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云南省历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
年份
|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的差距(元)
|
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比重(%)
|
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全国的比重(%)
|
1998
|
2162.0
|
1387.25
|
774.75
|
0.85
|
64.17
|
1999
|
2210.3
|
1437.63
|
772.67
|
3.6
|
65.04
|
2000
|
2253.42
|
1478.6
|
774.82
|
2.8
|
65.62
|
2001
|
2366.4
|
1533.76
|
832.68
|
3.7
|
64.81
|
2002
|
2475.6
|
1608.67
|
866.99
|
4.9
|
64.98
|
2003
|
2622.24
|
1697.12
|
925.12
|
5.5
|
64.72
|
2004
|
2936.46
|
1608.67
|
1072.27
|
9.8
|
54.78
|
2005
|
3254.9
|
1697.12
|
1213.11
|
9.5
|
52.14
|
2006
|
3587
|
2250.46
|
1336.54
|
10.22
|
62.74
|
2007
|
4140.4
|
2634.09
|
1506.31
|
17.1
|
63.62
|
2008
|
4760.6
|
3102.60
|
1658
|
17.8
|
65.17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云南统计年鉴(2009)》支农财政投入,中国统计出版社。经整理计算得出
(二)云南农村经济增长与投资分析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云南省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尤其是在2006年之后,农民人均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此之前,农民人均收入处于低速增长期,这主要是由于云南农村长期存在投资不足的现象,且各项投资都不稳定,造成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因此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每年的增长比重均小于10%。2006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开展,云南省投资快速增长。可以看出,财政支出中农业的支出额在不断上升,从2006年至2008年每年的上升比重分别为14.1%、52.16%、39.32%,财政资金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是直接的,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农村金融得到了迅猛发展,金融机构的数量逐年增加,农村贷款余额总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每年的增幅都在不断扩大,从2006年至2008年每年的增长比重分别为12.31%、41.76%、68.07%。说明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农村金融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民可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得到贷款进行农业生产。同期,云南省涉农固定资产投资额也在大幅增长,2006年到2008年每年的投资增幅分别为23.42%、10.48%、141.04%,与前些年相比有大幅的增长,说明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农业投资的吸引力增加。正是由于对云南农业投资力度的加强,极大的拉动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和农业生产总值的提高,从2006年至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比重分别为10.22%、17.1%、17.8%,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比重分别为13.21%、16.95%、16.02%,连续三年来都保持增长稳定。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加强农业投资,可以对农业经济起到很强的拉动作用。
四、云南农业投资不足的原因及政策建议
(一)农业投资不足的原因
1.财政投入
一般而言,若对农业投资取得较好的成果,政府财政投入应当具备三方面的保证:一是政府要有增加农业投入的动机;二是要有增加农业投入的财力:另外还应当有一套完整的监督保障制度论文格式范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云南省地貌类型的特殊支农财政投入,气候类型的复杂,以及基础设施的落后,虽然每年对农业投资很大,但收效甚微,相对于需求来说,财政投入还是略显不足。
首先,在投资动机方面,省政府很重视农业的发展,每年都对农业进行基础设施的修建与维护、增加涉农贷款量、对农民进行直接补助等多种形式向农业投资。但是资金到达各地方政府后,由于农业发展见效慢、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小,地方政府总是将资金转移到其他产业上去。
其次,政府财政收入有限,且每年政府都承担着多种产业的投资,因而在对农业的增加投资方面,资金略显不足。尽管云南自80年代后选择了“发展农业促轻工,依靠轻工搞积累,支持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的发展战略,依靠烟草业实现了财政收入的超常增长。但是,单一财源使得财政不稳,更加之过重的财政负担,投资常常捉襟见肘。再就历年的财政支出比重看,变化不大,可见农业投资不容乐观[2]2。
再次,政府对农业的监督保证制度不够完善。仅仅是依靠政府与信贷内部的行政监督以及各地方与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显得力度很不够,实践也证明效果较差。
2.金融机构贷款
①农村金融体系初步具备,但存在金融抑制的问题
云南目前已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农村信用社为基础,政策性银行为配套,辅之以农业保险机构的金融体系。农业贷款从1998年的100.85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747.18亿元[1]1,是十年前的7.4倍。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云南省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不断萎缩,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服务网点数由2000年的2406家降为2004年1400家,同时,作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的农信社也在撤并网点,2000~2004年其撤并网点数分别为:73、116、130、95、47家,这说明了云南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恶化,造成了云南农村资金回流不畅,农村资金由农村流向城市,出现了落后地区支持发达地区的不合理现象[6]。
