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云南省不同时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差异性的初步分析

时间:2013-06-19  作者:佚名

论文导读::对云南省不同时期22个小麦主栽品种的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具有显著差异,代表21世纪初的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最高(7293.9 kg/hm2),代表20世纪70年代的次之(6975 kg/hm2),代表20世纪50、60年代的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最低(5858.55 kg/hm2)。对不同时期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分析表明,穗粒数有所增加,株高明显降低,对产量潜力有一定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品种年代与产量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根据欧式平方距离将22个小麦品种聚为三大类群,其中77.3%(17个)的品种归入第三大类,且同一时期的小麦品种并未归为一类。
论文关键词:小麦,产量潜力,产量性状,不同时期
 

小麦是云南省仅次于水稻、玉米之后居第三位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小麦种植面积达70万hm2,单产2253 kg/hm2,比50年代初(小麦种植面积为18万hm2,单产仅750kg/hm2)的单产提高3倍,种植区域遍及云南省126个县市,海拔300~3600m的地方均有分布,小麦面粉是居民的主要食品原料之一[1,2]。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高原副区小麦品种,由于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和产量水平的提高,一般都进行过四五次更换,阶段分明。综观现中国成立以来本副区小麦品种改良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主要是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经鉴定筛选提供生产利用;同时广泛征集国内外优良种质用以创造、贮备育种材料,并在引进的优良品种中开展系统选种。二是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引种和杂交育种并重,自育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二者都有明显成效[2]

目前,有关云南省不同时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差异性的研究较少,因此,综合分析云南省不同时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的差异性农业论文,了解不同时期小麦品种的变化趋势,对于今后有目的地选配杂交组合、选育新品种、提高育种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09年在丽江市农科所试验基地对云南省不同时期的22个小麦主栽品种的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初步探讨其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的差异性,为今后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云南省不同时期的22个小麦主栽品种。各品种的名称、来源地及其代表年代详见表1。

1.2 实验设计和田间管理

田间试验于2009年在云南省丽江市农科所试验基地进行,该地海拔2400m,东经100°26',北纬26°52',试验地前作为蔬菜,肥力中等。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6.67m2,小区长3.57m,宽1.87m;采用窄行条播方式,每小区8行,播种量按225万/hm2基本苗用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80%)聚公式计算,称(数)到行。播种期11月20日。

播种前施底肥:三元复合肥(N:P:K=15:15:15)450kg/hm2,折合含纯氮150kg/hm2论文格式模板。种肥施尿素75 kg/hm2,追肥施尿素两次分别为225kg/hm2和5kg/hm2。生育期内共灌水4次。人工除草2次。

每个材料随机取20株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考察的性状包括穗粒数、有效穗(×104/hm2)、千粒重(g)、穗长(cm)及株高(cm)等。分小区收割,测定产量(kg/hm2)。

1.3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时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的方差分析

2.1.1 产量潜力的方差分析

参试品种产量(kg/hm2)、穗粒数、有效穗(万/hm2)、千粒重(g)、穗长(cm)及株高(cm)等产量性状的方差分析见表2。从表2可知,不同时期小麦品种的产量具有显著差异(P=0.039<0.05)。针对各时期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进行具体分析(表3,图1),代表20世纪50、60年代的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最低,其产量为5858.55 kg/hm2;代表21世纪初的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最高,其产量为7293.9 kg/hm2kg,比50、60年代小麦品种的产量增长24.5%;代表20世纪70年代的次之,其产量为6975 kg/hm2,比50、60年代小麦品种的产量增长19.1%;代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呈上升趋势。

在22个参试品种中,代表20世纪50、60代的小麦品种阿勃的产量最低,为4999.5kg/hm2,代表20世纪70年代的小麦品种墨波的产量最高,为7924.5 kg/hm2,此时,云南高原副区进行了小麦品种的第三次大更换,使得70年代的小麦品种在生产上起到了很大的增产作用;与之相比,20世纪80年代的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有所下降,但相对于50、60年代的小麦品种来说略有增长,且此期间的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好[2];随后的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在逐渐提高,到21世纪初农业论文,产量潜力达到最高值。

表1 小麦品种的名称、来源地及其代表年代

 

