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对湿地松木荷混交林的生产力测定结果表明,湿地松木荷以1:1的比例行间混交,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促进两树种的生长,明显地提高了林分生产力,改善林分结构。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可进一步营造该混交林。论文关键词:木荷,湿地松,混交林,生产力
 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原产美国东南部,具有适应性强,早期生长快,木材质量好,松脂产量高等优良特性,在亚热带和部分热带地区广泛引种,大量的实践表明湿地松在我国南方引种效益较好且成为沿海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众多研究表明,营造针阔混交林是改善人工林林地质量,提高林分生产力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为此,福建省晋江市林业局,根据立地、环境及经营水平等条件,营造了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木荷(SchimasuperbaCardn.et.champ)混交林并取得成功。为进一步优化湿地松×木荷混交林经营管理水平、改善沿海贫瘠山地的生态环境和森林景观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湿地松×木荷混交林的生产力进行调查研究。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晋江市永和镇玉溪村横山,地处东经118°29~118°31',北纬24°40'~24°50'。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8℃,年均降水量1500mm~2000mm,年均相对湿度78%,无霜期约305d。试验地海拔高165m,坡向东南,坡度约18°,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红壤,立地类型为Ⅲ类地。试验林地前茬为马尾松人工林,林地经清杂后,于2005年春按当地湿地松常规营林措施进行造林和抚育管理,共营造湿地松木荷混交林及其纯林约10hm,其中湿地松×木荷采用1:1行状混交,造林密度为2500株/hm(株行距2m×2m),造林第二年年结合抚育施复合肥100g/株。目前混交林分郁闭度较高,林下植被仅有少数的芒萁骨和菝葜。 2材料与方法 2012年12月分别在8年生的湿地松、木荷纯林及其混交林分中,分不同坡位(上、中、下、山凹)各设25.8×25.8m的临时样地4个,作为4次重复。在每个样地内全面调查实测了树高、 通信地址:福建泉州晋江市青阳街道新华路177号.晋江市农业局 胸径、枝下高、冠幅等生长量后,每种林分分别选取3株平均木,按分层切割法以1m区分段做地上部杆、枝、叶鲜重测定,并采取各区分段各器官样品200-400g测定其含水量。采用壕沟全控法,分根桩、粗根(>4mm)和细根()测定标准木地下部根系生物量,并采集根系样品约200g测定含水率,求算各器官的干重。同时调查了各林分林相状况。 立木单株材积按福建省立木材积公式计算:木荷按公式V=0.00005276DH,湿地松按公式V=0.000059398DH,蓄积量=单株平均立木材积×林分保留株数计算。 3结果与分析 3.1混交林与纯林生长情况 表18年生混交林及纯林生长情况 
 
    
        从表1看出,混交林中湿地松的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冠长及单株材积均高于湿地松纯林,分别比湿地松纯林提高了3.12%、13.33%、8.00%、2.38%和33.76%,而混交林中木荷的各项生长指标也比木荷纯林高。可见,木荷与湿地松混交(1:1)可促进两树种的生长。同时,目前混交林中木荷的树高、冠幅及冠长均略超过湿地松,两者混交林冠呈多层镶嵌郁闭,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从而促进了林分的生长。测定结果表明,8年生混交林分的蓄积量分别比湿地松、木荷纯林提高了21.46%和43.36%,表明湿地松×木荷以1:1的水平行间混交能明显提高林分的生产力。
            | 林分 | 树种 | 现存密度 /(株/hm ) | 平均 树高 /m | 平均 胸径 /cm | 冠幅 /m | 冠长 /m | 单株 材积/m  | 蓄积量 /m .hm  |  
            | 湿地松纯林 | 湿地松 | 2100 | 6.4 | 7.5 | 2.5 | 4.2 | 0.0159    | 33.46    |  
            | 混交林 | 湿地松 | 1065 | 6.6 | 8.5 | 2.7 | 4.3 | 0.0213    | 22.70    |  
            | 木荷 | 1080 | 6.8 | 7.6 | 2.9 | 5.4 | 0.0166    | 17.94    |  
            | 小计 | 2045 | — | — | — | — | 0.0379    | 40.64    |  
            | 木荷纯林 | 木荷 | 2095 | 6.3 | 7.1 | 3.2 | 5.1 | 0.0135    | 28.35    |  3.2混交林及纯林生物量 表2混交林及纯林单株生物量(单位:) 
 
