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因此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十分必要,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多级综合评价模型。以上海市为例。
论文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多级综合评价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上海市
1.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随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人口、生产力、资源的匹配状况不理想、生态与环境相对脆弱等问题出现,使得区域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只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超过其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 水资源就可以持续利用[1]。因此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十分必要, 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影响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具有模糊性和层次性。常用于自然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方法有:单因素评价法、背景分析法、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法、多目标规划方法、多目标决策分析法等[2-3]。本文采用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多级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影响因素的模糊性还考虑了其多层次性[4]。本文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多级综合评价模型,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其2008年各个区县的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变化情况,为上海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上海市概况
上海现辖18个区期刊网,全市总面积为6430.5km2,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m 左右,陆地地势总趋势是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全市水资源总量指逐年可以利用和更新的水量约610.5亿m3[5],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43~1513mm[6]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和科技中心,受到水质型水资源短缺的严重挑战[7],为了保证上海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上海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3.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的建立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某区域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在维持水资源系统本身完整性和满足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条件下,以保证水资源对社会、经济、人口等方面的支撑为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最大可利用水资源对区域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4]。
3.1评价指标的确定
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遵循可测性、可靠性及充分性原则 [2-5],充分考虑上海市水资源资料的可获取性基础上,以2008年的指标数据为评价标准。最终确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1个总目标层,3个准则层,8项评价指标组成,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目标层
|
准则层
|
因素层
|
上海市水资
源承载力评价
|
经济因素(v1)
|
u11:人均GDP(元)
|
u12:三产比重(%)
|
u13: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
生态环境因素(v2)
|
u21:绿化覆盖率(%)
|
u22:污水处理能力(万m3/d)
|
水资源因素(v3)
|
u31:火电工业用水量(万m3/年)
|
u32:原水工程人均水资源量(m3/人)
|
u33:水厂供应能力(万m3/d)
|
3.2评价模型的建立
设有m个影响因素期刊网,得到影响因素集合为:V ={ v1 ,v2 ,… vm },而vi又有n个影响因素,再进行划分,则vi= { ui1,ui2 ,… uin },依次类推,可以根据需要继续下去。本文将评价指标划分了两层,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二级综合评判模型的数学表达如下[3、7]:

(1)
式中:D―― 一级和二级综合评分值
W―― 一级影响因子和二级影响因子的权重
U ij―― 二级影响因子
V ij―― 一级影响因子
3.3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在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中,一是对可持续利用起正作用的指标,如年降水量、人均GDP等;二是对可持续利用起负作用的指标,如万元GDP用水量,这种指标越小越好,因此应采取不同无量纲化方法[4、9]。
对可持续发展起正作用的指标,其无量纲化方法如下: (2)
对可持续利用起负作用的指标,其无量纲化方法为: (3)
式中 Z ij―指标的无量纲值且0≤Zij≤1;ujmax、ujmin ―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
因此期刊网,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各区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及经济、环境、水资源D值。
3.4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均方差决策综合分析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基本思路:以各评价指标为随机变量,各方案在指标的无量纲化的属性值为该随机变量的取值,首先求出这些随机变量的均方差,将这些均方差归一化,其结果即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9],计算步骤为:
(1)求随机变量的均值E( )
(4)
(2)求 的均方差
(5)
(3)求指标 的权重系数
(6)
