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绘画构图中留出天与地的空间,同时也就留出了画家和观赏者心灵流动的空间。
三、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的抽象运用
现代中国画中注重笔墨的意象传达,画家通常把充满情感的心性体验,借助于笔墨用画的形式来传达意象之美。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充分理解自然规律,深刻领悟物象内在的气质。只有领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风采,有了对自然山川的亲身感受,才会才会有表现自己最熟悉的大自然的欲望。通过画家的再组合取舍,在原有自然规律基础上,运用“加减法”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艺术上的切身追求。
作为现代水墨画的引航者林风眠,在其绘画作品中,启用了情景空间的表现方式,将西方现代绘画的造型理念糅合于中国画之中,着眼于富有趣味的形式感,使用浓墨重彩的美学形式来构架画面。例如其系列绘画作品《仕女》(图2),林先生毅然选择了情景空间中的表现形式,舍弃了背景的空白,布局的起承转合这些传统的观念形式。画面中的书瓶帘席,在意味表达的面面俱到同时又和主体的仕女呼应融合,构成了一个饱满整合的情境。它不仅具有西方的观念表现,又具有东方的形式美感,以西方现代的构成语言,来传达东方的精神脉络,
朱光潜曾指出:“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一般意义上说,中国绘画作品中不同画种或者风格迥异,实际上是“意境”对“意象”的加减法本质特征。中国绘画中的核心之处在于意境,意境又源于意象,而意象则是以熟悉的大自然表现的审美观来建立的,这种在特殊意义上的“加减法”的审美形式也就是水墨画中“空白”之美的根本所在。当代笔墨空白的“知加减”表现形式代表了中国水墨画的一种精神,是中国绘画中的语言符号,中国艺术家创造出的“意象空白”的画面使读者意发无穷。
图2仕女
参考文献
1 王昱,东庄论画,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187页
2 王朝瑞,简言“空白”[J],美术观察,1997年,第10期,第27页
4 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第631页
5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类[C],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第1042页
6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页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