代表年代

品种

来源地

20世纪50、60年代

778

中国.云南

阿勃

中国.云南

滇西洋麦

中国.云南

20世纪70年代

墨波

墨西哥

墨沙

墨西哥

凤麦13

中国.云南

南原1号

中国.云南

20世纪80年代

0483

墨西哥

0103

墨西哥

0230

墨西哥

靖麦7号

中国.云南

20世纪90年代

精选9号

墨西哥

国际13

墨西哥

凤麦24

中国.云南

德麦4号

中国.云南

云麦39

中国.云南

绵阳20号

中国.四川

21世纪初

E001

墨西哥

云选11-12

墨西哥

云选2号

墨西哥

云麦42

中国.云南

云麦47

中国.云南

表2 不同时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的方差分析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p)

产量

Grain yield

Between Groups

21847.146

4

5461.787

3.206

0.039*

Within Groups

28964.219

17

1703.778

 

 

 

 

Total

50811.366

21

 

 

 

 

 

 

穗粒数

Kernels per spike

Between Groups

211.709

4

52.927

0.952

0.458

Within Groups

945.046

17

55.591

 

 

 

 

Total

1156.755

21

 

 

 

 

 

 

有效穗

Effective spikes

Between Groups

197.870

4

49.467

0.931

0.470

Within Groups

903.743

17

53.161

 

 

 

 

Total

1101.613

21

 

 

 

 

 

 

千粒重

1000-GW

Between Groups

11.952

4

2.988

0.177

0.947

Within Groups

286.981

17

16.881

 

 

 

 

Total

298.933

21

 

 

 

 

 

 

穗长

Spike length

Between Groups

3.495

4

.874

0.557

0.697

Within Groups

26.679

17

1.569

 

 

 

 

Total

30.175

21

 

 

 

 

 

 

株高

Plant height

Between Groups

1224.949

4

306.237

2.616

0.072

Within Groups

1989.844

17

117.050

 

 

 

 

Total

3214.793

21

 

 

 

 

 

 

注:*表示差异达0.05显著水平

表3 不同时期的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比较

 

品种年代

产量/

(kg/hm2)

产量增长率/

%*

20世纪50、60年代

5858.55

0

20世纪70年代

6975.00

19.1

20世纪80年代

6274.95

7.1

20世纪90年代

6661.05

13.7

21世纪初

7293.90

24.5

注:* 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小麦产量为参照

2.1.2产量性状分析

对不同时期小麦品种的穗粒数、有效穗(万/hm2)、千粒重(g)、穗长(cm)及株高(cm)等进行统计,其统计结果如表4和图1。代表21世纪初的小麦品种的穗粒数最多,为47.0,代表20世纪50、60年代的小麦品种的穗粒数最少,为37.3,虽然80年代小麦品种的穗粒数有所减少,但总的来说,穗粒数处于增长趋势,这与产量潜力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穗粒数的增长会直接导致产量的提高。有效穗从50、60年代的597.00万/hm2逐渐下降到21世纪初的489.00万/hm2,说明五六十年来,小麦品种的有效穗水平普遍下降。而产量潜力却有所提高,若在以后的育种过程中,能提高有效穗的量,产量潜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代表20世纪70年代的小麦品种的千粒重水平最高,为35.85g,代表80年代的小麦品种的千粒重水平下降至33.45g,达到最低,之后逐渐上升。50、60年代到90年代的小麦品种的穗长逐渐增长,但代表21世纪初的小麦品种的穗长大幅度下降至8.25cm,达到最短,说明20世纪的小麦品种的穗长较长,但21世纪的小麦品种的穗长普遍有所下降。代表20世纪50、60年代的小麦品种的株高为最高值115.67cm,之后大幅度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代表21世纪初的小麦品种的株高下降至最低值91.46 cm,说明从20世纪70年代实现了小麦品种的第三次大更换后,小麦品种的株高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良好的抗倒伏能力。

表4 各年代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平均值

 

品种年代

粒数/

(粒/穗)

有效穗/

(万/hm2)

