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美术论文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空白加减法”及其运用-论文网

时间:2015-02-25  作者:谭杰,齐皓
在传统绘画构图中留出天与地的空间,同时也就留出了画家和观赏者心灵流动的空间。

三、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的抽象运用

现代中国画中注重笔墨的意象传达,画家通常把充满情感的心性体验,借助于笔墨用画的形式来传达意象之美。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充分理解自然规律,深刻领悟物象内在的气质。只有领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风采,有了对自然山川的亲身感受,才会才会有表现自己最熟悉的大自然的欲望。通过画家的再组合取舍,在原有自然规律基础上,运用“加减法”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艺术上的切身追求。

作为现代水墨画的引航者林风眠,在其绘画作品中,启用了情景空间的表现方式,将西方现代绘画的造型理念糅合于中国画之中,着眼于富有趣味的形式感,使用浓墨重彩的美学形式来构架画面。例如其系列绘画作品《仕女》(图2),林先生毅然选择了情景空间中的表现形式,舍弃了背景的空白,布局的起承转合这些传统的观念形式。画面中的书瓶帘席,在意味表达的面面俱到同时又和主体的仕女呼应融合,构成了一个饱满整合的情境。它不仅具有西方的观念表现,又具有东方的形式美感,以西方现代的构成语言,来传达东方的精神脉络,

朱光潜曾指出:“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一般意义上说,中国绘画作品中不同画种或者风格迥异,实际上是“意境”对“意象”的加减法本质特征。中国绘画中的核心之处在于意境,意境又源于意象,而意象则是以熟悉的大自然表现的审美观来建立的,这种在特殊意义上的“加减法”的审美形式也就是水墨画中“空白”之美的根本所在。当代笔墨空白的“知加减”表现形式代表了中国水墨画的一种精神,是中国绘画中的语言符号,中国艺术家创造出的“意象空白”的画面使读者意发无穷。

图2仕女

参考文献
1 王昱,东庄论画,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187页
2 王朝瑞,简言“空白”[J],美术观察,1997年,第10期,第27页
4 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第631页
5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类[C],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第1042页
6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页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研究-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中职美术专业应突出复合实用型人才培养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美术论文
最新美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