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建模论文

逆向工程中的曲面数字化测量方法探讨_规划-论文网

时间:2014-01-09  作者:佚名
如果将曲面上的孔、槽等结果用石膏或其他材料补上再进行测量,则不需要定义内边界就可以对曲面进行整体扫描测量。这既提高了测量效率,又保证了曲面数据的完整性。在用这种方法测量的数据进行曲面造型时,只需在曲面造型完整后,去掉填充材料,测量内孔轮廓,再用通用CAD软件的裁剪功能对曲面进行裁剪即可,降低了曲面造型的难度和工作量,同时保证了反求CAD模型的精度。

(4)选择采样密度

测量机通过采样获取曲面信息,根据采样理论,要完全反映曲面的形状,测量点的密度应该大于曲面形状变化的最大频率的2倍。对于复杂曲面来说,当利用激光扫描等高速采样设备时,这样的样本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将给后续的分析带来计算上的困难,对使用低速测量设备如CMM时,将使测量工作量相当大。因而,在工程实际中,常利用统计学原理确定采样样本的大小。根据统计学原理给出的测量样本,理论上其分布应该是随机的,但考虑到曲面测量和加工的实际情况,目前在曲面的测量点分布中,常用的有如下两种情形:

1)均匀分布:测量点均匀分布在曲面上,其优点为测量路径容易形成,测量位置容易确定,缺点是没有考虑到曲面形状的变化,使得局部的样本密度与曲面的局部形状变化的曲率不相适应,没有考虑到加工难度随曲率变化的规律。

2)按曲率分布大小布置测量点:这种方式克服了均匀分布的缺点,但带来在曲率较小的区域有可能测量点过少的问题。

结合上面两种方法,在均匀布点的基础上再按曲率分布进行数据采集,可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边界测量

在用测量机对边界点进行测量时,由于接触打滑,使得边界测量测点不准确。解决的办法是向内等距地测量边界内测点,构造曲面模型,通过曲面延伸计算得到边界数据。为避免延伸曲面的自交和重叠,应做到:

1)曲面边缘测量点的布置应与真实边界等距,且距离应尽量小。

2)边缘测量点的布置要密一些,且均匀。

3)根据具体产品的外形特征选择延伸方式。

本文在对电话机听筒的边界进行测量时,如图2所示,沿边界画了一条等距线,然后手握测头沿着这条等距线进行测量,这样减小了人为视线误差。

2电话机听筒测量路径

3、激光扫描的测量路径规划

由于工件表面形状不一,表面曲率变化不尽相同,特别是一些复杂的自由曲面,无法通过对整个曲面扫描得到曲面上所有的点。如果采用单一的测量方式对待,可能导致系统对有些物体的测量质量(如数据完整性)较差或难以测量。为获得正确、完整的测量数据,测量前必须做好测量规划。

(1)扫描方式

对于LSH800系统而言,可以依据模型的外形与轮廓的变化,找出最佳的测量方式。将常见测量对象分为三类。

1)棱柱类——长、宽、高差别不是很大,但是有较大的局部曲率变化;

2)回转体类——有明显的回转特征且曲率变化平缓;

3)盘盖类——扁平且薄或在某一方向上对称的物体。

这种划分没有绝对的标准,一般是参照物体形面的几何特征。针对不同的特征及大小采取不同的测量策略。

以圆柱体测量为例,如图3所示,左图为旋转扫描所得点云,右图采用平面扫描,为其中的两片相连点云。从右图看出,红色、蓝色点云间出现数据重叠,一方面自动拼接存在误差,另一方面需要进行数据融合,所以这种扫描方法不可取;若采用旋转扫描,则可以一次获得整个数据,如左图。

1)旋转扫描 2)平面扫描

3旋转扫描与平面扫描对比图

(2)工件装夹定位

对于尺寸大于测量行程的样件,必须进行多次装夹,分段测量。在上述几种测量过程中,如果存在无法获取的局部特征,也应重新装夹定位测量。工件装夹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样件的原有状态。装夹时,应确保装配体及每一个零件在测量状态下的形状与使用状态下一致,产品在装卡时不可以发生变形,也就是所有零件应尽可能在装配状态下测量。对于刚性较好的装配体,装夹时只需自然放置在支架上,然后进行加固,以确保在测量时不会发生倾倒或移位。对于柔性或已经产生变形的工件,则应使用强行约束使其形状恢复至使用状态,再安装到支架上固定。

工件测量位姿也是装夹时要考虑的因素,应尽量在一次定位的基础上完成数据采集,以避免多次定位和多视拼合所产生的误差。工件定位应注意以下原则:

1)每次定位时所能达到的测量范围最大化,从而减少测量分块的数目,以减少工件重复定位带来的累积误差。

2)测量区域划分应避免边界线与特征线相交,以保证特征数据的完整性,防止同一特征的二次测量数据拼合误差造成的特征变异、失真。

3)重定位测量时,应正确确定重定位基准点,使基准点所形成的区域尽可能大,即每次定位应与之前的某次定位有尽可能大的重合测量区域。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及保证重定位变换的精度。

4)重要的测量面尽可能放置成垂直状态以保证测量精度。

5)为防止特征数据丢失,尽量使测量区域内拥有一个一致的特征线走向,以保证扫描方向与测量区域内所有的特征线走向保持近似垂直。如不能保证同一测量区域内特征线走向一致,需减少扫描线间距,使测量数据能够完整反映所有曲面特征。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运输问题”模型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_数学模型-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航材保障经费优化配置_数学模型-论文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数学建模论文
最新数学建模论文
读者推荐的数学建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