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不同马尾松混交林混交效果评价_闽粤栲

时间:2012-03-18  作者:秩名
  3.4 不同马尾松混交林平均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

表3 不同马尾松混交林平均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及分配率

Table 3 The variousorgans biomass and distribution rate on the above ground of different Pinus massoniana mixed forests

 

林分类型

树种

器官

鲜生物量/kg

分配率/%

干生物量/kg

分配率/%

马尾松+闽粤栲

马尾松

1.28

8.64

0.63

8.40

2.63

17.76

1.23

16.40

树干

10.90

73.60

5.64

75.20

总计

14.81

100

7.50

100

闽粤栲

14.67

14.03

7.68

14.56

26.33

25.18

14.13

26.80

树干

63.55

60.79

30.92

58.64

总计

104.55

100

52.73

100

马尾松+光皮桦

马尾松

3.55

10.38

1.76

10.26

9.55

27.92

4.46

26.01

树干

21.10

61.70

10.93

63.73

总计

34.20

100

17.15

100

光皮桦

3.61

8.68

1.64

9.06

10.49

25.22

4.88

26.96

树干

27.50

66.10

11.58

63.98

总计

41.60

100

18.1

100

马尾松纯林

――

1.56

9.39

0.77

9.14

2.85

17.16

1.33

15.80

树干

12.20

73.45

6.32

75.06

总计

16.61

100

8.42

100

不同混交类型的马尾松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率具有相似规律(表4)。就单株总生物量而言,马尾松干的生物量最大,其次是枝,叶的生物量最低。就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不同混交类型的马尾松树干鲜生物量占全树鲜生物量的61.70%~73.64%不等,其中马-光混交林中马尾松树干生物量积累比例最低为61.70%,马-闽混交林中马尾松树干生物量积累比例最高达到73.64%。这表明树干是生物量积累的主要器官,不同混交类型均有利于树干生物量积累。此外闽粤栲和光皮桦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也具有相似规律,其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干部>枝部>叶部。由此可以看出, 无论是混交林还是纯林, 树干生物量均占绝对优势。另外在马-闽混交林中马尾松叶和枝的分配率均小于光皮桦叶和枝的分配率闽粤栲,而马尾松干的分配率却大于闽粤栲干的分配率;在马-光混交林中马尾松叶和枝的分配率均大于光皮桦叶和枝的分配率,而马尾松干的分配率却小于光皮桦干的分配率,这表明不同混交类型对各树种各器官的分配率有一定的影响论文的格式。

4 小结

调查研究表明,营造合理的松阔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分内营养空间和光能,加速成林,提高林分的产量和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一种较成功的混交模式。营林中的松阔混交林的总生物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的总生物量,由此可见松阔混交林对土地、阳光和水分的利用最为充分,也使种植利益最大化,对碳吸收和环境的保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于阔叶树种枝叶茂盛、冠幅大、覆盖面广、遮荫面大闽粤栲,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林下阳光的入射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马尾松的正常生长。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虽然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改良立地的能力大于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但从马尾松生长量上看,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优于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这主要是由于光皮桦为落叶树种,在马尾松生长季内,林内光照条件较强,从而为了提高马尾松的生长量。研究结果给林业生产提供一定的提示,即营造马尾松与常绿阔叶树种阔交时,合理的经营密度至关重要。适时调节混交树种间的种间竞争关系及林内光照条件,这是阳性树种与耐荫性树种混交林混交成败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秦国峰.马尾松地理起源及进化繁衍规律的探讨[J].林业科学研究,2002,15(4):406-412.
[2]莫江明,彭少麟,Brown S.鼎湖山马尾松林群落生物量生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4,24(2):193-200.
[3]盛炜彤.人工林立地衰退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46.
[4]王力,汪永文,张令峰,等.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37(2):317—323
[5]曹流清,游上,李晓凤,等.会同县马尾松与萌芽杉木混交林现状及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9,36(5):19-22
[6]汪永文,王力,王丽丽,等.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结构及生物量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37(2):312-31
[7]黄林水,陈礼光,郑郁善.木荷马尾松混交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2):244 - 2471
[8]曹汉洋,陈金林.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生产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20(2):158 - 1611
[9]陈红跃,徐英宝.马尾松、黎蒴栲混交林生产力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4(1):144 – 148
[10]张丽娜,洪伟,吴承祯,等.氮沉降对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效磷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11):71-73
[11]林书荣.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生长效果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3):100-102,121
[12]林建椿.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术[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19(3):1-3,70
[13]胥清利.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碳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42-45
[14]凌云天.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透光伐和整枝效果分析[J].武夷科学,2007(2):109-114
[15]汤文彪.红锥马尾松混交林效益与营造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169-171
[16]张贵啅.马尾松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0(1):17-19
[17]李丽红.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J].防护林科技,2010(4):36-38
[18]林星华.闽南沿海山地火力楠马尾松混交林种间关系变化规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3):340-344
[19]董林水,陈礼光,郑郁善,等.木荷马尾松混交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2):244-247
[20]田晓垄,王鹏程,汪来发,等.三峡库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J].林业科学研究,2010,23(2):246-251
[21]李志勇,王彦辉,于澎涛,等.重庆酸雨区马尾松香樟混交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林木生长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10,34(4):387-39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不同铁制剂对石灰性土壤条件下猕猴桃树缺铁黄化的矫治效果研究
下一篇论文:不炼山造林技术及应用效果_顺昌县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