千粒重/

g

穗长/

cm

株高/

cm

20世纪50、60年代

37.30

597.00

34.23

8.80

115.67

20世纪70年代

41.30

589.95

35.85

8.96

94.35

20世纪80年代

40.50

519.45

33.45

9.08

96.40

20世纪90年代

43.60

493.80

34.56

9.35

96.35

21世纪初

47.00

489.00

34.66

8.25

91.46

图1 代表不同时期的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的作图比较

注: “1”:代表20世纪50、60年代的小麦品种;“2”:代表20世纪70年代的小麦品种;“3”:代表20世纪80年代的小麦品种;“4”:代表20世纪90年代的小麦品种;“5”:代表21世纪初的小麦品种

2.2 不同时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对不同时期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表5中可以看出,品种年代与产量的相关系数r=0.454,P=0.034<0.05,差异显著,即两者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品种年代与株高的相关系数r=-0.455,P=0.033<0.05,差异显著,即两者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其余的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间的P值均大于0.05,即它们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品种年代与产量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说明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云南省小麦品种经历了4~5次品种更换,这对提高云南省小麦的产量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品种年代与株高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农业论文,说明在不同时期的品种更换中,株高这个性状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使近60年的小麦品种具有良好的抗倒伏能力。

表5 不同时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年代

 

 

产量

(kg/hm2)

穗粒数

 

 

有效穗/

(万/hm2)

千粒

重/g

穗长/

cm

株高/

cm

年代

Pearson Correlation

1

0.454(*)

0.405

-0.399

-0.021

-0.100

-0.455(*)

Sig. (2-tailed)

.

0.034

0.062

0.066

0.928

0.659

0.033

产量/

(kg/hm2)

Pearson Correlation

0.454(*)

1

-0.031

-0.098

0.339

-0.191

-0.313

Sig. (2-tailed)

0.034

.

0.891

0.663

0.123

0.394

0.156

穗粒数

Pearson Correlation

0.405

-0.031

1

-0.317

-0.058

0.225

0.062

Sig. (2-tailed)

0.062

0.891

.

0.151

0.796

0.314

0.783

有效穗

(万/hm2)

Pearson Correlation

-0.399

-0.098

-0.317

1

-0.049

-0.208

-0.055

Sig. (2-tailed)

0.066

0.663

0.151

.

0.829

0.352

0.808

千粒重/

(g)

Pearson Correlation

-0.021

0.339

-0.058

-0.049

1

-0.103

-0.024

Sig. (2-tailed)

0.928

0.123

0.796

0.829

.

0.648

0.916

穗长/

cm

Pearson Correlation

-0.100

-0.191

0.225

-0.208

-0.103

1

-0.014

Sig. (2-tailed)

0.659

0.394

0.314

0.352

0.648

.

0.950

株高/

cm

Pearson Correlation

-0.455(*)

-0.313

0.062

-0.055

-0.024

-0.014

1

Sig. (2-tailed)

0.033

0.156

0.783

0.808

0.916

0.950

.

注:*表示相关性差异达0.05显著水平;a N=22

2.3 小麦品种基于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的聚类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根据各小麦品种的产量、穗粒数、有效穗、千粒重、穗长和株高等性状进行系统聚类,建立了聚类树状图(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同一时期的小麦品种并未归为一类。在欧式平方距离(SquaredEuclidean distance)为13时可以将22个小麦品种分为3大类群:第一类群只有1个品种,阿勃,是参试品种中产量最低的品种(4999.5kg/hm2),其穗粒数(50.4)大于第二类群;第二类群包含4个品种,即墨波、精选9号、E001和云麦42,其产量是参试品种中最高的4个品种,远远高于第一类群;第三类群包含余下的17个品种论文格式模板。第三类群又在欧式平方距离为7处分为2个亚群:第一亚群有6个品种,即0483、0103、靖麦7号、凤麦24、滇西洋麦和国际13,第二亚群有11个品种,即德麦4号、云选2号、绵阳20、0230、云选11-12、凤麦13、南原1号、云麦39、云麦47、778和墨沙,第二亚群的产量(6838.5kg/hm2)高于第一亚群的产量(5979kg/hm2)。综合以上结果可知,同一时期的小麦品种并未归为一类。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丹凤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_问题建议
下一篇论文:云南省涉农产业资金构成及效率研究_支农财政投入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