②农业和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缺位支农财政投入,保险发展滞后
农村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受到诸多政策法规约束,同时农业贷款扶持的农业、林业等产业,多为农产品、在产品和林业资源,若作为贷款抵押物,自然风险大,因而抵押融资受到较大限制。同时云南省担保机构的业务主要是顾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建设,难以顾及农业的发展。在农业保险方面,农民收入缓慢,对保险虽有需求但却无力购买;而农业生产也存在着收益慢、风险高的状况,保险公司受高风险、高赔付率的制约,因而农业保险业发展缓慢。
3.社会投资
农业投资收益率不高,客观上难以形成吸引外部资金的优势。在资源配置活动中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大,资本要素具有向高收益率行业集中的倾向。而农业作为基础产业部门,其投资尤其是基础性投资具有周期长、规模大、风险高而盈利率低的特点,对资金缺乏吸引力,从而造成农业融资的困难。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看,目前农村主要实行分散的、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方式,农民对农业行情、项目前景、收入预期等把握不准,只能局限在自有资金的范围内或依靠小额贷款进行简单的农业再生产,农村各产业及产业内部结构趋同的矛盾相当突出,制约农业效益的提高。农业投资的低收益,决定了金融介入的有限性。同时政府对农业投资的不稳定,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资金的投入,并对引导和调动其他类投资主体的资本投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政策建议
第一,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手段。各级财政部门要保证农业投资长期稳定的增加,提高固定资产、财政预算内资金、银行贷款在农业投资中的比重,在资金的分配安排上首先保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只有农民收入随着经济的增长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证,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粮食产量论文格式范文。在对农业进行价格补贴的同时,还应当从生产性投资入手,努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其次,政府应当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外商直接向农业投资,把农业作为利用外商的重点产业,提高农业项目在利用外资中的比重。
第二,改革和完善农业金融体制支农财政投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进一步完善包括农村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内的农村金融体系,保证农村政策性资金重点用于农业生产。加大金融机构对农业信贷的投资总量,扩大农业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比重;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业贷款的监督,使贷款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同时要以农户信贷资金需求和农村经济增长的需求为出发点,推动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要打破以往的申请贷款数额少、时间短、申报严格、办理手续过繁的状况,推出适应农民需要的、手续简便、审批灵活的金融产品。其次,应当发展农业信用担保体系,政府应当采取一定的优惠措施,使担保机构也能够顾及到农村地区的小企业、农村种植大户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融资担保。
第三,加强社会招商引资的力度。进一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培育特色产品,建立工业化、区域化的生产基地,完善农业产业链,并通过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畜牧业,种养结合,引导农业资本更多的投入到农村农业服务业,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业投资环境,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建立民间投资服务的咨询公司、信息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鼓励民间投资。对民间投资要加强引导和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民间投资能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南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
[2]郑洲.农业投资与云南农业的发展[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5
[3]沈淑霞.我国财政农业支持及其效率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4:15
[4]《云南年鉴(2009)》,云南年鉴社
[5]秦光荣,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22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6]谢彦明,朱培巧,刘德钦,云南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探析———云南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1990~2006)[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9卷第11期(总第209期)
[7]王志勇.云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7
[8]王志富.云南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08.10
[9]卢启程,李怡佳.西部省区支农财政投入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改革与战略,2008.3
[10]丁文丽,周子元.云南农村发展的地区差异与金融服务对策[J].云南社会科学,2006.6
[11]杨小平.云南省农村金融现状及问题调查[J].中国金融,2006.1
[12]刘旦.财政支农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J].北方经济,2006.12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