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生肖钱,正面为两重圆圈,内圈铸十二支文字,外圈在同十二支字相应处铸生肖;背面左右'敕令'字样,右有托塔神祗,下为神兽。这类古币,其图形已超出了单纯的地支配生肖的内容。另外一种图案采取连环珠形式的生肖钱。此种形工正面的生肖分别嵌于十二个小圆圈内,穿孔为圆心,六个小圆圈围绕着形成一圈,外圈又由六个小圆圈围绕一周,以云纹图案间隔,十二生肖呈连珠形状。背面铸莲花、芦荻和双雁等图案。
2.生肖和民俗的关系
任何一个民俗文化元素,一旦被民俗主体的人所认定、接纳并取得共识,就会立即约定俗成,习以为常;一旦这个民俗文化元素被民俗主体的人们广泛运用到物质与精神的重要层面时,它就要渗透到所有民俗领域产生最有效的文化功能;这种文化元素也就会转化成民俗主体的一部分民俗属性。这正是人生活在习俗中,民俗性格特征化之所在。生肖,就是这种文化元素的典型,它已经渗透到亿万人的生命时间确定和记忆的习惯中,已经渗透到人的赖以生存的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到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人生重要历程中,甚至影响到精神层面的信仰与命运观念。人们用生肖取名(如唐伯虎);过“本命年”(自己属相的那一年)时穿红内衣、系红腰带;在喜庆时杀猪、剪十二生肖图……〔2〕十二属相像影子一样与每个人相伴相随,难以分离。生肖已成为每个人的出生符号、生命符号之一,是每个人的吉祥物,人们赋予十二个生肖不同的意义,共同表达美好的祝愿和心灵的祈求。
历史上曾有过老鼠嫁女节。一般在正月二十五晚上,当晚家家户户都不点灯,全家人坐在堂屋炕头,一声不响,摸黑吃着用面做的“老鼠爪爪”等食品,不出声音是为了给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以免得罪老鼠,给来年带来隐患。而在湖北江汉平原一带则将小初夜看作老鼠嫁女日,俗称“鼠添箱”。那一天,家家要将插上花的面饼放在暗处,禁止舂米、磨面,大人小孩不准喧哗,如果惊动了老鼠,来年就会捣乱。在青海的一些地区有“蒸瞎老鼠”的风俗。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日,家家用面捏成十二只老鼠,不捏眼睛,然后用蒸笼蒸熟,待元宵节时摆上供桌,并点上灯烧香,乞求老鼠只食草根,勿伤庄稼,以保本年丰收。〔3〕
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山西各地则流行送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每逢小孩过生日,当舅舅的要送外甥一只或一对老虎枕头,既可当枕头,又可当玩具,还表示祝福。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对老虎馍,用红绳拴在一丰收,新娘一到,便将老虎馍挂在她颈上,进门后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两人同甘共苦。值得一提的是,此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为王;母老虎馍的额中有一对飞鸟,表示妻随夫飞。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新疆哈萨克放流行“羊头敬客”的交际风俗。新友到来,宰羊招待。吃钣时,先端上熟羊头,羊脸朝向客人的位置,然后主人请客用刀割羊肋肉献给在坐的长者,后割一块羊耳给在座的幼者,再随意割一块给自己,然后将羊头盘捧还给主人。另外,全羊是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的传统佳肴。上席时,将大块羊肉放入托盘,摆成整羊武装,以羊头献客。
3.生肖动物的象征意义及对中国人人格的潜移默化
从古到今,凡中华民族子孙,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一个生肖属相伴随一生,终生不变。这十二种动物不再只是单纯的自然界动物了,人们更是赋予十二个生肖不同的象征意义,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情感,共同表达美好的祝愿和心灵的祈求。仅举几种动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阐述生肖对中国人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
鼠虽然口碑不佳,相貌也不讨人喜欢,还落得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千古骂名,但从社会、民俗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它早已脱胎换骨,由一个无恶不作的害人精,演化出来一个具有无比灵性,聪慧神秘的小生灵.鼠文化使鼠变得越来越可爱,越来越神秘。鼠的第一个象征意义是灵性,包括它的机灵和通灵两个方面。其机灵劲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一种同人类比的标准,机灵劲已经上了相当的档次,形容一个人行动迅速,顺时应变,我们也常说他“象老鼠一样善变”。民间还认为鼠性通灵,能预知吉凶灾祸。老鼠在人类心目中逐渐变成了通灵的神物。我们通过周公析梦中关于鼠的解释就可略见一斑。鼠的第二个象征意义是生命力强、繁殖力惊人,成活率高,故而民间将子女居群的善生母亲戏称为“鼠胎”或“鼠肚”,比喻它的生育能力特强。鼠的第三个象征意义是精致细小。鼠生就一副小巧玲珑的体态,喜欢上窜下跳,是无法与“大”字联在一起的。鼠总与微不足道 ,无须挂齿连在一起,如鼠窃狗盗指一般的“小毛贼”,《旧唐书·萧铣列传》中描述隋朝末年社会混乱状况时说:“自隋朝维绝,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盗,大则鲸吞虎距。” 其它如“鼠子”“鼠辈”等具有同意思,并隐含有鄙视,看不起的贬义。三国时王允讨厌凉州胡文才,杨修二人,故意当众说:“关东鼠子欲何为耶?”。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虽不是很客观但也形象说明了老鼠的生活习性。由此可见体小乖巧但多少让人生厌的老鼠形象已经内化为中国人的一种人生处世的态度和拟人化比喻。〔4〕
龙虎作为十二生肖中相对威武有力的形象,历来是广泛关注的对象。在所谓的歌曲排名中经常会见到'龙虎榜'的字眼。'什么是'龙虎榜'?〈〈新唐书·欧阳詹传〉〉中说欧阳詹中进士时,与韩愈、李观、王涯、崔群等天下名士同登一榜,时称'龙虎榜',意思是名流名家、巨星同聚于此。看见龙和虎的形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不可估量的地位。在人们的心目中,老虎是威严与权势的象征,言谈举止一派凛然不可侵犯的王者气度,是不可得罪的也是惹不起的。民谚中的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的胡子谁敢摸?”、“老虎未吃人,样子吓杀人” 有其本质的深层含义,表现出某种人生哲理,或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或者在这些谚语的背后,潜藏着意味和生活的情趣。这种谚语实际上是种比喻,可能是某种象征,都是思维的美丽之花,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设想或虚构出来的。又如:“老虎头上扑苍蝇”、“老虎头上搔痒”、“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羊披上虎皮,见到老虎还是害怕”、“羊跟老虎交朋友,总有一天会吃亏”、“猪给老虎拜年,有去而无归”、“苛政猛于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从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及产生的社会心理来看,他们反映了人类在强敌面前保护自己、免受虎害的心理。但在另一个方面人们对于生肖又寄予生活的思考。老虎虽然威武凶猛,但也有英雄壮士不畏虎凶虎威,有勇气有胆量去打“虎”.人们将“虎”与某种强权恶势联系起来以英勇无畏之气魄去“打虎”、“斗虎”、“灭虎”,这里的“虎”已不是自然界之虎,而是强权恶势力的象征之物。而敢于同强权之“虎”抗争的如武松似的民间勇士则是人人称道的英雄,也是社会所颂扬的理想的人文至士形象。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把自己自诩为“真龙天子”,后代为“龙子”“龙孙”。皇权的至高无上权威在龙这个虚拟的生肖形象下变得高不可攀。而那些敢于对抗皇权的行为称为“拔龙须”“剥龙磷”等。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