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导读::经调查发现我国2/3地区属缺硒地区。其富集模式区别较大。草莓于定植75d后开始采集不同生长期的叶片。硒在葡萄植株体内的累积顺序为根>叶>新梢>主蔓>果实。论文关键词:硒,富集,叶片,果实
 
 【研究进展及意义】自1980年证实克山病、大骨节病与地方性缺硒有关后,经调查发现我国2/3地区属缺硒地区,其中29 %为严重缺硒地区[1]。同时还发现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中,成年人硒的日摄入量仅为50~60 μg/d,离营养学会提出的推荐值150~240 μg/d相差甚远。因此,专家们提倡补硒。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硒,却因其含有甲基汞,易与硒结合成非活性物质,所以海产品不是理想的补硒产品[2]。动物制品中也含有丰富的有机硒果实,但动物制品中的硒利用率较低,仅为50 %左右[3-4],而植物性产品中硒的生物利用率高达70 %~90 %,因此,植物源硒成为科学补硒的最佳选择论文网站。为此需要有计划地开发富硒植物食品,以提高居民硒的摄入量,争取达到防癌、抗癌、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膜脂过氧化、防止衰老等目的[5]。水果、蔬菜是富含维生素A、C、E的食品有助于硒的吸收[6]。因此对于缺硒地区来说,通过增加果蔬产品硒含量提高居民硒摄入量,是一种快捷有效的补硒方法。【前人研究进展】但不同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过程不同,其富集模式区别较大。目前,有关小麦、大豆、蔬菜等对硒的吸收、分布和转化特征已有报道[7-9];对于果树对硒的吸收和分布方面目前也有相关研究,呼世斌等[10]对苹果进行了施硒研究,发现施硒显著提高苹果含硒量,且花期喷施硒回报率较高;朱丽琴等[11]研究葡萄对硒的吸收、分布和积累特性时发现,硒在葡萄植株体内的累积顺序为根>叶>新梢>主蔓>果实。但对于草莓、桃和枣的富硒探索,目前还未见相关报导。【本研究切入点】本研究通过叶面施用亚硒酸钠探讨草莓、桃和枣对硒的吸收、分布特性以及三种试材的硒富集过程和最佳施用时期。【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为富硒水果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为科学补硒提供科学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桃(Prunus persica Batsch)、枣(Zizyphusjujuba Mill)。草莓田间试验于2008年8月~2009年2月北京农学院东大地科研基地温室进行,供试品种为北农“3号”,土壤为贫硒土壤(背景值见表1)。选取3叶1心生长健壮,整齐一致的草莓苗于2008年8月20日定植果实,待草莓苗长至4 叶1心或5叶1心时,进行喷硒处理,试验期间正常栽培管理论文网站。 桃田间试验于2009年4月~2009年9月北京昌平区卧虎山庄桃园进行。供试品种是以‘山桃’为砧木的6年生陆王仙,株行距2 m×4m,桃园实验地土壤也为贫硒土壤(背景值见表1)。树体生长健壮,“Y”字形树形整齐一致,试验期间正常栽培管理。 枣田间试验于2009年6月~2009年10月于北京小汤山高科技园区冬枣园进行,供试品种是以‘山枣’为砧木的8年生矮化冬枣,株行距3 m×5m,枣园实验地土壤中硒含量大于100 μg/kg小于400μg/kg为国标中规定的适硒土壤(背景值见表1)。树体生长健壮,树形整齐一致,试验期间正常栽培管理。 表1 试验地土壤背景值 Table 1 Trial site of soilbackground value   
    
