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后危机时代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研究_三农问题

时间:2011-07-0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近年来,中国金融体系没有充分给予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以支持,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农民和农村经济体融资难。可以说,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是全国金融体系最薄弱的一环。在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诸因素中,因缺乏一定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致使农民寻求贷款难,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低下同时并存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难题。国家农村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加速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以此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点。本文的研究目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调查农村金融的供给、需求特点,找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第二,分析评价在中国现行的农村金融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功能更加完善,可持续发展,适合广泛需求的农村金融改革方案。
论文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信贷,三农问题
 

一、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限制因素

(一) 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

1.金融服务供给方

中国的农村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既有官方组织又有非官方组织。非官方组织一般是指一些地下钱庄,主要从事个人借贷。官方组织包括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及提供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

表1 金融供给机构

2.金融服务供给因素对农村金融的限制性分析

①金融机构从农村地区撤出,农村金融网络覆盖不足

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大量减少了在村镇一级的营业网点,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其县支行网点减少377家,撤并比例为15.4%。为了在获取更大收益同时降低风险,银行更愿意将从农村吸取的资金贷放到城市,在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了400多亿元。在保险方面,最大的财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也大幅减少农业保险项目,直接或间接投放到农村的资金大幅降低。

表2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撤并的县支行

 

 

 

撤并数(家)

撤并比例(%)

工商银行

541

27.8

中国银行

204

18.6

建设银行

464

24.1

农业银行

377

15.4

数据来源:http://202.113.23.39/ziliao/jrnj2001/2001 C/nj050.htm

②金融机构受信贷资金用途和网点布局的限制三农问题,难以承担全部供给任务

首先,正规金融机构把借贷资金安全和利息收入看作首要目标,对信贷资金投向有严格要求,主要集中在生产经营活动上,对农民的生活性借款基本不予考虑更不用说一些非正常性借款。其次,农村信用社受“一乡一社”网点布局的限制,很难应对农户分散居住的现实需求。

③政策性金融拉动功能的缺失

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是农业发展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成立的目的是为农副产品收购、农业基本建设和开发新型农业提供信贷支持。通过农业发展银行的先期政策性资金投入,可以诱导商业性资金投入,形成乘数效应,以达到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主要依靠人民银行的再贷款,融资渠道单一提高了资金成本,加之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导致的机构设置、人事管理、经营机制方面的低效率使得农业发展银行没有能够按照预想在农业基本建设和开发新型农业方面提供支持。

④农村保险市场不发达,农贷风险系数加大

在被调查的农户中,仅有35.11%的农户有投保行为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出险农户中,有15.18%的出险户没有得到理赔, 41.12%的保险事故没有及时得到理赔,且有23.15%的保险事故不是按照保险合同进行理赔的。因此,有38.14%的投保者认为投保不值得。农村保险市场的不发达及农民对于保险较低的接受程度,促使农村居民选择的金融服务是以预防为主的保障式储蓄。农作物保险水平很低,降低了农业抗风险能力,不利于提高农户投资的积极性。

(二) 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

1.我国农民收入偏低增长慢是影响农村金融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农问题首先,农民的收入低意味着农民没有能力改善生产资料,只能走传统农业道路,靠天吃饭,农业生产缺乏保障。银行带给农民的款项的偿还风险高三农问题,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其次,由于农民收入低,贷款的用途很多是用于办红白喜事或是盖新房,根据何广文博士的研究报告,农民贷款20. 3 %用于建房,18. 7 %用于婚丧嫁娶,这些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如下图所示,在1986年至2006年间,农村地区的人均资本变动幅度大与城市人均资本变动幅度,同时城市人均资本大部分时期高于农村人均资本,其比率上升呈现趋势,说明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

2.农户缺少抵押品导致信用风险高

中国的农业生产特点是人多地少,所以农业生产方式是精耕细作,每个农户只拥有不到世界平均水平1/6的耕地。而且,政策不允许这些土地上市流转。这一方面会导致单个农民的贷款量小,另一方面农民可提供的抵押品不足。单个农民的贷款额度小会增加金融机构的成本,缺乏抵押品会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

二、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2006年,中央政府一号文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第25条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部分尤为引人关注。总体上包括巩固和发展金融机构改革试点成果,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规范民间借贷。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

