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本研究以盛花期后145d左右的黄金梨果实为材料,比较了近冰点温度与1.5℃低温对梨果实贮藏及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以期找出延长黄金梨贮藏的适宜温度。结果表明,-1℃~0℃的近冰温在黄金梨贮后100 d和160 d及其出库后20 ℃的货架期间均能有效地保持果实果柄新鲜度,降低果实腐烂率,延缓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和总酚含量下降,减少乙醇和丙二醛(MDA)生成,抑制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抑制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比较不同温度与不同贮藏时间效应的结果表明,-1℃~0℃近冰温贮藏较之1.5℃贮藏黄金梨可以更好的保持其商品品质。因而,黄金梨的贮藏温度以-1℃~0℃近冰温贮藏为宜。
论文关键词:黄金梨,近冰温贮藏,保鲜,货架期,品质
‘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Nakai cv. Whangkeumbae)系韩国园艺场罗洲支场用二十世纪×新高杂交并于1984年命名的中晚熟梨品种[1],1997年引入我国,随后在山东、北京、河北等地迅速发展。黄金梨果肉白色,汁多肉细,味甜,品质极好,但不耐贮藏。常温下放置10 d,即开始腐烂变质,失去商品价值,因此,研究黄金梨贮藏保鲜技术对于其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有关黄金梨采收期与耐贮性的关系[2]、低温减压贮藏[3]、气调保鲜[4]以及1-MCP处理[5-7]等技术已经有报道。在桃[8]、草莓[9]、猕猴桃[10]、荔枝[11]等水果上,临界冰点温度(即冰温)贮藏可以更好延长果实贮藏寿命[12],但在黄金梨上却少见报道。Crisosto等[13]指出,亚洲梨果实冰点温度为-1.5℃左右,王文辉[14]也认为农业论文,黄金梨果实冰点约-1.5℃~-1.6℃,因而,在-1.5℃左右贮藏黄金梨可能很有实用价值。但是,由于冷库实际温度的波动性,如果将果实直接置于-1.5℃低温下,很容易发生果实冻害,因而,本研究设计-1℃,0℃和1.5℃三种温度并精准控制温度变幅在0.5℃以内,比较了黄金梨贮藏100 d,160d以及之后在常温(20℃)下放置7 d货架期的果实品质,研究了冰温贮藏延长黄金梨果实寿命的生理机制,以期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处理
供试黄金梨果实于2008年9月4日采自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林业站。梨园为平地沙壤土,29年生雪花、鸭梨高接黄金梨后8~10年树,供试果均为树体外围套袋果,发育期约145d。采收当天由卡车经6 h运抵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运回果实经挑选后,用0.02 mm厚PE袋挽口包装,分别贮藏于温度变幅控制在0.5 ℃以内的三个冷库中,果温精准控制在1.5℃,0℃和-1℃(定期使用果实温度计进行检测),湿度控制在90%以上。在冷藏100 d和160 d后,从冷库取出,在20 ℃常温下放置24 h或7 d后,测定各项指标,其中前者代表冷藏后果实品质,后者代表7 d货架期后果实品质(用贮藏天数+7表示)。每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测定用果15个以上。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2.1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及品质测定
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参考王志华等方法[6],用SP-9890气相色谱仪(山东鲁南瑞红仪器公司)测定;果实硬度用53205型数据可输式硬度计(意大利)测定;可溶性固形物采用日本ATAGO的PR-101α手持折光仪测定;可滴定酸含量用808Titrando自动电位滴定仪(瑞士万通)测定。
1.2.2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和乙醇测定
果实中总酚含量参考曹建康等方法[15]测定;乙醇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方法[16]测定(岛津GC-2010);PPO活性参考李忠光和龚明法[17]测定;取梨果赤道部的果皮、果肉、果心(剔除种子)各10克分别测其MDA含量,测定方法参考曹建康等[15]。
1.2.3果柄新鲜指数、腐烂率统计
果柄新鲜指数分级参考王文辉[5]分5级:0级,全枯;1级,果柄干枯3/4左右 ;2级农业论文,果柄干枯1/2左右;3级,果柄干枯1/4左右;4级,果柄鲜绿饱满。果柄新鲜指数(%)=[Σ(级数×果数)/(4×总果数)]×100%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果实腐烂率(%)=(腐烂果/调查总果数)×100%(果实出现腐斑即为腐烂)。果柄保鲜指数及腐烂率均为总体(每处理40果以上)调查后所得结果,未做分组。
1.3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Duncan’s测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对黄金梨果实腐烂率与果柄保鲜指数的影响
 