        
            | 栽培品种 Cultivar | 草莓 Fragariaananassa | 桃 Prunus | 枣 Ziziphus jujuba Mill |  
            | 有机质(g/kg)organic matter | 19.60 | 16.07 | 16.25 |  
            | 碱解氮(mg/kg)Available N | 100.18 | 79.28 | 95.04 |  
            | 有效磷(mg/kg)Available P | 27.33 | 24.39 | 29.82 |  
            | 速效钾(mg/kg)Available K | 150.86 | 106.62 | 114.21 |  
            | 土壤pH Soil pH | 7.11 | 6.47 | 6.88 |  
            | 全硒(μg/kg)Total Selenium | 79.67○ | 77.375○ | 165.925◎ |  
            | 无机硒(μg/kg)Inorganic selenium | 74.84 | 60.00 | 96.70 |  注:●富硒土壤○贫硒土壤◎适硒土壤 1.2 叶面喷施 供试硒源为亚硒酸钠(Na2 SeO3,SIGMA)。本试验设0.5、1.0、2.5、5.0和10.0mg/L共5个硒处理浓度,等量清水喷施作对照,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区域(草莓每四行设为一个区域,桃和枣四棵树设为一个区域),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草莓于2008年8月20日温室定植,缓苗后,展4~6片新叶时即2008年9月28日开始进行硒肥叶面喷施果实,以后每间隔8 d喷施一次,于果实成熟前20 d左右停止喷施;桃于2009年4月20日开始喷施(盛花期),枣于2009年4月25日开始喷施,每间隔15 d喷施一次,于果实成熟前30 d左右停止喷施。喷施程度以叶面均匀布满雾状水滴为宜。 1.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草莓于定植75 d后开始采集不同生长期的叶片,于每株草莓均匀采取功能叶2-3片,每个处理(四行)所采集的叶片收集于标记好的自封袋中,于实验室中清洗淋干后,用液氮快速冷冻,戴防冻手套将所采叶片抓碎,剔除叶脉,混合均匀后,取样处理,进行各指标检测;桃于花后30 d开始采集不同生长期的叶片、枣于萌芽后35 d开始采集不同生长期的叶片,于每个处理(四棵)的每棵果树的上、中、下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均匀取100~110片功能叶,用液氮快速冷冻,戴防冻手套将所采叶片抓碎,剔除叶脉,混合均匀后果实,取样处理,进行各指标检测。具体样品采集情况见表2论文网站。 草莓果分批分次采收一级果和二级果,进行指标测试。桃果和枣果一次性采收后贮藏备用。 表2 样品采集时间与生长时期   
    
        
            | 栽培品种Cultivar | 取样次数Times of sampling |  
            | 1 | 2 | 3 | 4 | 5 | 6 |  
            | 草莓 Fragaria  ananassa | 生长时期 Growing period | 展叶期 Leaf-expansion period | 花前期 Pre-flowering period | 盛花期 Full opening flower period | 坐果期 Fruit-set period | 果实膨大期 Fruit swelling period | 果实成熟期 Fruit maturation period |  
            | 定植天数 (d) Days of Plantation | 75 | 85 | 95 | 105 | 125 | 145 |  
            | 采样时间 Sampling time | 2008-11-4 | 2008-11-14 | 2008-11-24 | 2008-12-4 | 2009-01-04 | 2009-01-14 |  
            | 桃 Prunus | 生长时期 Growing period     | 新梢生长期 Shoot growth period     | 果实膨大期 Fruit swelling period | 果实硬核期 Fruit core-hardening period | 新梢停长期 Shoot stopped growing period | 果实着色期 Fruit coloring period     | 果实成熟期 Fruit maturation period     |  
            | 花后天数 (d) Days of bloom | 30 | 45 | 60 | 75 | 90 | 120 |  
            | 采样时间 Sampling time | 2009-05-12 | 2009-05-17 | 2009-06-12 | 2009-06-27 | 2009-07-12 | 2009-08-12 |  
            | 枣 Ziziphus jujube Mill | 生长时期 Growing period | 展叶期 Leaf-expansion period | 花期 Flowering period | 坐果期 Fruit-set period     | 果实膨大期 Fruit swelling period | 果实着色期 Fruit coloring period | 果实成熟期 Fruit maturation period |  
            | 萌芽天数 (d) Days of sprout | 35 | 65 | 80 | 110 | 140 | 180 |  
            | 采样时间 Sampling time | 2009-05-10 | 2009-06-10 | 2009-06-25 | 2009-07-25 | 2009-08-25 | 2009-10-05 |  The sampling time and growing period of plant table21.4 指标测定 土壤背景值的测定参照徐秀华[12]方法进行测定;硒的测定采用酸式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13]。将叶片和果实用液氮冷冻后磨粉,称取叶片1g,果实2g各6份,其中3份置于高硼硅玻璃消化管中,加入10 ml比例为4:1的混合酸(硝酸:高氯酸),同时做空白试验,放置过夜。第2 d进行消化处理,达消解终点后,待消解管冷却至100 ℃以下后,加入2 mL浓盐酸将样品中Se(Ⅵ)还原为Se(Ⅳ),100℃还原20 min,停火,用载流液(3% HCl)定容至10ml,优化条件后用AFS-9130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总硒含量。另外3份,作为无机硒提取样品,加入10 ml蒸馏水,于沸水浴中加热30 min后果实,超声提取20 min,5000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将上清液蒸发掉部分水,剩约2ml时,加入到高硼硅玻璃消化管中按总硒消化法进行消解,然后测定无机硒。有机硒含量通过差值法计算得出,即有机硒=全硒-无机硒。 本实验的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均在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开放实验室和都市农业食品安全实验室完成。 1.5 数据处理 应用数理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方差分析,应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图表制作。图中标识为平均值±SE。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