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零售企业规模的扩张导致债务风险
我国绝大多数的零售企业的规模扩张都是依靠外生增长,通过门店数量的增长和经营面积的增大来扩大规模。大多数新建、扩建的项目主要靠银行贷款,还本付息的负担很重,加上投人大、工期长,建筑成本不断上升,加之企业盈利能力有限,资金周转率低,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足,从而形成对外融资的依赖。所以导致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债务压力越来越大,经营风险不断增强。
四、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风险防范措施
1、辩证看待规模扩张
规模并非评判一个企业优劣的唯一标准。企业规模大小只是外在形态,企业强弱才是企业有效规模的重要内涵,才是决定规模究竟是否“适度”的关键,从根本上讲,规模经济效益来自于最小成本的追求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并以资本增值为最终目标,也就是说,以效益来达到规模,而并非以规模来实现效益,从而实现效益—规模—效益的良性循环。否则单以企业资产数量规模计,只要能够纠集到足够数量的企业成立一个大集团,这样的规模扩张只是一种单纯资本堆砌罢了,并未形成一个中心的整体目标,看似规模庞大,整体豪华,实则“绣花枕头”,所以我国的零售企业应该改变盲目的规模扩张现象。目前,我国零售业已进人微利时代,零售企业要在低利状态下寻求生存,必须在降低成本和经营费用上下苦功。零售企业在实行规模扩张时,应发挥资金、设备、信息、销售网络等经营要素的整体优势,在统一进货上降低进价,通过统一配送,提高运营的效率,降低运营的成本,做到开店速度增长与销售额增长同步,销售额增长与效益增加同步,分店数量增加、人员增加和人均销售额、平均营业面积销售额增加同步,真正实现规模经济。
2、零售企业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
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是决定企业能否取得规模扩张所必须的成本优势的关键,是我国零售企业从外延式粗放型扩张向内涵式精细型发展的关键。换言之,零售企业的规模扩张要想取得良好的经营绩效,要想降低经营的风险,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应从观念更新、制度健全、手段创新等方面入手。具体如下:提高员工的理论和业务素质,树立现代营销、全面质量管理和经济效益等观念,建立完善与竞争相适应的内部财务、人事等方面的经营管理制度。
要完善连锁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各个岗
位、各道工序、各项作业的规章制度并形成文字规范,实现作
业系统化和管理手段规范化。超市连锁需要建立一套与标准
化的经营模式相适应的培训体系,并选择适当的培训模式,
选派合格的经营管理人才。
3、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
根据各国企业的发展经验,仅仅依靠企业的内源式融资、依靠自身的内部积累远远不够,而通过发行股票并公开上市交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是扩大融资渠道及实现快速增长的最佳途径。一方面,公司通过上市,可以大大强化融资能力,聚集大量的社会资本,实现资本的快速积累,促进生产集中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为企业的发展筹集必要的资金,为开发国内外新市场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上市,可以增强公司自有资本的积累能力,可以保证公司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健康的财务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股份制是典型的现代企业制度形式,通过企业上市,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彻底转换,吸引稳定人才,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齐心协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充分发挥品牌优势
在连锁扩张中,零售企业应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优势和品牌。通过发挥自有品牌优势,迅速扩大市场影响力,吸引消费者、扩大销售、节约交易费用和流通成本、减少中间环节。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自身形象设计,逐步推出自有品牌,增强连锁企业的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运作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陈华,文启湘.流通企业的(规模)边界[J].财贸经济,2004,2.
[2]夏春玉,张闯.大型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理论解读[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1(157).
[3]方惠、乞建勋.连锁企业规模扩张的理论思考[J].财贸经济,2005,(2):73-81
[4]刘卫东.企业规模扩张的风险与动机浅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4
[5]杭建平王建梅.企业高速扩张的风险与对策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3 月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