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不同马尾松混交林混交效果评价_闽粤栲

时间:2012-03-18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在分析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土壤化学性质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分配率,从而为合理营造及管理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闽粤栲+马尾松及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在改良地力、促进马尾松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等方面均优于马尾松纯林;就混交林间的差异而言,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改良地力的能力略强于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量高于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从生物量分配率看,各树种干材生物量分配率最大,其次为树枝和树叶;就马尾松生物量分配率差异而言,叶的分配率体现为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枝的分配率体现为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
论文关键词:马尾松,闽粤栲,光皮桦,混交林,生物量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东部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的针叶树种,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2]。由于长期采取单一树种纯林经营模式,致使马尾松多代人工林出现地力衰退与森林生产力下降等现象;同时,大面积马尾松纯林易受松毛虫和森林火灾的侵袭,这严重制约着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3~5]。长期的林业生产实践表明,营造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闽粤栲,不仅能有效的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量、马尾松混交林抵御病虫害及防御森林火灾的能力,而且还能恢复林地地力,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我国报道的马尾松主要混交树种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荷(Schima superb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柠檬桉(Eucalyptus eitrodorn)、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红锥(Castanpsis hystrix A.DC)等[6~20]。本文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在调查林分生长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马尾松+闽粤栲(Castanopsisfissa)、马尾松+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混交林土壤肥力差异、混交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分配格局,从而为科学、合理地营造及经营马尾松混交林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技术支撑论文的格式。

1 研究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顺昌路马头国有林场洪地工区,东经117°30′~118°14′,北纬26°39′~27°13′,所处山脉属武夷山系杉岭向东南延伸的支脉。该区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温暖湿润;太阳辐射充足,日照时数适中;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719.8 h;年平均气温18.5℃,1月份平均气温7.8℃闽粤栲,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6.8℃,全年日平均气温≥10℃ 的积温为5 884.4℃;全年无霜期310 d,偶有降雪,年平均降雪天数3.1d;年均降水量1 696.9 mm,以3月份至6月份最多,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年均空气相对湿度82%,年均蒸发量1374.1 mm,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土层厚度在1 m 以上。

马尾松+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为相互毗邻的9年生林分,海拔 350m,下坡位闽粤栲,坡向西南。马尾松+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及马尾松人工纯林均为炼山后马尾松采用小暗穴造林,闽粤栲及光皮桦采用挖大穴造林,马尾松×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混交比例均为1∶1,混交方式为株间混交。2002至2004年的4月及9月各进行一次全面锄草。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选择与调查

在全面踏查3种林分状况的基础上,在马尾松+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和马尾松人工纯林中分别设置3个20 m×20 m 样地;在每块样地内进行每木检尺,测量树高、胸径,并进行林下植被及立地因子调查,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形、母岩、土壤类型、A层厚度、土壤厚度等立地因子。在每种林分类型每块样地内分别取0-20cm、20-40cm土壤带回实验室,按林分类型充分混合阴干后测定其化学性质。

2.2 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调查

在各样地内分别选取1株马尾松、闽粤栲和光皮桦平均木,分别称量平均木树干、树枝、树叶鲜生物量。然后各取一部分样品带回实验室,105℃烘干至恒重,计算出含水率闽粤栲,推算出林分地上部分干生物量。

2.3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

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性N、速效P、速效K测定按常规方法进行[21]论文的格式。

2.4 数据处理

把地上部分各器官鲜、干重生物量数据输入计算机,算出其平均值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分配率的计算公式为:

生物量

将所得的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表1 不同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养分组成

Table 1 The soil nutrient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Pinus massoniana mixed forest

 

林分类型

层次

/cm

有机质

/g·kg-1

全N

/g·kg-1

全P

/g·kg-1

水解N /mg·kg-1

速效P

/mg·kg-1

速效K

/mg·kg-1

马尾松+闽粤栲

0-20

30.28

1.16

0.38

138.82

1.18

31.27

20-40

20.42

0.82

0.37

89.37

0.82

16.28

马尾松+光皮桦

0-20

29.47

1.14

0.41

137.50

1.03

28.17

20-40

19.52

0.83

0.36

90.27

0.74

16.21

马尾松纯林

0-20

23.58

0.87

0.31

76.38

0.49

17.05

20-40

15.62

0.82

0.30

63.63

0.43

15.80

从表1可知,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闽粤栲及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对立地条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良作用。就土壤有机质含量而言,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及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0-20cm土壤分别比同一层次马尾松纯林提高28.41%及24.98%,20-40cm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同一层次马尾松纯林提高29.32%及25.66%;就速效p而言,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及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0-20cm土壤分别比同一层次马尾松纯林提高140.82%及110.20%,20-40cm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同一层次马尾松纯林提高90.70%及72.09%。就马尾松两种混交类型间的差异而言,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改良立地的能力略大于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这主要与混交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有关。闽粤栲是常绿阔叶树种,与马尾松形成混交林后,林地土壤比较湿润闽粤栲,微生物活性较强,从而加快了枯枝落叶的分解;而光皮桦为落叶树种,林地湿度较低,微生物活性较弱。

3.2不同马尾松混交林生长量分析

表2 不同马尾松混交林生长量

Table 2 The growth quantity of different Pinus massoniana mixed forest

 

林分类型

混交树种

经营密度

/株·hm-2

平均胸径

/cm

平均树高

/m

平均单株材积

/m3·株

马尾松+闽粤栲

马尾松

934

6.63

6.27*

0.0121*

闽粤栲

667

8.68

8.35

0.0256

马尾松+光皮桦

马尾松

734

9.39**

6.70*

0.0245**

光皮桦

800

9.13

10.12

0.0340

马尾松纯林

――

2083

6.07

5.83

0.0096

注:*表示差异显著,**为差异极显著。

由表2可知,马尾松纯林及其不同类型混交林中马尾松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表现不同。从平均胸径来看,两种混交林的胸径均大于纯林中马尾松的胸径生长量,马尾松+闽粤栲和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的胸径生长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提高了9.23%和54.69%。就平均树高而言,两种混交林的平均树高也均大于纯林中马尾松的平均树高,马尾松+闽粤栲和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树高生长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提高了7.55%和14.92%。从平均单株材积上看,马尾松+闽粤栲和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比马尾松纯林提高了26.04%和155.21%论文的格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中马尾松平均胸径及平均单株材积与马尾松纯林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闽粤栲,马尾松+闽粤栲及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中马尾松平均树高、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中马尾松平均单株材积与马尾松纯林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

3.3不同马尾松混交林林分总生物量

生物量生物量

Figure1 The total biomass of different Pinusmassoniana mixed forest

由图1可知,马尾松纯林及其两种混交林总生物量差异显著。马-闽混交林及马-光混交林鲜生物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鲜生物量提高68.95%及40.51%;马-闽混交林及马-光混交林干生物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干生物量提高68.81%及35.0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林分鲜生物量与干生物量与马尾松纯林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林分鲜生物量与马尾松纯林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干生物量与马尾松纯林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不同铁制剂对石灰性土壤条件下猕猴桃树缺铁黄化的矫治效果研究
下一篇论文:不炼山造林技术及应用效果_顺昌县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