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式知TCh(L)是关于L的向上凹函数,有一阶导函数可以求得其最小值点。
令: -ε +β=0,解之得:Lh*= (17)
5基于利益分配的成本优化策略
5.1供应链双向边际效应
供应链双向边际效应是指,在各决策主体独立决策下,各决策主体分别寻求自身的最优解,然而各决策主体最优解相互冲突毕业论文的格式,而且并非全局最优解的现象。
令:
TCPerato=TC(Lh*)-TC(L*),则TCred为supply-hub放弃其单边最优值Lh*,而采用供应链总体最优值L*给供应链整体带来的成本节约。
TChadd=TCh(L*)-TCh(Lh*),则TChadd为supply-hub放弃其单边最优值Lh*,而采用供应链总体最优值L*给给supply-hub自身带来的成本增加。
则:
TCPerato=TC(Lh*)-TC(L*)=(  +  )( )+( Chdi)(Lh*-L*)=α( )+β(Lh*-L*) (18)
TChadd=TCh(L*)-TCh(Lh*)=(  )( )+( Chdi)(L*-Lh*)=ε( )+β(L*-Lh*)(19)
推论1:Lh*<L*,且TC(Lh*)>TC(L*)。
证明:
∵  +  =α,   =ε
∴α>ε
又∵Lh*= ,L*=
显然,Lh*<L*成立。
∵L*是TC(L)的全局最小值
∴必然有TC(Lh*)>TC(L*)。
推论一得证,从而TCPerato>0。
由推论一知:供应链成员之间存在双向边际效应,故而分散决策下无法达到系统最优。下面将利益分配因素引入模型,讨论基于利益分配对供应链运作成本进行Perato优化的条件和结果。
5.2产生Perato优化的条件
模型由M个供应商、一个supply-hub、一个制造商构成论文怎么写。由TCPerato>0知,supply-hub采用L*给自身带来的成本增加会小于其采用Lh*时给供应商带来的成本增加。
所以,供应商有理由补贴supply-hub因放弃其单边最优值Lh*,而采用供应链总体最优值L*给给supply-hub自身带来的成本增加。
令:
  ( )=ζ, ( )= i,ηi= 。
设补贴额为TCbt,则: TCbt=TChad(20)
设第i个供应商的补贴额为TCbti,则:TCbt= TCbti(21)TCbti=ηi×TCbt(22)
式(20)(21)(22)即为消去双边边际效应的,产生Perato优化的三个条件。
5.3Perato优化的剩余分配
对剩余,引入分配因子:设λ1≥0为制造商分配比例,λ2≥0为supply-hub分配比例,λ3≥0为供应商分配比例,且λ1+λ2+λ3=1。则优化后毕业论文的格式,个决策主体所得为:λ1TCPerato,λ2TCPerato,λ3TCPerato。λ1,λ2,λ3的大小取决于供应商诸方势力。
设λi≥0为第i个供应商对TCPerato的分配比例,则: λi=λ3(23)λi=ηi×λ3(24)
6算例分析
取有4个供应商、一个supply-hup、一个核心制造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相关参数如表1。
表1:三级供应链参数值
供应商
|
Cspi(元)
|
Cswi(元)
|
Vsi(件/天)
|
Chdi(元)
|
Chwi(元)
|
Chsi(元)
|
Chpi(元)
|
Vpi(件/天)
|
Di(件)
|
1
|
400
|
4
|
100
|
3
|
3
|
1
|
0.5
|
50
|
1000
|
2
|
300
|
3
|
100
|
3
|
2
|
1
|
0.5
|
50
|
1000
|
3
|
200
|
2
|
100
|
4
|
1
|
1
|
0.5
|
50
|
1000
|
4
|
500
|
5
|
100
|
2
|
4
|
1
|
0.5
|
50
|
1000
|
将数据代入(11)式得L*=100;代入(17)式得Lh*=23;代入(18)式得TCPerato=3093.4元。
7结束语
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供应链绩效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协调供应链节点企业促进企业间的活动使供应链达到共赢,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由多个供应商、一个supply-hub、一个制造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基于横向和纵向双重协调思想,建立了循环取货方式下的供应链成本模型。分别基于供应链集中决策和各成员独立决策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成员合作情况下供应链运作成本要比非合作情况下低。通过将利益分配因素引入成本模型,探讨了消除供应链双重边际效应的条件和剩余分配方案,促使供应链在更低的成本下运作。由于优化结果将依据诸方势力分配,故而供应链成员在选择将参与的供应时应做充分的战略考虑。
参考文献:
[1]龚凤美,马士华.基于Supply Hub的第三方物流直送工位模式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26(8)
[2]BARNESE.DAI J.DENG S On the strategy of supply hubs for cost reduction andresponsiveness 2000
[3]陈建华,马士华.供应驱动原理与基于Supply-hub的供应物流整合运作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2)
[4]马士华,龚凤美.基于Supply Hub的供应商配送批量协同决策[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9,14(2)
[5]蔡建湖,黄卫来,周根贵.基于收益分享契约的VMI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4)
[6]蔡建湖,周根贵,黄卫来.VMI下的两级供应链库存决策模型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2008,11(4)
[7]公彦德,李帮义,李为相.三级供应链协调和利润分配机制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8(1)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