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政策启示_协整分析

时间:2013-06-06  作者:金丽丽

论文导读::国内还在防止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政策启示。
论文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弹性,协整分析
 

一、引言

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计算,1978-2009年年均GDP增长率达到9.89%,而就业的增长率只有2.16%,近几年来更是持续出现了“高增长,低就业”的局面。经济的快速增长却伴随着就业增长的瓶颈,这就引起了大家的思考,经济增长不能带动就业增长吗?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增长越快,越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1962)通过研究美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得出奥肯定律:△u=-0.5(y-2.25),当经济实际增长率高于自然增长率一个百分点时,失业率将下降0.5个百分点。这个定律经常在经济学文献中被提及或引用。William Seyfried(2004)选取1990-2003年美国十个州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的数据,通过函数分析,得出经济增长对促进就业具有短期效应。邓志旺,蔡晓帆协整分析,郑棣华等(2002)分析了中国1985-1994年的就业弹性,认为就业弹性系数只是稍有震荡,整体上变化不大,从而认为经济增长可以拉动就业的进一步增长,所谓中国的“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的矛盾并不存在。

而一些学者并不同意这个观点,程永宏(2005)梳理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中国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经验资料,得出结论:经济增长并不必然会带来就业的增长,二者之间的一致性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经济增长伴随就业下降的现象非常普遍,在一定条件下,经济增长可能抑制就业增长。龚玉泉、袁志刚(2002)肯定了中国的就业弹性呈现下滑趋势,并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非一致性的关系,虽然经济高速增长,但就业增长率逐渐下降,失业和下岗人员逐步增多。刘键等(2009)计算了1978-2005年经济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及就业弹性系数,得出我国就业弹性与经济增长是负相关的,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是弱正相关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不存在一致性的关系的结论。王艾青(2006)从过度劳动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不一致性的原因,他认为当前我国很多行业存在过度劳动的现象,过度劳动不会影响宏观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过度劳动却挤占了就业岗位,抑制了就业增长;资本的盈利与经济的增长所应该带来的就业增长均被过度劳动抵消,甚至在某些个别行业或领域还出现就业负增长的情况。

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本文借助1978-2009年我国GDP和就业的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进行分析,并从整体和分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弹性分析

(一)总体就业弹性分析

由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动的关系在数量上会表现为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即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 可以依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的考察来判定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动的一致性问题小论文。当就业弹性为正值时,弹性越大,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强,反之则越弱。在就业弹性为负值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协整分析,经济负增长而就业增加,此时就业弹性的绝对值越小,对就业的“吸入”效应就越小;第二,经济正增长而就业减少,此时,就业弹性的绝对值越小,对就业的“挤出”效应就越小。

表1我国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值

 

年份

GDP增长率

就业增长率

就业弹性

年份

GDP增长率

就业增长率

就业弹性

1978

11.7

1.97

0.17

1994

13.1

0.97

0.07

1979

7.6

2.17

0.29

1995

10.9

0.90

0.08

1980

7.8

3.26

0.42

1996

10.0

1.30

0.13

1981

5.2

3.22

0.61

1997

9.3

1.26

0.14

1982

9.1

3.59

0.40

1998

7.8

1.17

0.15

1983

10.9

2.52

0.23

1999

7.6

1.07

0.14

1984

15.2

3.79

0.25

2000

8.4

0.97

0.11

1985

13.5

3.48

0.26

2001

8.3

1.30

0.16

1986

8.8

2.83

0.32

2002

9.1

0.98

0.11

1987

11.6

2.93

0.25

2003

10.0

0.94

0.09

1988

11.3

2.94

0.26

2004

10.1

1.03

0.10

1989

4.1

1.83

0.45

2005

11.3

0.83

0.07

1990

3.8

17.03

4.43

2006

12.7

0.76

0.06

1991

9.2

1.15

0.12

2007

14.2

0.77

0.05

1992

14.2

1.01

0.07

2008

9.6

0.64

0.07

1993

14.0

0.99

0.07

2009

9.1

0.66

0.07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

如表1显示了我国1978-2009年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值,通过表中数据绘制趋势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1978-2009年间,我国的GDP和就业人数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全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89%,同期平均就业增长率为2.16%,就业弹性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每创造一个增量的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力下降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大于就业增加的速度。但是GDP增长率波动比较大,1992年达到最大值14.2%,1990年处于最低值3.8%。除了1990年就业增长率较高外,其它年份的就业增长率远远低于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变化趋势一致,除了1990年波动特别明显外,整体上波动不是很大。我们可以看出,1978-2009年我国就业增长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持续稳定的保持高位数增长,另一方面,就业增长缓慢且呈整体下降的趋势。

就业弹性

图1中国GDP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

(二)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分析

我国三次产业对就业的贡献能力是不同的。1978-2009年我国第一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0.03,第二产业为0.49,第三产业为0.73。而同期我国总体就业弹性平均为0.22。从以上的就业弹性数值来看,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最大,第二产业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比较大,但是和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相比,作用要小很多。第一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负值,说明随着经济增长,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都在不断减少。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未来我国的就业要主要靠第二和第三产业,特别要注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协整分析,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就业弹性

图2我国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的变化

图2描述了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的变化情况。第一产业就业弹性变化可以大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1990年,这个阶段就业弹性值比较平稳,波动幅度不大,总体上先下降后上升,上升到最高点弹性值为2.35。第二阶段为1991-1998年,这个阶段就业弹性值波动幅度比较大,是先下降后上升。第三阶段为1999-2009年,就业弹性先下降,后上升,波动非常的大,最低点的就业弹性达到-0.92。

第二产业就业弹性的变化也可以分为3个阶段:1979 - 1990年为第一阶段,这阶段就业弹性波动幅度较大,到1990年达到最高值4.91。从图2也可看出,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波峰波谷反向相对,当第二产业就业弹性值升高,第一产业就业弹性下降,反之,也是这样。实际上,当城市的就业机会减少时,大批流动劳动力会被排挤出工作岗位,被迫回到农村和农业中。1991 - 1998年为第二阶段,这阶段就业弹性保持稳定。第三阶段为1999-2009年,这段时期内,我国第二产业就业弹性持续上升。

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在 1979-1990年波动比较大。1991-2009年就业弹性则比较平稳小论文。1978-2009年,第三产业就业弹性都是正值,而第一和第二产业有时会出现负值,这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一直都是积极的。

三、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协整分析

(一)整体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协整分析

协整理论是从经济变量的数据中所显示的关系出发,确定模型包含的变量和变量之间的理论关系。该理论的意义在于用非平稳经济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检验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本文根以1978-2009年经济增长与就业数据为样本区间,为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现象,对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取自然对数,分别以 LRGG和 LREG表示。

在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进行协整分析之前,先用 ADF单位根检验方法确定各变量的单整阶数。ADF检验通过三个模型完成:

模型1: 就业弹性,t=1,2…

模型2: , t=1,2…

模型3: , t=1,2…

在ADF检验中,通过AIC准则确定的滞后阶数,在确定好最大滞后阶p之后进行自动选择。

时间序列LRGG和 LREG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国工业品贸易的就业效应—基于28个行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论文:中国营销渠道中权力策略的识别与分类研究_毕业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最新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市场营销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