民较多,需求多样化,仅靠城镇极少数的体育专职人员或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社区体育指导活动,显然不够现实;同时,城镇居民文化程度低,“不会锻炼”的人口较多,需要有人指导;因而,指导力量的缺乏成为制约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体育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城市对体育专业人员的减少,将有更多的人才走向城镇和农村。同时社会体育迅速发展也将促使小城镇的体育教师、有体育特长的人员积极获取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小城镇社区体育骨干队伍将逐渐壮大。论文大全,小城镇。
4结论
随着我国对小城镇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视,小城镇的经济将突飞猛进,基础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将使小城镇居民的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再加上体育高等教育的扩招和体育专业人才逐渐向农村转移,这些都预示着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将迎来它发展的黄金阶段。目前,小城镇社区场地设施、社区体育指导员等体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事实已暴露无遗,并且这种状况正随着社区锻炼人口的增加而进一步加剧。这要求小城镇政府在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时,要摆脱传统的只为物质建设服务的规划思想,确立以全面体现经济、社会、环境三维发展模式要求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规划思想,无论是体育场地设施等硬件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还是社区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运动项目等软件项目的规划与发展,既要从现有的条件出发,更要考虑到未来社区人口结构、素质、规模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所引起的居民对社区体育的新的需求、新的期望,为未来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要动员社区内居民、机关团体、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小城镇社区体育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力量的整合,实现社区体育资源的共建、共有、共享,形成社会集资为主,政府资助为辅,民办官助、民办民助、法人投资相结合的社区体育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黄爱峰.中国小城镇体育发展之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
[2]周建军,仇军,罗时铭.我国乡镇体育的发展背景与模式选择[J].体育科学,2003,23(5)
[3]唐忠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10
[4]郑旗.山西省小城镇体育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9)
[5]刘志民.小城镇政府与小城镇体育发展公共政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
[6]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