因此,计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见表2。
表2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表
Table 2 The weight of every evaluation index calculating coefficienttable
评价指标
|
v1
|
v2
|
v3
|
u11
|
u12
|
u13
|
u21
|
u22
|
u31
|
u32
|
u33
|
一级权重
|
0.414
|
0.308
|
0.278
|
二级权重
|
0.252
|
0.413
|
0.335
|
0.537
|
0.463
|
0.432
|
0.29
|
0.278
|
3.5综合评价分级值
本文将综合评价分为三个等级D=[D1,D2,D3],其中D1表示该区仍有较大的承载能力:D3表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己接近饱和值;D2介于D1和D3之间,表示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但仍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具体分级值见表3所示。
表3 综合评价分级值
Table 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lassification value
评价等级
|
D1
|
D2
|
D3
|
分级值
|
0.9
|
0.5
|
0.1
|
3.6上海市各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根据以上计算数据和评价模型计算公式(1),计算所得到的各区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上海市各区县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计算成果表
Table 4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calculation results table of all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Shanghai
地区
|
经济因素
|
生态因素
|
水资源因素
|
综合评价D
|
浦东新区
|
0.917
|
1.000
|
0.388
|
0.795
|
黄浦区
|
0.865
|
0.384
|
0.765
|
0.689
|
卢湾区
|
0.930
|
0.010
|
0.685
|
0.578
|
徐汇区
|
0.914
|
0.137
|
0.899
|
0.671
|
长宁区
|
1.000
|
0.206
|
0.804
|
0.701
|
静安区
|
0.969
|
0.000
|
0.680
|
0.590
|
普陀区
|
0.743
|
0.057
|
0.767
|
0.539
|
闸北区
|
0.514
|
0.070
|
0.715
|
0.433
|
虹口区
|
0.759
|
0.024
|
0.721
|
0.522
|
杨浦区
|
0.000
|
0.019
|
0.669
|
0.192
|
宝山区
|
0.282
|
0.453
|
0.000
|
0.257
|
闵行区
|
0.133
|
0.518
|
0.111
|
0.246
|
嘉定区
|
0.233
|
0.506
|
0.690
|
0.444
|
金山区
|
0.172
|
0.393
|
0.523
|
0.338
|
松江区
|
0.234
|
0.467
|
0.606
|
0.409
|
青浦区
|
0.347
|
0.508
|
0.603
|
0.468
|
奉贤区
|
0.118
|
0.631
|
0.628
|
0.418
|
崇明县
|
0.063
|
0.281
|
1.000
|
0.391
|
4.可视化处理
可视化处理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重要功能之一,本文将承载力评价的各项评价指标以及评价结果利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然后经过GIS软件转化成Geodebase格式,最后,GIS直接调用承载力评价的各项数据库,进行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处理、显示。利用该功能可以把上海市各区县的3大影响因素和承载力评价结果充分、形象地表现在地图上,使得各个区县的不同水资源承载能力在空间上得以直观的体现期刊网,见图1和2。
 
图1 各区县影响因素对比图图2 各区县水资源承载力分级图
Fig.1 alldistricts influencing factors contrastchart Fig.2 all districts water resources supporting capacitygraduation chart
5.结论通过对上海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三产比重、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能力以及火电工业用水量这些评价因子所占权重较大,因此,有关部门应注意对这些指标的规划和管理;结果显示,上海市水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最小的为杨浦区;仍有一定开发利用潜力的为虹口区和普陀区;开发利用潜力最大为浦东新区。大部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呈开发利用潜力较高趋势。这与上海市水资源实际开发利用程度[10]基本吻合;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各区可根据其各指标的贡献率不同,因地制宜地通过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管理体制相结合的方法,来预防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陈家琦,王浩,杨小柳等.水资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姚治君,王建华,江东.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及理论探析[J].水科学进展,2002,13 (1) :111-115.
[3]刘强,陈进,黄薇等.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中国水利,2003(5):15-18.
[4]陈淑奎,王荣鲁,王启胜等.青岛市水资源承载力预测评价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28 (6) :101-104.
[5]王建刚,毛惟德,于英川.上海市水资源模糊定价模型[J].水资源保护,2004(6):31-34.
[6]钱嫦萍.上海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1) :7-8.
[7]《上海年鉴》编撰委员会.上海年鉴(2005~2008)[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8]成丽华,张效国,徐竟成等.上海水质型水资源短缺状况分析及其对策[J].上海建设科技,2000,1 (8):17-22.
[9]张久川.基于GIS的水资源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48-51.
[10]王敏,王虹扬,杨泽生.上海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预测[J].上海环境科学,2006,25 (1):3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