(一)中国农业银行

2009年一年里,中国农业银行发放三农金融业务贷款11934.13亿元,比上年增加3611.35亿元,增长43.4%,实现了利润209.45亿元,这不但从总体数量上高于去年三农问题,在整个金融业务中所占的比例也上升了2.6个百分点。中国农业银行有分支机构36000家,相对于其他几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这些分支机构在农村地区以及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分布更多。这为农行赢得了更大的市场。如下表所示,2009年农行三农金融业务获得的税前利润为209.4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75.01亿元,占税前利润百分比上升;2009年农行城市金融业务税前总利润为529.83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40亿元,但是占税前利润百分比下降了。这说明农行在保证了自身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加大了对于三农的金融服务力度。

表3 中国农业银行税前利润表

人民币百万元

 

项目

2009

2008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三农金融业务

20945

28.3

13444

25.7

城市金融业务

52983

71.7

38905

74.3

税前利润合计

73928

100.0

52349

100

(二)农业发展银行

经过银监会的同意,农业发展银行商业化的信贷项目扩大到了农业、养殖业、科技转化等方面,以此支持构建新农村。2009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放粮棉油收购贷款4193.6亿元,同比增长6.2%,支持收购粮食3530亿斤、棉花9732.6万担、油脂128.4亿斤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发放化肥、食糖、猪肉等储备贷款307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2361.3亿元,比年初增加987.4亿元,增长71.9%,支持项目1471个。发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贷款65.7亿元,支持项目138个。大力推广收购资金非现金结算,开立网银账户8648户,完成资金结算累计达1285.2亿元,均数倍增长;牡丹金山卡发卡规模达11万张,新增2.3万张。

(三) 农村信用社

1.改革

2003年国务院通过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方案,其总体目标有三个。第一,通过所有权转变实现现代公司治理;第二,把不该由农村信用社承担的负债转移给地方政府。第三,在地方政府引导下合并个人集资性质的较低水平的信用社。2009年,产生了89家农村合作银行,14家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问题,1453家独立的法人实体。同时,经过一系列改革,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如下图所示,从2003—2009年,农村信用社的税前利润年增长率大都在25%以上。

表4 农村信用社利润统计表

 

年份

2003

2005

2007

2009

税前利润(10亿元)

-5.5

120.3

224.1

307.4

来源:中国银监会

2.对农村经济的贡献

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低于商业银行,以此节约了大概800亿元资金用于三农。截止到2007年上半年,实现了存款4.2万亿元、贷款2.9万亿元,其中农业贷款1.4万亿元,占发放贷款总量的47%和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投放量的93%。可以说,农村信用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

(四) 农业保险

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力提倡发展农业保险,全国人大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发展农业保险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将农业保险纳入农村建设优先项目,并建立三项国家补贴:农户补贴、保险公司补贴、农业再保险补贴。与此同时,三家专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成立了,它们是:上海安信农业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安华农业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和黑龙江阳光农业互助保险公司。

四、发展建议

根据前文对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描述,结合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培育农村金融需求,提高农民收入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需要以各类主体的需求为导向,因此政府应当认真地从实体经济基础和社会现实结构的发展着手,培育农村地区有效的金融服务需求。培育农村金融需求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民收入。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有两点是最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政府可以给予直接补贴,包括种植补贴、购买生产资料的补贴、利率补贴等等;同时,采取税收减免政策,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农业生产创造的GDP不到GDP总值的20%,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却占到了人口总量的70%三农问题,所以单靠第一产业的发展很难拉动全体生产者的收入提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意义在于:首先,一部分劳动力流出可以提供出更多土地,有利于发展集约型农业、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其次,农村劳动力的流出使得这部分人口从农产品的供应者转变为消费者,增加了对于农产品的有效需求,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价格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二)建立抵押信用保证体系

在我国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短期内不会改变的客观现实基础上,为了解决农民无法通过抵押获得贷款,可以将土地的长期使用权作为担保权利进行抵押。在信用保证体系建设方面,发展政府担保和农民互助担保的模式,探索建立贷款担保协会、公司为定向收购的农产品提供生产性资金担保等方式。

(三)提倡建立更加自由的农村市场利率,防止农村资金的外流

为了将商业性资金留在农村金融市场,有必要进一步放开农村市场利率。应当允许农村贷款利率在央行基础利率上更大幅度自由浮动,刺激商业银行和资金提供者回归农村市场,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增加了资金供给,从而得到反映农村市场资金供求的均衡利率,也许这样做会使农村市场的贷款利率高于城市的贷款利率,但这是将资金留在农村的长久之策。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_我国问题
下一篇论文:仓储金融助推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_金融论文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