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宴赵世延家,男女列坐,名鸳鸯会。见座隅一妇色甚丽,问曰:‘此为谁?’意欲与俱归。左右曰:‘此太师家人也。’”
权臣燕铁木儿想抢占的女人,竟然就是自己的姬妾,这一方面说明他拥有的姬妾实在是太多,另一方面说明他掠夺成性。
另外,那些本该道德高尚、清心寡欲的和尚,凭借当时的宗教的尊崇地位,丧心病狂地抢夺妇女,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元史》记载:
“泰定二年,西台御史李昌言:尝经平凉府、静、会、定西等州,见西番僧佩金字圆符,络绎道途,驰骑累百,传舍至不能容,则假馆民舍,因迫逐男子,奸污女妇。”
除此之外,地方官僚和豪强强夺他人妻女的事例,也常常见诸于史料:
“河南刘万户,贪淫暴庆,郡中婚嫁,必先路之,得所请而后行,成呼之为翁。其党董主薄,尤恃势为虐,强取民女有色者三十余人。”
“在瑞安时,有尹喜者,其妻为势家子所夺,愬之州,州弗敢诘,反抵告者罪。”(戴良《九灵山房集》卷二十九《项止堂墓志铭》)
这些事实表明任意掠夺妇女的行为在元代是很普遍、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蒙古人的婚姻风俗对“抢妻”起了推动作用
元代统治者特有的民族婚姻习俗对“抢妻”这一社会现象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元代的统治核心主要以蒙古人和色目人为主,他们的婚姻习俗迥异于中原汉族的传统婚俗,比如多妻制、抢婚、收继婚等特殊的婚俗,在客观上对“抢妻”这种恶习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之母诃额伦就是他的父亲也速该从蔑儿乞人那里抢来的。多年后,蔑儿乞人又抢走了成吉思汗的妻子孛儿帖,成吉思汗的部下在拥立他为大汗的时候说:“立你做皇帝,你若做皇帝呵,多敌行俺做前哨,但虏得美女妇人,并好马都将来与你。”可见在当时的蒙古社会,抢夺妇女是各部落间司空见惯的事,甚至是炫耀男人能力的象征。
作为群婚制残余的多妻制,也是蒙古人婚俗的一个特征。一个男子有数十个妻子或是百数个妻子,其数目视其经济能力而定。“每一个男人,能供养多少妻子,就可以娶多少妻子”所以“成吉思汗有妻妾近五百人。”“窝阔台有妻数人,妾六十人。”一般的官员、贵族,妻子的数目在五个至十个之间,平民则少一些,一般是二妻或三妻。
上述的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抢妻”成为元代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既存在于蒙古族的贵族之间,也存在于社会下层的人士之间,甚至包括宗教领袖也参与其中。“抢妻”情节的杂剧如此集中显著,应该说正是这一社会问题普遍性和严重性的集中反映。
三其深层原因是两种文化的冲突
但对妇女的掠夺、政治的黑暗、权贵的贪婪等等原因并非元代特有的个案,何以之前的作品中却鲜有这样集中而愤怒的表现。还有元杂剧《西厢记》的情节演变也颇为耐人寻味。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中没有“抢妻”情节,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始增加兵围普救寺的情节,但目的不是“抢妻”而是抢财物,而在元代《西厢记》中,王实甫却增加了两次“抢妻”的情节,“寺警”“争艳”两次目的都是抢崔莺莺成亲。“抢妻”情节在元杂剧中如此集中突出,应该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冲突有着密切关系。正如《生金阁》中,面对庞衙内抢妻的非分要求,郭成说:“哎,你怎生的乔为乔为胡做?可不道败坏风俗?”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落后民族执政的一统政权,这使得落后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冲突变得空前的激烈。而之前的宋朝,却恰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重视文化的历史时期,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更是把儒家的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其核心要旨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尤为强调对封建宗法社会等级关系的服从和忠诚,这种忠诚与服从体现在君臣之间就是“忠”,体现在父子之间就是“孝”,体现在夫妻之间就是“贞”,在历史沉淀中,这样的观念已经固化为一种美德和操守。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如果说蒙古人的异族统治破坏了儒家文化中君臣之间的“忠”,那么“抢妻”行为则直接威胁的是儒家文化中的“贞”。亡国后君臣的“忠”守无可守,但坚守个人的清白贞节还是要继续的。
由于辽、金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推崇,儒家文化在金元之间的北方占据着学术和思想的正统地位,不论南人还是汉人,元代杂剧作者的文化血统主要还是植根在儒家的伦理道德之上的。在元杂剧中,宣扬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的作品在杂剧中比比皆是,像《单刀会》、《双赴梦》、《西蜀梦》等宣扬民族气节、华夷之辨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从文化冲突的角度来说,元代社会的“抢妻”行为刺痛了儒家道统中士人的贞节观念,损害了中原文化中宗法礼教的道德尊严。出于对落后文化的厌恶鄙视,剧作者在这些“抢妻”的杂剧中,通常会安排出现一些守节的烈女形象,例如《救孝子》中的王春香、《窦娥冤》中的窦娥、《对玉梳》中的顾玉香、《汉宫秋》中的王昭君、《秋胡戏妻》中的梅英等都是这样的贞洁女子,当权贵、歹人对她们的贞节实施侵犯时,她们都能坚贞不屈。《秋胡戏妻》中梅英的一段唱词集中表达了士人的的愤怒和诅咒:
“你瞅我一瞅,黥了你那额颅;扯我一扯,削了你那手足;你汤我一汤,拷了你那腰截骨;掐我一掐,我着你三千里外该流递;搂我一搂,我着你十字阶头便上木驴。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