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我国农村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村贫困地区产业转型模式不仅是农村贫困地区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贫困地区,生态破坏,产业转型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但是,目前我国仍有一些贫困地区为了追求经济的加速发展,过度地开采有限的自然资源,不惜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这种行为不但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失调,还使生态环境不能支撑经济的发展,更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贫困,在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农村贫困地区产业转型模式不仅是农村贫困地区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产业链延伸模式
在农村贫困地区拓展农业产业链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由于产业链的扩展是对同一产品从不同角度进行拓展利用,所以能够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也同样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其次,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宽,使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特别是非农产业领域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人口转移。再次,农业产业链的拓展对于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生态破坏,尤其是以农业为主的农村贫困地区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发展农村高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第三产业等把农业产业链做大做强,加快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多元经济结构转化。农业不再只局限于第一产业的范围内,而是将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甚至生态观光业等,将原来属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也纳入农业产业链的结构之中来。延伸后的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担负着价值创造的功能,上下游各环节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向用户提供一系列价值形态的商品。
由于我国各地的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形成条件、市场发育程度、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形式必将以多种组织模式和发展类型同时并存。目前存在的农业链组织形式主要有四种。“公司+基地+农户”组织形式、“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组织形式、“市场+基地+农户”组织形式和“市场+服务体系”组织形式。在上述四种产业链组织形式中,成立合作经济组织的一个直接作用是促进了农民的自由联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改变了加工企业直接面对众多农户难以有效运作的状况。企业与合作组织签订供销合同,合作组织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按合同运作,克服了各企业争夺原料的情况,使当地农产品市场规范有序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因为合作社或专业协会毕竟是分散的、弱势的农民自助性联合组织,它能更直接代表农民社员的合法权益。所以可以预见,“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形式很可能成长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链的主要组织形式。
二、产业特色化模式
特色产业的选择思路有两种。一是利用本地资源,从现有经济成份中选择出一种或者几种有市场前景的产业进行培育。首先要看到现已成型的产业。对已成型的特色,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使之扩规模,上水平,做大做强。有的产业,许多地方皆有,特色并不明显,但由于做强、做大了,便会以特有的优势形成竞争力。某种产业,虽然其它地方也有,但如果形成了优势,它本身也就凸现了特色。如云南的烟草产业,顺德市的家电产业,义乌的小商品产业等。其次是选择目前尚为弱小,但市场前景好的特色。有的特色产品,或许由于时代条件、消费水平的局限,在一定时期难于上规模,但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便逐步展现出了它的前景。对此类特色,只要加以培育,即可上台阶、上水平。
二是新的经济要素与本地资源相结合,进行特色产业组合创新。比如引进科技生态破坏,深度开发已有的资源,使传统特色上水平,使已有的资源实现价值升级,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或者引进新的物质要素与当地物质要素组合,创造新的特色。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也包括对人文资源的开发。在农村贫困地区,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甚至是经验等在特色产业的选择上,农村贫困地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从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考虑将会产生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利用地区比较优势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三、产业生态化模式
产业生态化是指产业自然生态有机循环机理,在自然系统承载能力内,对特定地域空间内产业系统、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进行耦合优化,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消除环境破坏,协调自然、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贫困地区产业生态化模式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生态农业
在农村贫困地区,一般农业资源相对短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贫困地区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特别是耕地、森林植被、淡水等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很有必要。
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有三种模式。一是农业产业内部层次物能相互交换,互利互惠,达到废弃物排放最小化。如种植业的立体种植,其中最典型为将果树、药材、经济作物间作。在果树幼龄期,间作花生、大豆、辣椒、药材?染济作物,既保水养土,又可以冬天保温、夏天降温,实现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效益倍增的目标。二是农业产业间的层次相互交换废弃物,如种养殖业复合模式。种养殖业复合模式也存在着物质代谢和共生两种类型,以基塘复合模式为代表的模式,主要表现为物质的代谢或循环过程;以稻鸭系统为代表的模式,表现为营养物的共享。三是农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层次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以沼气为Υ的各种模式则属于这种,如北方的四位一体模式,西北的五配套模式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二)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是指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方式来规划工业生产系统的工业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的一种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是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它依据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也是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实现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在农村贫困地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应立足本地区的农副产品加工,这样既能实现农副产品的就地近距离加工转化增殖,又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中生态破坏,应强调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最终实现园区的无污染、无废物生产。
(三)生态旅游
我国的贫困地区一般处于革命老根据地、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山区,简称“老少边山地区”。农村贫困地区往往山高林深,自然资源未受到破坏,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大多数贫困地区不仅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又有人文生态景观。尤其是民族地区有着各具特色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民俗文化,各民族的节日活动、民间歌舞、戏曲杂技、工艺品、饮食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均是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完全有可能成为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农村贫困地区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旅游点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旅游,可以提高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但是随着旅游点游客的增加,对旅游点必然产生影响,并会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如游客的集中践踏,废弃物的处理等问题,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克服。
上述三种产业转型模式并不是相互排斥,非此即彼的关系。这三种模式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比如,某一产业特色产业可以生态化发展,以保障资源环境的可持续,也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化。产业链延伸模式延长了产业的长度,产业特色化突出了产业的特点和优势,产业生态化保证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