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话语中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权贵的反抗精神,“龙”也重新赋予了新的意义,寄托了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愿望。龙的文化象征意义是出类拔萃,不同凡俗。人们常常把那些志向高洁、行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称为'龙'。如诸葛亮自谦为“卧龙”。
憨态可爱的猪在今年是其“本命年”。年初的“金猪赐福”“金猪贺岁”到随处可见的“猪宝宝”就可见一斑。猪在华人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龙,古代传说猪就是落在民间的龙,而且在古汉语的篆书文中猪的字形和龙相似。从生肖崇拜到生肖文化,形成了亙古不变的崇龙宠猪文化!史记汉武帝本纪里有记载,汉武帝14岁前,叫刘卮,卮就是小猪。而其父皇景帝给他起这个名字的寓意在于,将来让他成为储君,意为猪是真龙最小的儿子,但是为避旁人洞察其废长立幼的未来举措,不便明说,遂于冠礼之前改刘卮为刘彻。猪一方面代表着愚笨、懒惰、贪吃、肮脏,往往成为了蠢笨、懒惰、贪婪、丑陋的代名词,但另一方面又象征着勇敢、厚道、忠诚、谨慎、诚实、宽容。猪是衡量勇敢的尺码。不但“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内养猪,就连当时的社会活动,也以与猪有关的事为中心,例如“事”甲骨文象双手举长柄网捕捉猪或野猪之状。古代举子欣赏猪的奋勇向前,有进无退的精神,猪成了青年学子金榜题名的吉祥物。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
4.生肖和数年纪岁的关系
我国传统的历法农历,采用了甲乙丙丁等十个天干符号与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地支符号配合而成的“干支纪年法”,但民间却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符号上,各配一个动物的名称: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为年的别称,作纪年和计算年龄用,民间称之为生肖年或属相。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儿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号,鼠儿年即甲子,为公元1324年)的记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崇敬动物,对大自然中很多动物都有着一种图腾情结。比如我国一些如蒙、维、藏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十二兽法用以纪年。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这种图腾情结就与天干地支联系起来,并用于纪时了。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唐书》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考证云:“益北狄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人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5〕用动物纪年的方法,后来同干支纪年法融合,产生了十二生肖说。它的产生最晚不过汉代,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中有“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的记载。《四讳篇》中也有:“子之禽鼠,卯之兽兔”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十二生肖已普遍流行于民间。《北史·宇文护法》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表明当时民间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参考文献
〔1〕叶舒宪. 生肖文化及其起源〔J〕. 《寻根》 1998年(1)
〔2〕张方著. 中国生肖文化. 外文出版社 2001年
〔3〕陈勤建. 生肖趣谈—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2005(5)
〔4〕吴裕成. 生肖与中国文化. 北京人民出版社 . 2003 (10)
〔5〕宋丙玲 崔霞. 十二生肖与中国文化丛书. 齐鲁书社出版社 . 2005年(9)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