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批发市场等适应产业化要求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统一经营、规模经营中的主体作用、载体作用和平台作用,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要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出台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及配套措施,鼓励农民、尤其是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积极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之间建立起一体化的生产经营合作关系,逐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产销对接。
最后,坚持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要坚持发展节约型农业,积极推广以节水、节肥、节药、节能为主的农业技术。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大力推进农田循环、种养循环、生物链循环、农业外循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探索农业废弃物以及家庭垃圾污染治理的途径。重点抓好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饲养场沼气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农村环境清洁工程,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建设在生态上能自我维持、资源上能循环利用、经济上能获得较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农业。
三、有所选择地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升工业化水平。
尽管《规划》中指出对农产品主产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开发,但并不是不让发展工业,而是要在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的特色产业。因此,农产品主产区要结合《规划》,认真分析本地现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尤其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特色优势工业为重点,优化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区域主导产业,提高县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增强县域经济工业发展的活力。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