图1 不同低温条件下贮藏100 d和160 d后黄金梨果实腐烂率(A)和果柄新鲜指数(B)比较。图中100+7和160+7分别表示低温贮藏后放置于20℃常温条件下(货架期)7 d的果实。所有数据为40个以上果实观测结果。
Fig. 1 Comparisonof rotten percentage (A) and fresh-keeping index of fruit petiole (B) of‘Whangkeumbae’ pear stored at different low temperatures for 100 or 160 days.In the figure, 100+7 and 160+7 represent 7 days’ shelf-life at 20℃ after 100 d and 160 d cold storage, and the data were from more than 40 fruits.
图1A结果表明,贮藏至100 d,1.5℃果实腐烂率为10%,略高于-1℃和0℃。7 d货架期后,1.5℃冷藏果实腐烂率上升为20%,-1℃为14%,而0℃为8%。冷藏160 d时,1.5℃、0℃和-1℃果实腐烂率分别为6.45%,0.00%和3.23%;7d后,腐烂率上升为37.70%,6.25%和9.48%,说明0℃和-1℃冷藏果实腐烂率明显低于1.5℃。
图1B结果表明,0℃和-1℃冷藏的黄金梨果柄新鲜指数一直保持在80-90%水平,而1.5℃则明显下降。160+7 d时,1.5℃的果柄保鲜指数下降为29.7%,0℃和-1℃的果柄保鲜指数未出现明显变化。再度说明,这两种温度冷藏有利于提高黄金梨果柄新鲜度。
2.2 不同温度对黄金梨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冷藏后黄金梨果实硬度显著下降。冷藏160 d,1.5℃果实硬度显著低于其它两种温度(P<0.05)(图2A),表明1.5℃不利于黄金梨的长期贮藏。此时,0℃和-1℃库内果实硬度无明显差异。
1.5℃冷藏果实在100 d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冷藏前,-1℃冷藏果实在160 d时也显著高于冷藏前(P<0.05)(图2B),存在着低温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的趋势。7 d货架期后,黄金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特别是160+7d的果实。在整个冷藏期间(包括货架期),1.5℃、0℃和-1℃冷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相对变化幅度分别为8%、6%和5%农业论文,表明温度越低,果实可溶性固形含量越稳定。
冷藏后,特别是货架期间,黄金梨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冷藏160 d,不同温度之间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出现显著差异(P<0.05)(图2C)。温度越低,可滴定酸含量越高。7 d货架期后,-1℃低温冷藏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0℃,后者又显著高于1.5℃(P<0.05),表明0℃以下低温贮藏有利于保持黄金梨酸度。
 
图2 不同低温贮藏对黄金梨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图中100+7,160+7分别表示在低温下贮藏100 d和160 d后再在20℃放置7 d(货架期)的果实。数据为三次重复样品测定平均值±标准差。
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low temperature on fruit firmness, soluble solid content and titratable acid of ‘Whangkeumbae’ pear. In the figure, 100+7 and 160+7 represent 7 days’ shelf-life at 20℃ after 100 d and 160 d cold storage. The data are mean ± S.E from three replicated measurements.
|

2.3 不同温度对黄金梨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果实不同部位MDA含量不同,其由高到低顺序为果皮>果心>果肉,而且含量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图3)。冷藏160 d,处理间MDA含量差异明显增加。其中,0℃冷藏果实果皮MDA含量显著低于1.5℃和-1℃处理,-1℃处理显著低于1.5℃处理(P<0.05),0℃和-1℃处理果心MDA含量显著低于1.5℃。7 d货架期后,-1℃处理果肉MDA含量显著低于0℃和1.5℃(P<0.05),-1℃和0℃处理果心MDA含量显著低于1.5℃处理(P<0.05)。表明-1℃~0℃低温冷藏有利于降低果实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