    
        从表2看出,三种林分的单株生物量均表现为地上部大于地下部。其中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均为杆>枝>叶,而地下部各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除湿地松纯林排序为粗根>根桩>细根外,其余林分均为根桩>粗根>细根。混交林中湿地松的各器官生物量均高于湿地松纯林,单株生物量比湿地松纯林提高了34.53%,而混交林中木荷的地上部生物量虽略低于木荷纯林,但其地下部生物量却明显地高于木荷纯林,单株生物量比木荷纯林提高了8.50%.可见,木荷与湿地松混交也促进了木荷根系的生长。
            | 林分 | 树种 | 地 上 部/ kg | 地 下 部/ kg | 单株生 物量/ kg |  
            | 杆 | 枝 | 叶 | 合计 | 根桩 | 粗根 | 细根 | 合计 |  
            | 湿地松纯林 | 湿地松 | 9.61 | 3.03 | 2.15 | 14.79 | 1.26 | 1.58 | 0.99 | 3.83 | 18.62 |  
            | 混交林 | 湿地松 | 13.12 | 4.10 | 2.90 | 20.12 | 1.97 | 1.81 | 1.15 | 4.93 | 25.05 |  
            | 木荷 | 12.43 | 4.19 | 2.59 | 19.21 | 4.16 | 2.41 | 1.29 | 7.86 | 27.07 |  
            | 木荷纯林 | 木荷  | 12.78 | 4.16 | 2.64 | 19.58 | 2.44 | 1.71 | 1.22 | 5.37 | 24.95 |  表3混交林及纯林林分生物量及生物生产力 
 
    
        从表3看出,3种林分的生物量尤以混交林为最大,达55.91t·hm,分别是湿地松纯林的1.43倍、木荷纯林的1.07倍。而湿地松纯林的林分生物量最低,仅为39.10t·hm。林分平均生产力也以混交林为最大,达6.99t·hm·a。说明,湿地松与木荷以1:1行状混交,能明显提高林分生产力。
            | 林分 | 树种 | 地上部/t·hm  | 地下部/t·hm  | 林分生 物量 /t·hm  | 平均生 产力 /t·hm a  |  
            | 杆 | 枝 | 叶 | 合计 | 根桩 | 粗根 | 细根 | 合计 |  
            | 纯林 | 湿地松 | 20.18    | 6.36    | 4.52    | 31.06    | 2.65    | 3.32    | 2.08    | 8.04    | 39.10    | 4.89    |  
            | 混交林 | 湿地松 | 13.97    | 4.37    | 3.09    | 21.43    | 2.10    | 1.93    | 1.22    | 5.25    | 26.68    | 3.33    |  
            | 木荷 | 13.42    | 4.53    | 2.80    | 20.75    | 4.49    | 2.60    | 1.39    | 8.49    | 29.24    | 3.65    |  
            | 合计 | 27.40    | 8.89    | 5.89    | 42.17    | 6.59    | 4.53    | 2.62    | 13.74    | 55.91    | 6.99    |  
            | 纯林 | 木荷  | 26.77    | 8.72    | 5.53    | 41.02    | 5.11    | 3.58    | 2.56    | 11.25    | 52.27    | 6.53    |  3.3混交林及纯林林分结构状况 调查表明,混交林中大径级(以8a生林分平均胸径为依据,湿地松胸径9cm以上;木荷8cm以上)株数比纯林多15%~23%,而且林分分枝细,夹角小,自然整枝好(枝下高较纯林高),死节小而少。说明,湿地松木荷混交能提高林分质量和出材量。 4、结论与讨论 (1)湿地松木荷以1:1行间混交明显地提高了混交林分的生产力,其8年生林分蓄积量达40.64m/hm,分别比湿地松、木荷纯林提高了21.46%和43.36%.林分生物量达55.91t·hm,分别是湿地松纯林的1.43倍、木荷纯林的1.07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